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八)叁乘教法調伏煩惱之方便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八)叁乘教法調伏煩惱之方便  

  【是故,一切教證妙法之關要均含攝于此,亦爲佛陀聖教一切法門之總集。別解脫乘、菩薩乘、密乘叁者于斷除輪回因果之實相,而以自道欲證滅谛菩提雖爲一致,但于所斷緣起粗細痛苦、煩惱、所知障、習氣之粗細障礙,及能斷之方法:斷(聲緣)、轉(大乘)、道用(密咒)不盡相同,由于道谛證悟無我慧之差異,大乘顯密二宗或金剛乘道之果位,即是究竟二清淨之殊勝滅谛。】

  一切教證妙法的關要均攝于調伏自心、行善斷惡之上,這也是佛陀聖教一切法門的總集。小乘、大乘和密乘在消盡煩惱、成辦解脫之上都是一如的,但在所斷煩惱、習氣的粗細和能斷方便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叁乘教法都要消盡煩惱,小乘教法通過斷除煩惱、大乘教法通過轉變煩惱、密乘教法通過運用煩惱來成辦解脫。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做過一個比喻,比如我們前面有一個毒果,爲了避免中毒,小乘教法會把這個毒果扔掉,盡可能不沾這個毒果。小乘那麼多戒律,包括根本戒和支分戒,就是爲了不讓這個毒侵犯你的身體,這種方法叫斷除。比如大乘教法中很多漢地修行者都不吃肉,如今在高原地方也有很多修行者不吃肉,從菩薩慈悲心的角度,不吃肉是慈悲衆生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不犯殺生根本戒。我們都知道,肉來源于生命,吃肉必然伴隨著殺生。當貪欲太沈重的時候,就有可能因殺生而傷及根本戒。比如一個人非常愛吃肉,平常到飯店可能都會點冰鮮肉品,如果有一天沒有冰鮮的全都是活的,由于對肉太貪執的緣故,可能就會因此殺生。爲了防止殺生犯根本戒,小乘教法中規定了很多支分戒,都不能去沾。這種遠離罪業的方法,就是小乘教法的主要方便,叫斷除煩惱。

  大乘教法調伏煩惱的方便爲轉變煩惱。比如我們前面有個毒果,直接吃下去會中毒。小乘教法會讓我們遠離這個毒果,不沾毒果就不會中毒。大乘教法也要斷除這個毒,但是斷除的方式是通過一些藥方,把有毒轉化爲無毒,甚至轉爲良藥。這時吃下毒果,不僅不會中毒,反而有治病強身的作用。比如我們面對怨敵而生起嗔恨心,嗔恨心是一種念,但這時如果我們能把怨敵觀想成自己的母親而發菩提心,這時的觀想雖然也是念,但它既可以消盡前面嗔恨心的一切罪業,還可以消盡無始以來自己的很多罪業。這就叫轉變煩惱。

  比如平常與他人産生矛盾的時候,若依小乘教法,就要憶念到貪嗔癡煩惱的罪業,然後決定不能生氣。若依大乘教法,就要把對境觀想成自己的母親,憶念到母親生養自己的恩德而發菩提心,調伏煩惱。

  密乘調伏煩惱的方便是運用煩惱。密法不需要斷除、轉變毒果,而是直接嘗毒。就像孔雀食毒,不僅不會中毒,反而會讓羽毛更美麗。如《獅吼論》所言:“其意念猶如毛不換、色不變。”其原因就是由于密法能夠執受本體的緣故,煩惱即爲菩提,可以直接運用煩惱。現前很多不懂的人卻把貪嗔癡煩惱直接當做善行,當然是錯誤的。

  我們是密乘弟子,能否時時運用煩惱,就要看自己的見地。有時候借助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調伏煩惱的方便作爲輔助,也沒什麼矛盾和沖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