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十叁)四無色天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十叁)四無色天  

  【(2)四無色天】

  下面講解無色界四空處,也就是四無色天。它當然也是在四禅的基礎上樹立的,但相對來說已經開始進入斷見。

  【于四禅之想,心生厭離已,遮止形狀、顔色、質礙色之叁想,猶如虛空,于無現一切法之等持中專一安住,顯現逐漸隱沒,即空無邊處;】

  對于四禅之想心生厭離,遮止一切形狀、顔色、質礙色等叁想,猶如虛空一般,在沒有顯現一切法的禅定中專一安住,顯現逐漸隱沒,就是空無邊處。空無邊處已經開始遮止一切外境,像我們當前所呈現的這些像已經不存在,但並不代表當時什麼都沒有。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轉*輪的時候,當時無色天的衆生也手捧鮮花來聽法。空無邊處還有很細微的識,針對這個識當然有他的色身,只是沒有像我們現前這麼粗糙的色身。

  【等持之耽著亦已止息,心識于微明中,無有方隅而安住,即識無邊處;】

  對禅定的耽著已經止息,心識在稍微具有一點明了中無有方隅而安住,就叫做識無邊處。

  【心識之本體,即何者皆非,空無實有。其止息識之耽著,于無有所取之相中安住,即無所有處;】

  這些都是在止息一切五根的前提下,在完全無分別狀態中,猶如悶厥和酣睡。但要記住,第六識當中雖然感覺不到悶厥和酣睡狀態的能所對立,但這種狀態並非沒有能所。我們在講自現的時候,對外境顯現的任運八門,生起我産生任運八門還是任運八門産生我的細微之念時,已經形成能所對立,從而墮落輪回邊的第一識阿賴耶識。我們通常講解過程中,好像第八識阿賴耶識很粗糙一般,其實它是非常非常細微的,在第六識當中無法感覺。

  【于任何有無之耽著,皆已舍棄,何者亦不作意而安住,解脫一切皆無之執著(雖無粗分,但細分未滅),入世間無念之極頂者,即有頂定。】

  舍棄有和無的耽著,于何者亦不作意而安住,這時雖然沒有粗分的意識,但很細分的意識還沒有消盡。要知道,叁界還在輪回的範圍中,輪回來自于識,所以世間禅定還在識的範圍中。世間無念之極頂,就是有頂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非想非非想處。

  以上是四無色天,也就是四空處,通常都是在稍有明分和完全遮止一切顯現的無念狀態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