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叁)共同外前行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叁)共同外前行  

  前行之前行以下是共同前行。由于我們都是初學者,無始以來業及煩惱沈重,如果沒有修心四法調伏內心,修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無論因法相乘還是果法密咒,都講解共同前行,否則只要對現世産生羨慕,無論行持什麼善法,由于意樂已變成現世的緣故,都不能變成解脫之因。爲了生起出離心,使一切善法成爲解脫之因,必須依靠修心四法調伏自己的內心,這一點共同與不共同都是一如的。

  共同前行包括觀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相信從文字上,我們看過很多這方面的教言,甚至都能背誦下來,但一切理論是否已納入心相續之中?若內心沒有變成修心四法,說明我們共同前行的基礎還沒有紮實。共同前行基礎紮實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斷除世間的貪執與懈怠。現前問問自己,對世間的貪執有多強?對世間還有羨慕嗎?平常修法過程中還有懈怠、拖延時間等顯現嗎?若有,說明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還只是口頭禅,就如同禅宗惠能大師所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誦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若共同前行沒有形成調伏內心的方便,沒有令我們無有懈怠地精進行于正道,僅僅懂得共同外前行的道理沒有多大意義。這些教言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經有了,用不著我們口中念誦。我們現前念誦的目的是爲了把一切理論納入心相續之中,把自己變成修心四法。那麼問問自己,每當早上一起床的時候,對修法是一種意樂、一種喜悅,還是一種敷衍了事?早上不起來不行啊,要是讓管家、導師或者金剛道友知道自己睡懶覺不修法,自己的臉往哪兒擱呢?因此就不得不起來,身要七支坐法,大概就這麼坐坐;語要排九節風,就哼哼幾次;意要發菩提心,口中說一句“願充滿虛空之際有情父母脫離痛苦及痛苦之因,當證一切種智大覺果位”,念完以後打坐就開始睡覺了。這樣的修法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我們必須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從每天早上修行直到晚上睡覺之前,導師講解的法有多少納入了心相續?否則天天一味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中,恐怕你的見解永久不會有很好的增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