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八課(十六)出離心非常重要

  聖者言教 第二十八課(十六)出離心非常重要  

  我們從明天就要開始講解輪回過患。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們都知道輪回是痛苦的,難道這還需要學嗎?當然需要學。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轉*輪時傳講四谛法,首先宣講的就是苦谛,也就是輪回過患。如果沒有認清輪回的痛苦,就難以對輪回生起出離心。若沒有出離心攝持,無論從事什麼善法,都只能得到人天福報,無法成爲解脫之因。

  出離心分爲下士道出離心、中士道出離心和上士道出離心。若只具有下士道出離心,無論是修直斷還是頓超,都只能得到人天福報。若僅具備中士道出離心,無論修學多麼高深的法,也只能獨自一人獲得寂靜涅槃。只有具足上士道出離心,行持的一切善法才能成爲究竟解脫之因。

  可能大家覺得自己在高原地方修行多年,對世間的一切已沒有多大的羨慕之心,但由于業及煩惱沈重的緣故,有時還是難免對世間産生細微的羨慕之心。要記住,哪怕對世間的一絲羨慕都會成爲解脫之障礙,我們必須要把它打破。因此我們無論講解什麼法,都會講解出離心的功德。

  以前有一位漢族居士放生時碰到幾位道士,這些道士對他講解了一些慈悲爲懷、行善斷惡的教言,並且告誡他,若以後能積極放生,意義非常廣大。他聽了之後非常疑惑,既然都是行持善法,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在于何處?如今漢地很多人認爲道教和佛教本來就是一家,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當然,從總的角度來說,世界上的宗教都提倡行善,但各宗教派對善的定義並不一樣。佛教認爲一切有情衆生都具有如來藏功德,因此是平等的,要平等對待;但有些宗教認爲某些衆生需要呵護,某些衆生可以傷害,因爲它們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食品等,這樣,他們在救度衆生的過程中就是有選擇性的。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彼此有著天地懸隔之別。

  比如道家提倡做善事,佛教也提倡做善事,但是道家提倡做善事的基礎是對叁惡趣生起厭離心,目的是追求人天善趣。很多道教寺觀中,供奉的是天界玉皇大帝以及各路仙神,這些神祇還在輪回善趣的範圍中,這意味著道教的出離心是下士道出離心。但佛教不僅對叁惡趣生起厭離心,對叁善道甚至獨自寂靜涅槃也生起出離心,目的是追求佛果。由于發心不同的緣故,無論當時從事的是什麼善法,都會隨著當時的意樂不同而産生不同的結果。比如,同樣是行持放生等善行,若只有下士道出離心,最終只能得到人天福報,若具有上士道出離心,則能成辦解脫。所以,我們要認清輪回過患,生起真正的出離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