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曰幾時離彼。山雲八月二十五。門曰放汝叁頓棒。山至明日卻上問訊。昨日蒙和尚放叁頓棒。不知過在甚麼處。門曰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山。于此大悟。
【無門曰】
雲門當時便與本分草料。使洞山別有生機一路。家門不致寂寥。一夜在是非海裏。著到直待天明。再來又與他注破。洞山直下悟去。未是性燥。且問諸人。洞山叁頓棒合吃不合吃。若道合吃。草木叢林皆合吃棒。若道不合吃。雲門又成诳語。向者裏明得。方與洞山出一口氣。
【頌曰】
獅子教兒迷子訣 擬前跳踯早翻身 無端再敘當頭著 前箭猶輕後箭深
十六 鍾聲七條
雲門曰。世界恁麼廣闊。因甚向鍾聲裏披七條。
【無門曰】
大凡參禅學道。切忌隨聲逐色。縱使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也是尋常。殊不知。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然雖如是且道。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饒響寂雙忘。到此如何話會。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始親。
【頌曰】
會則事同一家 不會萬別千差 不會事同一家 會則萬別千差
十七 國師叁喚
國師叁喚侍者。侍者叁應。國師雲。將謂吾辜負汝。元來卻是汝辜負吾。
【無門曰】
國師叁喚舌頭墮地。侍者叁應。和光吐出。國師年老心孤。按牛頭吃草。侍者未肯承當。美食不中飽人餐。且道那裏是他辜負處。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頌曰】
鐵枷無孔要人擔 累及兒孫不等閑 欲得撐門並拄戶 更須赤腳上刀山
十八 洞山叁斤
洞山和尚。因僧問。如何是佛。山雲。麻叁斤。
【無門曰】
洞山老人參得些蚌蛤禅。才開兩片。露出肝腸。然雖如是且道。向甚處見洞山。
【頌曰】
突出麻叁斤 言親意更親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十九 平常是道
南泉因趙州問。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州雲。還可趣向否。泉雲。擬向即乖。州雲。不擬爭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州于言下頓悟。
【無門曰】
南泉被趙州發問。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趙州縱饒悟去。更參叁十年始得。
【頌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二十 大力量人
松源和尚雲。大力量人因甚擡腳不起。又雲。開口不在舌頭上。
【無門曰】
松源可謂。傾腸倒腹。只是欠人承當。縱饒直下承當。正好來無門處吃痛棒。何故聾。7□要識真金。火裏看。
【頌曰】
擡腳踏翻香水海 低頭俯視四禅天 一個渾身無處著 請續一向
二十一 雲門屎橛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雲幹屎橛
【無門曰】
雲門可謂。家貧難辨素食。事忙不及草書。動便將屎橛來。撐門拄戶。佛法興衰可見。
【頌曰】
閃電光 擊石火 眨得眼 已蹉過
二十二 迦葉刹竿
迦葉因阿難問雲。世尊傳金襕袈裟外。別傳何物。葉喚雲。阿難。難應諾。葉雲。倒卻門前刹竿著。
【無門曰】
若向者裏下得一轉語。親切便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其或未然。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頌曰】
問處何如答處親 幾人于此眼生筋 兄呼弟應揚家醜 不屬陰陽別是春
二十叁 不思善惡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嶺。祖見明至。即擲衣缽于石上雲。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君將去。明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蹰悚栗。明曰。我來求法。非爲衣也。願行者開示。祖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當下大悟。遍體汗流。泣淚作禮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意旨否。祖曰。我今爲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卻在汝邊。明雲。某甲雖在黃梅隨衆。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祖雲。汝若如是。則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無門曰】
六祖可謂。是事出急家。老婆心切。譬如新荔支剝了殼。去了核送在爾口裏。只要爾咽一咽。
【頌曰】
描不成兮畫不就 贊不及兮休生受 本來面目沒處藏 世界壞時渠不朽
二十四 離卻語言
風穴和尚。因僧問。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穴雲。長憶江南叁月裏。鹧鸪啼處百花香。
【無門曰】
風穴機如掣電。得路便行。爭奈坐前人舌頭不斷。若向者裏見得親切。自有出身之路。且離卻語言叁昧。道將一句來。
【頌曰】
不露風骨句 未語先分付 進步口喃喃 知君大罔措
二十五 叁座說法
仰山和尚。夢見往彌勒所安第叁座。有一尊者。白槌雲。今日當第叁座說法。山乃起白槌雲。摩诃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谛聽谛聽。
【無門曰】
且道是說法不說法。開口即失。閉口又喪。不開不閉十萬八千。
【頌曰】
白日青天 夢中說夢 捏怪捏怪 诳呼一衆
二十六 二僧卷簾
清涼大法眼。因僧齋前上參。眼以手指簾。時有二僧。同去卷簾。眼曰。一得一失。
【無門曰】
且道是誰得誰失。若向者裏著得一只眼。便知清涼國師敗阙處。然雖如是。切忌向得失裏商量。
【頌曰】
卷起明明徹太空 太空猶未合吾宗 爭似從空都放下 綿綿密密不通風
二十七 不是心佛
南泉和尚。因僧問雲。還有不與人說底法麼。泉雲有僧雲。如何是不與人說底法。泉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無門曰】
南泉被者一問。直得揣盡家私。郎當不少。
【頌曰】
叮咛損君德 無言真有功 任從滄海變 終不爲君通
二十八 久響龍潭
龍潭因德山請益抵夜。潭雲。夜深子何不下去。山遂珍重揭簾而出。見外面黑卻回雲。外面黑。潭乃點紙燭度與。山擬接。潭便吹滅。山于此忽然有省。便作禮。潭雲。子見個甚麼道理。山雲。某甲從今日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至明日龍潭升堂雲。可中有個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異日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山遂取疏抄。于法堂前將一炬火。提起雲窮諸玄辨。若一毫致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將疏抄便燒。于是禮辭。
【無門曰】
德山未出關時。心憤憤口悱悱。得得來南方。要滅卻教外別傳之旨。及到澧州路上。問婆子買點心。婆雲。大德車子內是甚麼文字。山雲。金剛經抄疏。婆雲。只如經中道。過去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大德要點那個心。德山被者一問。直得口似匾檐。然雖如是。未肯向婆子句下死卻。遂問婆子。近處有甚麼宗師。婆雲。五裏外有龍潭和尚。及到龍潭納盡敗阙。可謂是前言不應後語。龍潭大似憐兒不覺醜。見他有些子火種。郎忙將惡水。蓦頭一澆澆殺。冷地看來一場好笑。
【頌曰】
聞名不如見面 見面不如聞名 雖然救得鼻孔 爭奈瞎卻眼睛
二十九 非風非幡
六祖因風飏刹幡。有二僧對論。一雲幡動。一雲風動。往複曾未契理。祖雲。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二僧悚然。
【無門曰】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心動。甚處見祖師。若向者裏見得親切。方知二僧買鐵得金。祖師忍俊不禁一場漏逗。
【頌曰】
風幡心動 一狀領過 只知開口 不覺話墮
叁十 即心即佛
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是佛。
【無門曰】
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字叁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頌曰】
青天白日 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 抱贓叫屈
叁十一 趙州勘婆
趙州因僧問婆子。臺山路向甚處去。婆雲。蓦直去。僧才行叁五步。婆雲。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州。州雲。待我去與爾勘過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問。婆亦如是答。州歸謂衆曰。臺山婆子我與爾勘破了也。
【無門曰】
婆子只解坐籌帷幄。要且著賊。不知趙州老人善用偷營劫塞之機。又且無大人相。撿點將來二俱有過。且道那裏是趙州勘破婆子處。
【頌曰】
問既一般 答亦相似 飯裏有砂 泥中有刺
叁十二 外道問佛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據座。外道贊歎雲。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乃具禮而去。阿難尋問佛。外道有何所證贊歎而去。世尊雲。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無門曰】
阿難乃佛弟子。宛不如外道見解。且道外道與佛弟子相去多少。
【頌曰】
劍刃上行 冰棱上走 不涉階梯 懸崖撒手
叁十叁 非心非佛
馬祖因僧問。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
【無門曰】
若向者裏見得。參學事畢。
【頌曰】
路逢劍客須呈 不遇詩人莫獻 逢人且說叁分 未可全施一片
叁十四 智不是道
南泉雲。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無門曰】
南泉可謂。老不識羞。才開臭口。家醜外揚。然雖如是。知恩者少。
【頌曰】
天晴日頭出 雨下地上濕 盡情都說了 只恐信不及
叁十五 倩女離魂
五祖問僧雲。倩女離魂。那個是真底。
【無門曰】
若向者裏悟得真底。便知出殼入殼。如宿旅舍。其或未然。切莫亂走。蓦然地水火風一散。如落湯螃蟹七手八腳。那時莫言。不道。
【頌曰】
雲月是同 溪山各異 萬福萬福 是一是二
叁十六 路逢達道
五祖曰。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且道將甚麼對。
【無門曰】
若向者裏。對得親切。不妨慶快。其或未然。也須一切處著眼。
【頌曰】
路逢達道人 不將語默對 攔腮劈面拳 直下會便會
叁十七 庭前柏樹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雲。庭前柏樹子。
【無門曰】
若…
《016 禅宗無門關(宋 宗紹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