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十八)引業與滿業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七課(十八)引業與滿業  

  【壬五、引業與滿業

  能引即具一善惡之力量,能滿爲稍有所作即能圓滿者,其結合異熟而起現,此分四類:引滿二業皆善,如獲得善趣具圓滿之身;二者皆不善,如地獄衆生;引業爲善,滿業如邪願般圓滿,則如餓鬼之王母、或窮人、病者;引業爲惡,滿業如忏悔而圓滿,如同天子將墮生爲豬,因皈依佛陀而離豬胎,或如旁生中財寶豐裕之龍族。】

  引業是前面所做的一系列過程,滿業是最終的一瞬間。從總體角度中講解,滿業是臨終一瞬間,它會結合異熟果報而起現。引業和滿業分爲四類:引業和滿業都是善;引業和滿業都是惡;引業爲善,滿業爲惡;引業爲惡,滿業爲善。

  我們現前在修法,引業爲善,臨終一瞬間的滿業也爲善的話,就會得到善趣具圓滿之身,也就是十八種珍寶人身。若前面做的是惡,臨終一瞬間起的也是惡念,則如地獄衆生。如果前面引業爲善,滿業爲惡,則如同餓鬼之王母。《普賢上師言教》中講過一個公案,往昔印度一個婆羅門女對叁寶很有信心,在一個佳節前夕,她准備了豐盛的美食。正巧看到一位出家人化緣,她以非常虔誠的歡喜心做了供養。供養後,她不禁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希望家人都能因隨喜她的清淨供養而歡喜。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家人不僅沒有隨喜,還非常生氣地破口大罵。面對這些打擊,婆羅門女暗自立下毒誓:但願將來轉生在能看到他們感受各自報應的地方。正是因爲這樣的惡願,使婆羅門女轉生爲大力餓鬼,她的家人也都墮入餓鬼道。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前面供養僧衆的引業雖然爲善,但後面由于滿業爲惡,所以都墮落到餓鬼道。由于婆羅門女的家人當時惡口的緣故,在餓鬼道更是遭受了極大的痛苦。要記住,引業爲善,滿業爲惡,仍然會遭受痛苦,所以時時都應以善爲主。

  此外,我們身邊有很多窮人。他們獲得人身,說明他們以前決定做過一系列善行,否則得不到人身,但他們在臨終的時候可能起了一個惡念,就變成了窮人。所以在不具備福報的前提之下,應該想到是自己往昔造的業,而不能再怨天尤人。病者也同樣一個道理,如果沒有積累福報,決定得不到人身,但常年患病,說明滿業做過不少惡。知道這個道理後,就知道爲什麼生病要祈請衆多僧衆做加持,以及自己從事善法,無非是爲了消盡業障。

  甚至有些福報很大的魔王,也是引業爲善,滿業爲惡。以前新龍地方有個王叫布洛瑪。他小的時候,有一天母親帶他來見白瑪鄧登尊者。尊者一看見這個小孩子,就看見瑪哈嘎拉的形象,知道這可能是瑪哈嘎拉的化身,所以爲他取名爲滾波多吉,就是怙主金剛的意思,並做了很多授記。可是當母親轉身帶他走的時候,尊者看見他外面的五髒六腑,說:“完了!他可能修過很多瑪哈嘎拉的法,引業是善的,但是滿業決定起了一個很大的惡念,所以他現在已經變成一個魔王。由于我剛剛給他取名等原因,他今生的福報突然增上。”後期布洛瑪成爲新龍的王,據說一生中造過很多很多業。比如他有時候心裏不高興,就會讓母親把小孩子喂飽奶,然後從樓上把小孩子扔下去,小孩子肚子破裂奶花四濺,他就覺得挺好看的。布洛瑪就是這樣一個魔王,後期被噶夏政府滅掉了。所有類似這樣的魔王,有這樣的福報,以前決定做過很多善行,但就是滿業爲惡的原因,變成魔王。還有很多破壞佛教的國王貴胄,也都是這樣的。

  若引業爲惡,滿業爲善,如同天子前面造的引業是惡,由于這個因,具備墮入惡趣轉生爲豬的緣,但是後期滿業起了一個善念皈依叁寶,及時從豬胎中脫離。或如龍族,它是旁生,但是它身邊全都是珠寶,非常富有,原因是引業爲惡,滿業爲善。

  現前我們選擇期間,當然要選擇引業爲善,滿業也爲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圓滿,必須要努力做到滿業爲善,尤其是臨終這一瞬間,非常重要。有些人聽到這裏可能會想:“這樣一來可就簡單了,我用不著一輩子精進修法,就這麼懈怠著,只要臨終一瞬間我能生起善念,就行啦。”天哪!要是這麼簡單的話,解脫就太容易了,習氣又在何方呢?我們長時間串習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臨終一瞬間的滿業爲善。要記住,我們以後做的過程中,何時都爲滿業,何時都爲引業,所以時時都要提起正念,不産生惡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