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日孝满(不负平生)。僧云。孝满后如何(宽行大步)。山云。曹山爱颠酒(有何不可)。
师云。僧问同安威禅师。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安云。路边神庙子。见者尽擎拳。僧云。见后如何。安云。室内无灵床。浑家不著孝。这僧问灵衣不挂时如何。洞山初道。卸了炙脂帽子。脱却狐臭布衫。作个脱洒衲僧。后来僧问如何是佛。答麻三斤。若到这个时节。便会曹山今日孝满。这僧也好。要见今日曹山行履。问孝满后如何。山云。曹山好颠酒。觉范道。心如明镜口如醉汉。一日僧问。清税孤贫乞。师拯济。山召清税。僧应喏。山云。清源白家酒三盏。犹道未沾唇。又有僧。问金峰。金柸满酌时如何。峰云。金峰不胜酩酊。佛果拈云。承言会宗。明机普应。则不无金峰。子细点检。将来也太漏逗。若有人。问蒋山金柸满酌时如何。只对他道。山僧自来天戒。又有僧问曹山。十二时中如何保任。山云。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他一滴。曹山有时醉醉里醒醒。有时醒不分昼夜。为他黄粮梦断闺合情忘。洞山问云居。大阐提人。杀父害母。孝养何在。居云。始成孝养。此名孝满颠酒底人。洞山道。触目荒林论年放旷。天童惯曾游戏其间。颂云。
清白门庭四绝邻(脑后见腮莫与往来)。长年关扫不容尘(设有一点无著处)。光明转处倾残月(否极泰生)。爻象分时却建寅(阴惨阳舒)新满孝(泪痕犹未罢)。便逢春(相唤打秋千)。醉步狂歌任堕巾(熟不讲礼)。散发夷犹谁管系(千自由百自在)。太平无事酒颠人(七村里这汉快活)。
师云。眼里著沙。不得底太局狭生。曹山道。若是世间粗重贪嗔痴。虽难断。却是轻。若是无事无为净洁。此个重无以加也。所以洞山道。明月堂前时时九夏也。至道不可形容。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比兴连类以喻至道。报慈赞龙牙半身颂云。日出连山。月圆当户。不是无身。不欲全露。二老皆洞山儿孙。觉范云。其家风机贵回互。使不犯正位。语忌十成。使不堕今时。而报慈匠心独妙语不失宗。为可贵也。此光明转处。倾残月。喻孝满逢春也。周易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疏。九二当据建寅建丑之间。于时地之萌芽初有出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乾卦之象其应然也。老杜饮中八仙歌。脱巾露顶王公前。与天子呼来不上舡。皆忘形忽礼。非可以涯岸检束也。丹霞天然。一日横卧天津桥上。留守郑公前导喝之。师不顾问之。徐曰。我无事僧也。郑敬异之。雪峰众晚参。峰在中庭卧。太原孚上座云。五州管内只有这个和尚较些子。峰便起去。此皆披襟散发无事酒徒。曹山孝满如何受用。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第七十四则 法眼质名
示众云。富有万德。荡无纤尘。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百尺竿头进步。十方世界全身。且道。甚么处得来。
【举】僧问法眼。承教有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如何是无住本(合取狗口)。眼云。形兴未质(莫眼华)。名起未名(毕竟唤作甚么)。
师云。文殊问维摩。身孰为本。答贪欲为本。问贪欲孰为本答。虚妄分别为本。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颠倒想为本。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肇公注云。心犹水也。静则有照。动则无鉴。痴爱所浊。邪风所扇。涌溢波荡。未始暂住。以此观法。何往不倒。譬如临面涌泉责己本状者。未之有也。又云。若以心动为本。则有因相。生理极初动。更无本也。若以无法为本。则有因无生。无不因无。更无本也。又云。无住故倒想。倒想故分别。分别故贪欲。贪欲故有身。既有身也。则善恶并陈。善恶既陈。则万法斯起。自兹以往。言数不能尽也。肇公以最初动念根本不觉。为无住本。传灯清凉国师。答皇太子心要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安国师举。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者不住色不住声。不住迷不住悟。不住体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则是一切处。而显一心。若住善生心则善现。若住恶生心则恶现。本心则隐没。若无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也。六祖问荷泽。知识远来也。大艰辛。将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其主试说看。泽曰。以无住为本。见则为主。荷泽显宗记云。自世尊灭后。西天二十八祖。共传无住之心。此无住本即以本分事。名无住也。若以真妄融即。一有多种。二无两般。法眼答处。出宝藏论。形兴未质。名起未名。形名既兆。游气乱清。雪窦拈起拄杖云。大众拄杖。是形名双举。形即无形。名即无名。一等没见识瞎汉。只认个无形段无名姓底。便为极则。辜负法眼。违背永明。寿禅师唯心诀云。无一名不播如来之号。无一物不阐遮那之形。又有一等孤陋寡闻。不肯究理参问。只道。本来有甚。万松道已。太多生。他云。如何免得。万松道。本来少甚。尔但恁么会去。因参法眼兼见天童。颂云。
没踪迹(羚羊挂角)。断消息(久负不逢)。白云无根(妙体本来无处所)。清风何色(涌身那更有踪由)。散干盖而非心(尚能出岫)。持坤舆而有力(不费精神)。洞千古之渊源(尽向这里流出)。造万象之模则(一法之所印)。刹尘道会也。处处普贤(栏街截巷)。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筑著磕著)。
师云。视之无形。普天匝地。听之无声圆音无间。云虽无根。太虚为片云所点。风虽无色。大地为风轮所持。刘禹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居曰。从端公问处来。公喜而谢之。居却问曰。问从何来。公无语。西禅与官员坐次。禅云。风作何色。官无语。禅却问僧。僧拈起衲衣云在府中铺。禅云。用多少帛子。僧云。勿交涉。禅无语。云门代云。咄这话堕阿师。雪窦并作两颂。雨从何来。风作何色。龙门万仞曾留宿客。进退相将谁遭点额。风作何色。雨从何来。不用弹指。楼阁门开。波波棱棱南方未回。天童颂无住本。白云无根。清风何色。颂立一切法。散干盖而非心。持坤舆而有力。善慧大士心王铭。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管子曰水出而不流曰渊水。远而流曰源。上古之前。千古渊源也。万象自兹而形。华严普贤行愿品。佛说菩萨说。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又普眼不见普贤。见与不见俱普贤也。若不见处无。不名普也。入法界品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乃至悉见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弥勒。又有颂云。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皆不识。此皆立一切法之标榜也。还见法眼么。常因送客处。记得别家时。
第七十五则 瑞岩常理
示众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也。智不到处。切忌道著。这里还有参究分也无。
【举】瑞岩问岩头。如何是本常理(有理不在高声)。头云。动也(可知理也)。岩云。动时如何(再犯不容)。头云。不见本常理(相物作价)。岩伫思(却识惭愧)。头云。肯即未脱根尘(个中无肯路)。不肯即永沉生死(当堂不正坐那赴两头机)。
师云。台州瑞岩师彦禅师。闽人。姓许氏。始问岩头。安个名立个字。创号本常理。岩头有时放过。只与照破道。动也。瑞岩好彩三十棒。何幸免却来。是他尚不顾危亡。道动时如何。撩虎头编虎尾。岩头半醉半醒又放过。只与照破道。不见本常理。大方之家。容物如此。岩方伫思。这里正到枯木岩前差路多处也。头已是不惜身命。与截断走路。剖开当阳长安官道云。肯即未脱根尘。不肯即永沉生死。沩山唤作法窟爪牙。生擒活捉。略无闲暇功夫。夹山会下一僧到石霜。入门便道。不审。霜云。不必阇黎。僧云。恁么则珍重。又到岩头如前。头乃嘘两声。僧云。恁么则珍重。才回步。头云。虽是后生。亦能管带。僧归举似夹山。山明日上堂。唤僧如法举似前话。山云。大众还会么。若无人道。老僧不惜两茎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虽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岩头且有杀人刀。亦有活人剑。临济下谓之七事随身。岩头见瑞岩志诚请益。非是机锋勘辨之时。故悯物垂慈道眼相见。瑞岩随言领悟。后来自唤主人翁。莫受人谩。盖为曾遭毒手永劫难忘。此话古今无人拈掇。不是天童。凭谁赏鉴。颂云。
圆珠不穴(甚处下手)。大璞不琢(可惜功夫)。道人所贵无棱角(就理藏锋)。拈却肯路根尘空(十二处忘闲影响)。脱体无依活卓卓(三千界放净光明)。
师云。世记潘岳与夏侯湛为友。二人并美姿容。张谓赞和氏之璧莹而无瑕。隋侯之珠圆而不穴。削圆方竹杖绝却紫绒毡。白玉碾做象牙梳。黄金打作[金+俞]石筋。弓弦上结纽子。钵盂上安柄。尔试回光定省看。何人不如是。百丈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既肯则未脱根尘。拈却肯路根尘自空也。六根六尘既空。六识自归觉海。凡物有圭角即不能圆转。欲要活卓卓无粘缀无依倚。但向肯不肯处著眼。自然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洞山所以半肯半不肯。疏山所以肯诺不得全也。还识此人归计么。金锁玄关留不住。行于异路且轮回。
第七十六则 首山三句
示众云。一句明三句。三句明一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且道。是那一句在先。
【举】首山示众云。第一句荐得。与佛祖为师。(犹是万松儿孙)。第二句荐得与人天为师(教坏人家男女)。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说这不唧啷嬼汉)。僧云。和尚是第几句荐得(你试卜度)。山云。月落三更穿市过(三句可辨一镞辽空)。师云。三句之作。始于百丈大智。宗于金刚般若。丈云。夫教语皆三句相连。初中后善。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心。后始名好善。则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恁么也。若只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说道如今鉴觉得自己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鉴觉。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后善。云门有时云。天中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春缘。作么生承当。自代云。一镞破三关。然虽有此意。未尝立为三句。后得鼎州德山第…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