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九課(四)輪回之因不消盡輪回之苦無絕期

  聖者言教 第二十九課(四)輪回之因不消盡輪回之苦無絕期  

  【比喻:如陶工手中之輪盤,井中之水車,瓶中蜜蜂般不停旋轉。時間:無始以來直至所集業種未盡之間。方式:唯具痛苦之自性而流轉。如是輪回皆具過咎或缺點之自性,應須了知。】

  若用比喻形容輪回,輪回就像陶工手中的輪盤,不停旋轉,沒有停息;輪回猶如井中的水車,不停轉動;輪回還像蓋上了瓶蓋的瓶子,任憑蜜蜂在瓶中如何上下飛舞,也飛不出瓶子,形容衆生一直都在輪回之中。我們也把輪回稱之爲叁有,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天。有時候,衆生憑借稍許禅定和有漏功德,會投生到高一點的地方;有時候,由于業障太沈重,衆生又墮入叁惡趣之中。無論如何,在沒有解脫之前,衆生就這樣在輪回中流浪生死,循環往複。

  漂泊輪回的時間有多長呢?從無始以來直到漂泊輪回的業因沒有消盡之前,衆生會一直在輪回中流轉。何時業因消盡,何時可以超越輪回。

  漂泊輪回的方式是什麼呢?在痛苦中流轉。只要是輪回,沒有一個不具痛苦者。即便臨時痛苦不明顯,但還是在造輪回之因,只要因緣和合,痛苦自然呈現。所以無論是直接感受痛苦,還是間接造作痛苦之因,輪回沒有離開過痛苦。這就是輪回的過患。

  【是故,業即無休止之痛苦】

  在沒有完全寂滅無始以來所造的業及煩惱之前,衆生時時都在輪回中流轉,不停地感受痛苦。若要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必須斷除起現輪回之因——業及煩惱。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業及煩惱都來自于自己的內心,所以我們平常以不同的方便對治自己的內心,斷除輪回之因,成辦解脫。華智仁波切也說:“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漂泊輪回之根源爲心,因此調伏自己的內心就是諸佛菩薩的善說。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時時銘記這一點,眼前山河大地能否轉變成聖迹刹土,完全取決于能否調伏煩惱,而不是像某些人想象般,現前修行,等到成就的時候,現前看得見的山河大地就不再呈現在你的面前,你所看見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宮殿等。當然這也有一分道理,但我們在講解原始基位的時候說過,輪回與涅槃在本基中是平等的,所以要超越輪回,需要對治的是輪回的根源貪嗔癡煩惱,而不是顯現。因此在修行過程中,眼前呈現什麼形象並不重要。即便呈現的僅僅是山河大地,它是一種障礙還是一種悉地,完全取決于你內心調伏得如何。當內心清淨的時候,眼前呈現的山河大地就是聖迹刹土;若沒有調伏內心,眼前呈現的即使是聖迹刹土,也稱之爲不清淨之相。

  【如《中觀四百論》雲:“業由功所造,作已無功滅,雖如是而汝,于業不離染。”】

  如《中觀四百論》所講解,所有一切業都是無始以來自己造作的,只要所造業之根源沒有消盡,一切業永遠不會消盡,時時都在你的身邊。就像我們平常使用的電腦,裏面儲存著各式各樣的文件,即便在電腦顯示器上臨時呈現的可能只是一個文件,其他文件好像不存在,但在沒有徹底刪除硬盤所有文件之前,只要我們點擊打開,其他文件就會呈現在顯示器上。如同這個道理般,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一切罪業都緊緊地跟隨著自己,只要因緣和合,隨時可能呈現在我們面前。所以在獲得解脫順緣之時,一定要精進修行,一旦順緣消盡,逆緣呈現,我們是不是還有修行的機會,真的很難所言。

  【一切所作無有實義,苦之自性,如水波蕩漾,連綿不絕,其唯苦之因果,即是行蘊之過失。】

  我們平常在講解緣起性空的時候說過,在沒有完全認識到空性之前,所造一切緣起之業,如影隨形般緊隨著自己,起現的痛苦果報,像水上的波紋,連綿不絕。這些都是行蘊的過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