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叁十課(十叁)生苦和老苦

  聖者言教 第叁十課(十叁)生苦和老苦  

  【壬二、支分痛苦

  支分痛苦分二:外與內

  癸一、外苦

  外苦分爲生、老、病、死痛苦四瀑流。】

  人道支分痛苦分爲外苦和內苦。外苦分爲生、老、病、死四苦。

  【1、生苦:南瞻部洲有情衆生多爲胎生,彼漂泊之尋香近取識,由業習之風吹迫而進入父母精血中,初于凝酪、膜胞、血肉等七七四十九日間感受變苦,之後逐漸長出手腳肢節等時,如力士伸拉于四樁上;母胎狹小臭穢,如囚于黑暗地牢;母親食冷熱飲食時,如肚子貼在熱湯或冰塊上;母親吃飽時,如岩石縫中遭受擠壓;母親饑餓時,如懸挂空中;母親勞作時,感受如狂風席卷之痛苦等。而後降生時,業風吹動頭腳倒轉,如墮荊棘叢中;拽出産門時,如從拉絲孔中拽出一般;放于墊褥時,如墮入黃柏刺叢;剝下胎膜時,如同活剝生皮;擦拭不淨物時,如遭鐵棘抽身;抱于懷中時,如鹞鷹叼捉雛雞;彼時,無論出現饑渴、涼熱、病痛等任何痛苦,無有任何能力,只能啼哭不止;而後,雖暫時看似發育成長,然實際上壽命刹那刹那縮短,步步趨入死亡之處,故所作一切,僅于迎送行苦之因果中遭受痛苦。】

  以上講解生苦。雖然往昔我們都感受過,但由于當時太小,如今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和記憶,但實際上和文中講解的痛苦完全一致。這些痛苦從文字上沒有難解之處,但如果我們沒有反複觀修,對生苦很難生起定解。

  從我們出生開始,每分每秒都在走向死亡。如果早晨離死亡還有叁天時間,下午就只剩兩天多。我們生時所做一切,如果沒有佛法指引和善惡取舍,無非造作輪回之因,在生死沈浮中迎來送往種種痛苦。我們時時要以這樣的方式思維,令自己對輪回産生堅固的厭離心,否則在平常修行過程中一旦對輪回産生羨慕之心,無論你修學什麼法門,最終只能得到人天福報而非爲解脫之因。

  【2、老苦:如是無有休止造作輪回之散亂,不知不覺已屈從于衰老的懲治。外四大衰弱,中氣脈能力衰損,內癡啞盲聾等,已成癡呆呆神智不清;】

  人道外苦的第二種是老苦。無論我們現前風華正茂還是年富力強,我們都無法逃避正在變老的現實,各種老苦的顯現也會隨之而來。

  當四大開始衰弱,年輕時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逐漸開始無法成辦。漢地有一種說法,年輕時要擔負很多家庭、社會責任,所以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于信仰,可以等到退休以後再說。但細致觀待,我們真有把握等到老去的那一天嗎?即便我們有幸等到了那一天,由于四大衰弱的緣故,眼睛可能老花,耳朵可能重聽,身體各系統功能都開始老化,神智也變得混沌不清,此時即便想打坐也坐不住,想去求法也走不動。尤其高原環境氣候惡劣,年齡稍微偏大一點的人很難長時間在高原修法。因此,四大衰弱會形成修法之障礙,年輕時就應該精進修法。

  【只見頭發敗如枯葉,額紋皺如破墊,口幹癟如岩窟,言語含糊不清;】

  漢地的方言本來就很多,隨著年紀增大,口齒不清,更是難以清晰地表達。密勒日巴尊者也曾經說過,年紀大的時候,背駝了,腰彎了,只能顫顫巍巍慢慢地走,如同怕驚擾到鳥的抓鳥人一般。

  【身體熱量耗失,衣衫單薄身無熱暖;】

  現前年齡偏上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年輕時衣服穿得再單薄也不覺得冷,但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如果不多穿一點,可能就會感冒,或出現諸多不適。

  【舉力衰減,衣重則不能擡舉;】

  以前能做的事,人老了就做不了了。很多時候衣服穿得少,覺得身體不夠溫暖,穿多了,又覺得身體太過沈重。隨著年齡的增上,這種左右爲難的事情經常發生。

  【臉色枯暗,衆人見不生喜;】

  從身的形象而言,老年人彎腰駝背,滿面皺紋,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衆人都不喜歡。但老年人也有慈祥的地方,所以也不是處處惹人厭。

  【雖喜著妙欲,卻無力享用;】

  有些老年人雖然內心有很多想法,比如出去旅遊,在高級酒店吃飯、住宿等,但由于年齡偏大,無法獨自實現,只能依靠旁人,免不了看人眼色,遭受諸多痛苦。

  【身體四大紊亂,多病多災;受衆人侮辱,極其郁悶痛苦;臨到死亡時,需當背負異熟之重擔,無有誰人堪爲救護,故極其痛苦。】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心中的空虛和恐懼也與日俱增。雖然有些人口中會說,風燭殘年,來日無多,此生已無留戀,死而無憾,但這是否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很多老年人喜歡與親友住在一起,或者時時囑咐家人去看望他,不用帶東西,只要陪在他身邊說說話就好。這些充分說明他內心已經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能夠留在世上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