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二)前行之前行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二)前行之前行  

  密宗修行方便多,甚至方便更爲殊勝,因此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成辦解脫。

  剛開始入門的弟子要記住,我們平常無論修學什麼法門,必須通達修行的一系列過程。以上師瑜伽導修爲例,前行之前行的兩個要點,不僅在修行的過程中要如實做到,還要知道這麼做的目的,通達這些很重要。

  入座前行分爲身要七支坐法、語要排除九節佛風和意要發菩提心。其中身要七支坐法,因法相乘和果法密咒都講解毗盧七支坐法,兩者的區別何在?因法相乘的七支坐法叫方便七支坐法,著重的是強製,密法爲解脫七支坐法,著重的是自然。反觀自己,我們都說自己是密宗弟子,那麼身要七支坐法做得如何?是時時都在緊張狀態中圓滿七支坐法,還是很自然?但在修行過程中還要注意,自然與完全松緩雖然都是放松,但過分松緩是五根內收的前兆,不是自然,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需要辨別。那麼什麼是自然呢?就是不太緊張又不太松緩,不外散也不內收。自然的標准是身體達到輕安的感覺。作爲密宗弟子,對于毗盧七支坐法修學方式上的小小不同,也需要辨別。

  語要排除九節佛風是站在氣脈明點的立場上傳講的。因法相乘不講解氣脈明點,所以排除九節佛風是密法修行的特點,顯宗不具有。氣脈明點分爲身氣脈明點、心氣脈明點和自性氣脈明點。常有弟子問:“由于身上脈輪沒有打開的原因,是否需要先修個氣脈明點?”要記住,我們現前修學無上竅訣大圓滿,就在修氣脈明點,而且修的是勝義氣脈明點,也就是自性氣脈明點,不像修身氣脈明點和心氣脈明點那樣戲論。反觀自己,語要排九節風做得如何?是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中僅僅走個過程,還是如理如法地做到了每一個細節?

  意要發菩提心分爲共同發菩提心和智慧發菩提心。從唯識宗以上都在提倡菩提心,那麼上下乘派在發菩提心上有什麼區別呢?共同發菩提心是共同法的特點,智慧發菩提心是密法的特色兩者都要具備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個要點,願菩提心還要具備慈悲緣衆生和智慧緣大覺兩個特點。雖然這些在文字表達上是一如的,但有著外內之差異。相信我們在座的弟子平常都在發菩提心——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如何離苦得樂?不能離苦得樂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又在何處?剛開始入門的時候,我們理解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在某一個地處,所有衆生無始以來都是自己的父母,在做父母期間爲養育自己造作無量罪業,現前都被煩惱束縛,感受無量痛苦,因此要救度彼等一切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故要修學佛法。如是一系列圓滿,爲共同發菩提心。現前作爲修學密宗的弟子,對智慧發菩提心與共同發菩提心的差異理解得如何?平常做得又如何?如果對于兩者的差異還是似懂非懂,做得不是很好,那你的修法是否是密宗,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