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叁十課(五)如何理解獲得加持
若無法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內心就會時時被煩惱所束縛,惡趣痛苦也近在眼前。惠能大師曾經說過:“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眼前。”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某個據點之上,而在清淨心之中。內心一旦清淨,現前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同樣一個道理,叁惡趣也不在遙遠的地方,若內心被極重的貪嗔癡煩惱束縛,叁惡趣就會顯現在你的眼前。因此,我們能否超越輪回,完全取決于能否對治貪嗔癡煩惱之上。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吾爲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隨自轉。”從逆緣的角度而言,對治貪嗔癡煩惱就是解脫之道。如今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般的根本上師已經把一切教言賜予給我們,我們已經知道對治煩惱成辦解脫的一系列方便,但是否依教奉行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有些人常常有這樣的疑惑,爲什麼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自己卻好像從未得到加持?要記住,諸佛菩薩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無論你是否信仰佛法,是否時時祈禱,加持無處不在,但能得到多少加持則完全取決于個人的信心。猶如門外陽光燦爛,但光線能進來多少,取決于門打開多少。如果只開一條門縫,陽光就只能透進來一點。如果能敞開大門,陽光就會普照房間,內外光明完全一如。如果關閉大門,室內則完全黑暗。如同此理,雖然諸佛菩薩的加持平等,但能得到多少加持完全取決于自己。
現前我們若能依教奉行,就是在接受諸佛菩薩賜予的加持。相反,沒有如理造行,內心仍舊與往昔一般,卻希望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恐怕並不現實。因爲諸佛菩薩的加持無處不在,對地獄衆生也一樣無別做加持,但地獄衆生不是仍舊在遭受各種痛苦嗎?因此,若不敞開斷惡行善之門,加持無法納入心相續之中,內心也永遠無法改變。
當然,初次開始進入佛門時,可能會有這樣天真的想法:只要自己對某位導師産生過信心,當時把身口意叁門供養給這位導師,導師也開許賜予加持,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得到上師的加持,最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記住,這是很幼稚的思想。
我們先舉個例子。很多人認爲自己在承事上師的事業,因此能得到更大的加持。難道上師會對承事他事業的人多做一些加持,對不承事他事業的人少做一些加持嗎?再舉個例子。如今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兒女能取得好成績,或者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就去念很多經,希望多得到一些諸佛菩薩的加持。這種想法還是有不圓滿的成分。如果真是這樣,諸佛菩薩不就和世間凡夫一般有喜怒哀樂,有分別取舍了嗎?你對他好一點,就多幫你一下;若對他不好,就不幫你。這還叫諸佛菩薩嗎?
諸佛菩薩的慈悲是平等的,因此平常選擇導師時,要觀待導師的慈悲是否也平等圓滿。如果對這位導師好一點,導師對他的慈悲加持就多一些;對導師不好,導師的慈悲加持就少一點,這樣的導師並不是真正的開悟者。因爲心的本性是無緣大慈,無論針對什麼樣的衆生,都平等加持。
可能有些人又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如此,爲什麼在承事上師事業或自己做善事時,能得到諸佛菩薩很大的加持呢?要記住,不是諸佛菩薩由于你做了這些善事才更照顧你,而是由于你自己敞開了自己的善門。以前由于業及煩惱沈重的緣故,你的善門一直緊閉,諸佛菩薩的加持無法進入你的內心。現前由于你行持善法,逐漸打開善門,加持自然融入,但能得到多少加持則觀待你的善門打開了多少。我們不能將諸佛菩薩想象成一個具有喜怒哀樂的庸俗者,這不是諸佛菩薩的本性。
我們現前對治煩惱的目的,就是爲了得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讓自己見解迅速增長。但有些可能又會覺得,如果一切都取決于自己,諸佛菩薩的加持有與沒有不是一樣嗎?當然不一樣。若沒有諸佛菩薩的加持,我們無從知道如何對治煩惱,所以加持之緣也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