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九課(十八)修行者如何觀待流言是非
在我們觀修地獄痛苦時,想想如果是我們自己遭受這樣的痛苦,別說那麼長時間,僅僅一秒鍾,我們能經得起嗎?爲了不讓自己感受地獄之苦,我們要從現在開始有意斷除以嗔恨心爲意樂的一切罪業,即便由于業及煩惱沈重,有時難免起現類似的顯現,也必須第一時間打破它。
現前正在地獄中感受無量痛苦的衆生比比皆是,它們都是我等無始以來的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與現世父母沒有絲毫差異,爲了它們迅速獲得解脫,同時清淨自己的業障,應該精進修法忏悔。
我們觀修輪回過患的真正目的,在于生起厭離心,斷惡從善,追求解脫。就像一個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在知道改變命運的方法後,還天天睡覺,不努力成辦,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認識輪回痛苦後不僅要心生厭離,還要有尋求解脫的意樂,同時叁門從善,精進修法,否則僅僅生起一個厭離心,還是無法斷除一切痛苦過患。
我想在座的弟子們平常都在從事一些善法,但要銘記于心的是,修行應時時調伏自己的內心。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面對起現痛苦之因——貪嗔癡煩惱,尤其是嗔恨心。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嗔恨心,都要意念輪回過患,特別是地獄的痛苦而及時斷除。即便當時你感覺多麼冤枉,都不能任由嗔恨心發展。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産生嗔恨心是理所當然的,因爲一切過失都在于他人,有些人甚至跑到上師乃至善知識面前,細說他人種種過失,表白自己種種委屈,無非就是給自己的嗔恨心找一個合理的借口。要知道,這些行爲不是功德,而是對法不理解産生的過失。
我們在講解四種果報時講過,我們現前有這樣的同行等流果(生起嗔恨心),說明我們還有這樣深厚的習氣;我們有感受等流果,感受種種痛苦,說明自己往昔造過這樣的惡業,否則不會有人惹你。所以你即便認爲自己當時有多冤,實際上一切都來自宿世的業力,尤其當嗔恨心生起的一瞬間,如果我們不及時斷除,地獄就是我們未來的歸宿。無論從哪一方面觀待,我們都必須斷除嗔恨心。
以前我和阿松活佛都在上師身邊,當時由于年齡小,所以一些各式各樣的謠言令我們産生了極大的煩惱。我們跑到上師面前,想把一切說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上師說:“這些先擱置一旁吧,別那麼計較,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尤其我們作爲修行者,不應該這樣想。像這些是是非非的話,在佛教曆史上並不少見。無上竅訣大圓滿祖師貝若紮那尊者一次在雪域高地化緣度化衆生時,在一個牧女家借宿了一夜,後期流言蜚語甚至傳到吐蕃王耳中。吐蕃王爲了止息這些流言,實在沒辦法,就把貝若紮那尊者驅趕到雪域之外,十二年不准進藏。甚至無垢光尊者在當時也有很多人在說他的是非。在我們心目中,貝若紮那尊者是無上竅訣大圓滿的祖師,無垢光尊者是甯提派的創造者,他們是何等的成就者!但衆生的煩惱就是這樣,不觀待自心的時候,即便面對這樣的成就者,仍然造下不可思議的業障。現前我們作爲修行者,平常即便遇到什麼不順心的顯現,聽到什麼是是非非的話語,最好的方法還是盡可能別去追究,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追究個一清二楚,還會導致更多的煩惱。”
爲了在修行過程中減輕自己的煩惱,建議在座的弟子們多看看華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這部教言是我們面對現實生活的方便和智慧,目的是爲了減輕貪嗔癡煩惱的起現。比如衆人指責的對境即便他多麼對,你也不要獨自一人去贊歎,因爲這樣做可能導致很多人反過來批評你。雖然我們說煩惱是空性,但這僅僅是一種了知,當煩惱真正呈現的時候,我們的情緒還會飄動,造成我們修法的違緣和障礙。爲了清淨這種業障,平常在面對生活的時候,盡可能讓自己的內心沒有很大的起伏,這就是一個修行者的真正行爲。所以,修行真的得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