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日孝滿(不負平生)。僧雲。孝滿後如何(寬行大步)。山雲。曹山愛顛酒(有何不可)。
師雲。僧問同安威禅師。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安雲。路邊神廟子。見者盡擎拳。僧雲。見後如何。安雲。室內無靈床。渾家不著孝。這僧問靈衣不挂時如何。洞山初道。卸了炙脂帽子。脫卻狐臭布衫。作個脫灑衲僧。後來僧問如何是佛。答麻叁斤。若到這個時節。便會曹山今日孝滿。這僧也好。要見今日曹山行履。問孝滿後如何。山雲。曹山好顛酒。覺範道。心如明鏡口如醉漢。一日僧問。清稅孤貧乞。師拯濟。山召清稅。僧應喏。山雲。清源白家酒叁盞。猶道未沾唇。又有僧。問金峰。金柸滿酌時如何。峰雲。金峰不勝酩酊。佛果拈雲。承言會宗。明機普應。則不無金峰。子細點檢。將來也太漏逗。若有人。問蔣山金柸滿酌時如何。只對他道。山僧自來天戒。又有僧問曹山。十二時中如何保任。山雲。如過蠱毒之鄉。水也不得沾他一滴。曹山有時醉醉裏醒醒。有時醒不分晝夜。爲他黃糧夢斷閨合情忘。洞山問雲居。大闡提人。殺父害母。孝養何在。居雲。始成孝養。此名孝滿顛酒底人。洞山道。觸目荒林論年放曠。天童慣曾遊戲其間。頌雲。
清白門庭四絕鄰(腦後見腮莫與往來)。長年關掃不容塵(設有一點無著處)。光明轉處傾殘月(否極泰生)。爻象分時卻建寅(陰慘陽舒)新滿孝(淚痕猶未罷)。便逢春(相喚打秋千)。醉步狂歌任墮巾(熟不講禮)。散發夷猶誰管系(千自由百自在)。太平無事酒顛人(七村裏這漢快活)。
師雲。眼裏著沙。不得底太局狹生。曹山道。若是世間粗重貪嗔癡。雖難斷。卻是輕。若是無事無爲淨潔。此個重無以加也。所以洞山道。明月堂前時時九夏也。至道不可形容。古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比興連類以喻至道。報慈贊龍牙半身頌雲。日出連山。月圓當戶。不是無身。不欲全露。二老皆洞山兒孫。覺範雲。其家風機貴回互。使不犯正位。語忌十成。使不墮今時。而報慈匠心獨妙語不失宗。爲可貴也。此光明轉處。傾殘月。喻孝滿逢春也。周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疏。九二當據建寅建醜之間。于時地之萌芽初有出者。即是陽氣發見之義。乾卦之象其應然也。老杜飲中八仙歌。脫巾露頂王公前。與天子呼來不上舡。皆忘形忽禮。非可以涯岸檢束也。丹霞天然。一日橫臥天津橋上。留守鄭公前導喝之。師不顧問之。徐曰。我無事僧也。鄭敬異之。雪峰衆晚參。峰在中庭臥。太原孚上座雲。五州管內只有這個和尚較些子。峰便起去。此皆披襟散發無事酒徒。曹山孝滿如何受用。四時春富貴。萬物酒風流。
第七十四則 法眼質名
示衆雲。富有萬德。蕩無纖塵。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百尺竿頭進步。十方世界全身。且道。甚麼處得來。
【舉】僧問法眼。承教有言。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如何是無住本(合取狗口)。眼雲。形興未質(莫眼華)。名起未名(畢竟喚作甚麼)。
師雲。文殊問維摩。身孰爲本。答貪欲爲本。問貪欲孰爲本答。虛妄分別爲本。問虛妄分別孰爲本。答顛倒想爲本。問顛倒想孰爲本。答無住爲本。又問無住孰爲本。答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肇公注雲。心猶水也。靜則有照。動則無鑒。癡愛所濁。邪風所扇。湧溢波蕩。未始暫住。以此觀法。何往不倒。譬如臨面湧泉責己本狀者。未之有也。又雲。若以心動爲本。則有因相。生理極初動。更無本也。若以無法爲本。則有因無生。無不因無。更無本也。又雲。無住故倒想。倒想故分別。分別故貪欲。貪欲故有身。既有身也。則善惡並陳。善惡既陳。則萬法斯起。自茲以往。言數不能盡也。肇公以最初動念根本不覺。爲無住本。傳燈清涼國師。答皇太子心要雲。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安國師舉。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者不住色不住聲。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則是一切處。而顯一心。若住善生心則善現。若住惡生心則惡現。本心則隱沒。若無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也。六祖問荷澤。知識遠來也。大艱辛。將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其主試說看。澤曰。以無住爲本。見則爲主。荷澤顯宗記雲。自世尊滅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此無住本即以本分事。名無住也。若以真妄融即。一有多種。二無兩般。法眼答處。出寶藏論。形興未質。名起未名。形名既兆。遊氣亂清。雪窦拈起拄杖雲。大衆拄杖。是形名雙舉。形即無形。名即無名。一等沒見識瞎漢。只認個無形段無名姓底。便爲極則。辜負法眼。違背永明。壽禅師唯心訣雲。無一名不播如來之號。無一物不闡遮那之形。又有一等孤陋寡聞。不肯究理參問。只道。本來有甚。萬松道已。太多生。他雲。如何免得。萬松道。本來少甚。爾但恁麼會去。因參法眼兼見天童。頌雲。
沒蹤迹(羚羊挂角)。斷消息(久負不逢)。白雲無根(妙體本來無處所)。清風何色(湧身那更有蹤由)。散幹蓋而非心(尚能出岫)。持坤輿而有力(不費精神)。洞千古之淵源(盡向這裏流出)。造萬象之模則(一法之所印)。刹塵道會也。處處普賢(欄街截巷)。樓閣門開也頭頭彌勒(築著磕著)。
師雲。視之無形。普天匝地。聽之無聲圓音無間。雲雖無根。太虛爲片雲所點。風雖無色。大地爲風輪所持。劉禹端公問雲居。雨從何來。居曰。從端公問處來。公喜而謝之。居卻問曰。問從何來。公無語。西禅與官員坐次。禅雲。風作何色。官無語。禅卻問僧。僧拈起衲衣雲在府中鋪。禅雲。用多少帛子。僧雲。勿交涉。禅無語。雲門代雲。咄這話墮阿師。雪窦並作兩頌。雨從何來。風作何色。龍門萬仞曾留宿客。進退相將誰遭點額。風作何色。雨從何來。不用彈指。樓閣門開。波波棱棱南方未回。天童頌無住本。白雲無根。清風何色。頌立一切法。散幹蓋而非心。持坤輿而有力。善慧大士心王銘。觀心空王。玄妙難測無形。無相。有大神力。管子曰水出而不流曰淵水。遠而流曰源。上古之前。千古淵源也。萬象自茲而形。華嚴普賢行願品。佛說菩薩說。刹說衆生說。叁世一切說。又普眼不見普賢。見與不見俱普賢也。若不見處無。不名普也。入法界品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乃至悉見叁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又有頌雲。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此皆立一切法之標榜也。還見法眼麼。常因送客處。記得別家時。
第七十五則 瑞岩常理
示衆雲。喚作如如早是變也。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這裏還有參究分也無。
【舉】瑞岩問岩頭。如何是本常理(有理不在高聲)。頭雲。動也(可知理也)。岩雲。動時如何(再犯不容)。頭雲。不見本常理(相物作價)。岩伫思(卻識慚愧)。頭雲。肯即未脫根塵(個中無肯路)。不肯即永沈生死(當堂不正坐那赴兩頭機)。
師雲。臺州瑞岩師彥禅師。閩人。姓許氏。始問岩頭。安個名立個字。創號本常理。岩頭有時放過。只與照破道。動也。瑞岩好彩叁十棒。何幸免卻來。是他尚不顧危亡。道動時如何。撩虎頭編虎尾。岩頭半醉半醒又放過。只與照破道。不見本常理。大方之家。容物如此。岩方伫思。這裏正到枯木岩前差路多處也。頭已是不惜身命。與截斷走路。剖開當陽長安官道雲。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沈生死。沩山喚作法窟爪牙。生擒活捉。略無閑暇功夫。夾山會下一僧到石霜。入門便道。不審。霜雲。不必阇黎。僧雲。恁麼則珍重。又到岩頭如前。頭乃噓兩聲。僧雲。恁麼則珍重。才回步。頭雲。雖是後生。亦能管帶。僧歸舉似夾山。山明日上堂。喚僧如法舉似前話。山雲。大衆還會麼。若無人道。老僧不惜兩莖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雖有殺人刀。且無活人劍。岩頭且有殺人刀。亦有活人劍。臨濟下謂之七事隨身。岩頭見瑞岩志誠請益。非是機鋒勘辨之時。故憫物垂慈道眼相見。瑞岩隨言領悟。後來自喚主人翁。莫受人謾。蓋爲曾遭毒手永劫難忘。此話古今無人拈掇。不是天童。憑誰賞鑒。頌雲。
圓珠不穴(甚處下手)。大璞不琢(可惜功夫)。道人所貴無棱角(就理藏鋒)。拈卻肯路根塵空(十二處忘閑影響)。脫體無依活卓卓(叁千界放淨光明)。
師雲。世記潘嶽與夏侯湛爲友。二人並美姿容。張謂贊和氏之璧瑩而無瑕。隋侯之珠圓而不穴。削圓方竹杖絕卻紫絨氈。白玉碾做象牙梳。黃金打作[金+俞]石筋。弓弦上結紐子。缽盂上安柄。爾試回光定省看。何人不如是。百丈道。靈光獨耀迥脫根塵。既肯則未脫根塵。拈卻肯路根塵自空也。六根六塵既空。六識自歸覺海。凡物有圭角即不能圓轉。欲要活卓卓無粘綴無依倚。但向肯不肯處著眼。自然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洞山所以半肯半不肯。疏山所以肯諾不得全也。還識此人歸計麼。金鎖玄關留不住。行于異路且輪回。
第七十六則 首山叁句
示衆雲。一句明叁句。叁句明一句。叁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且道。是那一句在先。
【舉】首山示衆雲。第一句薦得。與佛祖爲師。(猶是萬松兒孫)。第二句薦得與人天爲師(教壞人家男女)。第叁句薦得自救不了(說這不唧啷嬼漢)。僧雲。和尚是第幾句薦得(你試蔔度)。山雲。月落叁更穿市過(叁句可辨一镞遼空)。師雲。叁句之作。始于百丈大智。宗于金剛般若。丈雲。夫教語皆叁句相連。初中後善。初直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心。後始名好善。則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非法。總恁麼也。若只說一句。令衆生入地獄。若叁句一時說。渠自入地獄。不幹教主事。說道如今鑒覺得自己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鑒覺。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後善。雲門有時雲。天中函蓋乾坤。目機铢兩不涉春緣。作麼生承當。自代雲。一镞破叁關。然雖有此意。未嘗立爲叁句。後得鼎州德山第…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