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四)爲什麼佛教爲最究竟的善法
針對不同根機,無上竅訣大圓滿分爲方便教授與真實教授。龍樹菩薩曾經說過:“在執受自宗派見解以回遮他人見解時,必須站在果中觀之上;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依靠道中觀,以稍微改造的方式創造無改造之見解。”
現前我們都在修學無上竅訣大圓滿,在樹立自宗派見解和回遮他人見解時,要用真實教授,但在修行過程中,由于根機不夠的原因,不得不依方便教授修行。
爲了更好地修行,我平常告誡所有的弟子們,應多看看《普賢智慧界續》。《普賢智慧界續》的第一品和第二品講解原始基位,如果不懂原始基位,就不知道輪回和涅槃平等之境界。第叁品講解衆生形成之過程,也就是一基現二道時,輪回道是如何形成的。第四品講解普賢王如來成佛的過程。當然,大家不要把普賢王如來樹立爲他相續的一個人,而是指大悲周遍之妙力。大悲周遍之妙力在第叁個刹那差異分別時認識本基而成辦解脫。所以我們平常無論修學什麼法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了認識,爲了成辦大悲周遍之妙力。第五品講解成佛之後的境界,以及如何度化一切衆生等一系列事業。《普賢智慧界續》文字雖然稀少,但是值得我們多去閱讀,如果可能,把它背誦下來也挺好的。
行道中能否做到如理如法,就看我們是否知道原始基位之狀態。按照無垢光尊者的觀點,原始基位既不是輪回也不是涅槃,站在功德的角度,稱爲如來藏;從無明過失的角度,稱爲阿賴耶。如來藏本具有的功德,在行爲中越能如理如法做到,成辦解脫的時間就越短;與原始基位本具有的功德越背離,成辦解脫的時間就越長。從唯識宗開始都在講解如來藏,但由于對原始基位的認識不同,從而在修行乃至行爲上有很大的差距,導致成辦解脫的時間天差地別。要記住,如果不知道原始基位之狀態,現前所做一切就變成新生法,只要是新生的,就是生滅法,即便怎麼樹立,它都有消盡的時候。但我們講解的原始基位如來藏,它是本具有的,已經不在時間與空間的範疇之中,所以當證悟佛果、赤裸本具有的功德後,叫做永恒不變之快樂,超越一切時間、空間與思維。所以認識原始基位非常重要。
由于佛法對原始基位的究竟認識,在行爲中依本具有的功德如理造行,所以佛法的善是最究竟的。而其它宗教或社會倫理所提倡的善,可能僅僅站在道德或風俗的角度一直沿襲,所以不是究竟之善。在《如意寶藏論》中講過這樣一個外道教。他們教派的一個祖先,在持戒到四十歲時還俗娶妻,生了一個兒子,但期間一直繼續修法,死後往生叁十叁天。後來一些有禅定神通的人觀察到他往生叁十叁天,就形成這個教派的規矩——所有修行者持戒到四十歲娶妻生子,如果生的是兒子,就有希望往生天道;如果生的是女兒,就沒希望了。這個就變成這個教派的一種規矩,沒有很大的理由。漢地也有一些類似的習俗,如清明節到墳前燒紙祭奠,但如果要問這麼做有什麼依據,大多語焉不詳,所以也就是一種習俗的傳承。在新龍的下半部,十二月十叁號過年,原因是以前的一個土司,大年叁十要到另一個地方去過年,所以就把當地的節日提前到十二月十叁號。它也是一種習慣。
我們平常講解根機,密宗講解自性根機,這也是密宗一個殊勝特點。第一基躍、第二自現我們都已經過去了,現前是差異分別。由于一基現二道的原因,我們從往昔至今一直在輪回道漂泊,現前我們要返回去,必須要在第叁個刹那差異分別中認識才能成辦解脫。一基現二道的開頭是阿賴耶識,從它開始直到煩惱障的順序是第八識、前五根識、第六識耽著、第七識分別,反過來的過程我們要知道如何斷除,在修的過程中要懂得逆緣的原因就在此上。這些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有理論的成分,但是它還有修行的成分,若不懂這些,見解永久不會赤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