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二)欲解脫必須斷絕輪回之因
【譬如,不欲患病及遭受疾病之痛苦者,應認識病因即是一切毒,而需舍棄。】
就像你不想有病,不想遭受病苦,要讓病好起來,必須要知道病因,對因施治一樣,我們要斷絕輪回的痛苦,就要消盡輪回之因。
我們常說,輪回就是世間。那什麼是世間?我們眼裏的世間就是眼前看得見的山河大地。但我們平常所說的消盡輪回,並非指離開這個山河大地,而是消盡起現輪回之因貪嗔癡煩惱。當我們調伏、斷除了世間之根源,山河大地也就顯現爲清淨之刹土。惠能大師曾經說過:“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眼前。”同樣的道理,如果內心完全被貪嗔癡煩惱所束縛,眼前呈現的就是叁惡趣形象。所以要想改變一切,必須舍棄集谛煩惱。
【故首先宣說輪回之痛苦,即爲生起厭離痛苦、欲求解脫之心。若欲求解脫痛苦,則須斷除痛苦之因——業及煩惱與我執,即名爲因緣盡。】
作爲修行者,首先要認識輪回之痛苦而生起出離心,追求解脫。要成辦解脫,遠離痛苦,必須斷除痛苦之因、輪回之根本——業及煩惱與我執。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上師色拉陽智尊者,是色達縣的一位伏藏師,也是蓮花生大師意之化身。他的伏藏名是白瑪南吉紮。一次,色拉陽智尊者在光明境界中來到蓮花生大師刹土銅色吉祥山,得到蓮師的授記:“要斷除輪回,首先要斷除輪回之根源。”還是講解貪嗔癡煩惱,也就是意識。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應該時時斷除貪嗔癡煩惱。
以前我們多次講過,觀待修行好壞,不在于平常的感覺,眼前呈現的相,而在于貪嗔癡煩惱的減少,從世間角度來說,就是觀察自己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如果沒有進入佛門前一個月的煩惱爲十,進入佛門之後減少到八,由于不斷調伏內心的緣故,現在的煩惱已經減少到一二甚至基本沒有煩惱,這充分說明我們的見解在逐漸增長。見解增上並非有些人所理解般,以前自己看見的是山河大地,但現前能看見光,或者有什麼東西在眼前飄動。要記住,這可不是什麼圓空光、金剛鏈,不是什麼好的光明境界,很可能是近視眼、飛蚊症。
衡量見解要觀察貪嗔癡煩惱是否減少,性格是否改善。當然我們都是初學者,在修學的路途上,由于我們還沒達到晝夜一如的見解,宿世業及煩惱又非常沈重,難免會生起煩惱。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由于功德增上,在煩惱起現的第一瞬間就可以滅盡煩惱,不讓煩惱繼續發展。這就是修行者的特點。所以應該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
當業及煩惱和我執消盡時,就是輪回的因緣消盡了,這時得到的當然是滅谛,就是菩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