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祖不往西天。遂回複因閱楞嚴而發明。故應機捷敏與修多羅合。至與雪峰征诘亦當仁不讓。峰曰。備頭陀再來人也。閩帥王審知。令公王延彬。皆以師禮之。衆常八九百。沙到蒲田縣。百戲迎之。次日問小塘長老。昨日許多喧鬧向甚處去也。小塘提起袈裟角。也不妨緊峭。第一不得向喧靜昨日今朝處著眼。蹉過當陽一段大事。小塘不費心力。信手拈起袈裟。沙雲。潦挑沒交涉。小塘甚處是沒交涉處。玄沙是許不許。大沩哲雲。大沩即不然。或有問。但鳴指一下。如有個衲子出來。雲潦挑沒交涉。卻肯他。何故大丈夫漢。捋虎須也是本分。且道。利害在甚麼處。又雲。小塘懷藏至寶。遇別者以增輝。玄沙本分鑽錘一擊。乃光流千古。法眼別雲。昨日有多少喧鬧。法燈雲。今日更好笑。看他二尊宿是當派下兒孫。觑破玄沙用底。一向寬遮外羅卻就裏。暗箭相射。天童具通方眼。見伊家長裏短。徹底頌出。頌雲。
夜壑藏舟(衲子難謾)。澄源著桌(肯墮死水)。龍魚未知水爲命(當局者迷)。折筋不妨聊一攪(打草驚蛇)。玄沙師小塘老(一狀領過)。函蓋箭鋒(易開終始口)。 探竿影草(難保歲寒心)潛縮也老龜巢蓮(藏身處沒蹤迹)。遊戲也華鱗弄藻(沒蹤迹處莫藏身)。
師雲。玄沙問昨日喧鬧。如莊子大宗師篇雲。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趨。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天童以玄沙昨日今日置問。藏舟密負以驗小塘。卻來澄源湛水裏尚桌孤舟。此玄中銘恐滯死水。玄沙句中眼活。要人識動靜根源。臥龍球和尚曰。欲得省要卻是山河大地。與汝發明。其事既常。亦能究竟。若從文殊門入者。一切有爲土木瓦石助汝發機。若從觀音門入者。一切音響。蝦蟆蚯蚓助汝發機。若從普賢門入者。不動步而到。我以此叁門。方便示汝。如將一只折筋攪大海水。令彼魚龍知水爲命。若常知動靜語默來去根源。早不空過。此頌玄沙爲人處。若是作家。函蓋箭鋒。探竿影草。把定放行。看取提袈裟與沒交涉。看是何道理。史記龜策。傳太史公曰。余至江南。觀其行事。雲龜千歲乃遊蓮葉之上。此沒交涉。潛縮也不妨遊戲。遊戲也不妨潛縮。今畫魚藻圖。藻水草也。隨波搖漾自成文章。又藻水草有文者也。見論語。山節藻棁。要識二老麼。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第八十二則 雲門聲色
示衆雲。不斷聲色是隨處墮。聲求色見。不見如來。莫有就路還家底麼。
【舉】雲門示衆雲。聞聲悟道(雙丸塞耳)。見色明心(兩葉遮睛)。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糊餅。放下手卻是饅頭(又被風吹別調中)。
師雲。天童舉話談其神駿。略其玄黃。本錄。雲門示衆雲。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作麼生。是聞聲悟道。見色明心。舉手雲。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糊餅。放下手。元來卻是饅頭。圓通國師道。韶陽老人。可謂唱彌高而和彌寡。如今卻向延聖拂子頭上。入方網叁昧。東方入定西方起。乃至男身入定女身起。還會麼。野色更無山隔斷。月光直與水相通。萬松道。海中尋不得。岸上卻相逢。更看。天童甚處相見。頌雲。
出門躍馬掃攙搶(阃外將軍令)。萬國煙塵自肅清(風行草偃)。十二處亡閑影響(並作一家)。叁千界放淨光明(更無兩樣)。
師雲。聞聲悟道。道豈有聲。見色明心。心豈有色。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仁義之兵無敵于天下。攙搶棓彗其殃一也。以聲色爲影響。表不實也。影謂鏡像水月。響謂空谷傳聲。此皆在道心中。爲攙搶也。萬國猶萬法也。十二處猶六根六塵也。叁千界光明。照破影響。由除影響。放出光明。不見。百丈古靈道。靈光獨耀回脫根塵。忽若根根塵塵皆遍法界。又作麼生。將謂是饅頭。卻是糊餅。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五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六
侍者離知錄
第八十叁則 道吾看病
示衆雲。通身做病。摩诘難痊。是草堪醫。文殊善用。爭如參取向上人得個安樂處。如何是安樂處。
【舉】沩山問道吾。甚麼處來(來處要分明)。吾雲。看病來(福田第一即不無)。山雲。有幾人病(更要兩等)。吾雲。有病者不病者(卻是爾有第二月)。山雲。不病者莫是智頭陀麼(陷虎之機)。吾雲。病與不病。總不幹他事。速道速道(卻被葫蘆倒繳藤)。山雲。道得也沒交涉(禍不入慎家之門)。
潭州沩山靈祐禅師。二十叁歲參百丈大智。充典座二十年。因撥火悟道。後與華林。賭淨瓶下語。贏得沩山。連帥李景讓。奏號同慶寺。相國裴休。嘗咨玄奧。師嘗見野火問道吾。還見火麼。吾曰。見。山雲。從何處起。吾曰。除去行住坐臥。請師別致一問來。山休去。佛鑒拈雲。炎炎野火。人人皆見。獨有道吾。見得迥別。萬松道。一等是看病。不似道吾觑透心肝五髒。沩山通方便。相席打令道。道得也與他沒交涉。唯有天童道。沒交涉處。正好道。頌雲。
妙藥何曾過口(吞不入吐不出)。神醫莫能捉手(無處摸索)。若存也渠本非無(唯言遍天下)。至虛也渠本非有(不見一纖毫)。不滅而生(虛若谷神常不死)。不亡而壽(道先象帝自長生)。全超威音之前(舒不到頭)。獨步劫空之後(卷不到尾)。成平也天蓋地擎(把定乾坤)。運轉也烏飛兔走(斡旋造化)。
師雲。紅絲脈斷。藥病俱亡。服藥忘了口來。診脈忘了手來。所謂攢簇不得底病。華陀拱手。扁鵲攢眉。道有通。身無影像。道無。遍界不曾藏。齊朝昙鸾法師。得仙經十卷。後逢流支叁藏。問曰。佛法中有長生不死法。勝得此土仙方否。叁藏唾地曰。此土那有長生法。縱得延年報盡還墜。即懷中探出無量壽觀經。授與鸾曰。此大仙方。常得解脫。永出生死。楞嚴十仙報盡。還來轉入諸趣。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東坡上佛印詩。長生未暇學。且學長不死。全超威音之前。先天而未成。已成獨步劫空之後。後天而既壞不壞。成平也。天蓋地擎。運轉也。烏飛兔走。此喚作全體作用攝用歸體。靜爲天地本。動合聖賢心。還會這般說話麼。撥開妙淨圓明眼。識取吉祥安樂人。
第八十四則 俱胝一指
示衆雲。一聞千悟。一解千從。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克的簡當處試拈出看。
【舉】俱胝和尚凡有所問。只豎一指(費許多氣力作麼)。
師雲。婺州金華山俱胝禅師。初庵于天臺。有尼名實際。到來頂笠執錫。繞師叁匝曰。道得即拈下笠子。叁問。胝並無對。際便去。胝曰。日勢稍晚。且留一宿。際曰。道得即宿。胝又無對。際去後。胝自歎曰。我雖處丈夫形。而無丈夫之氣。擬棄庵諸方參學去。其夜山神告曰。師不須離此山。將有大菩薩來爲和尚說法也。果旬日天龍和尚至。師罄誠迎禮。具陳前事。天龍豎指示之。胝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僧到。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所畜童子。于外被人诘曰和尚說何法要。童子豎起一指。歸舉似胝。胝以刀斷其指。童子叫呼走出。胝召一聲。童子回首。胝卻豎起一指。童子忽然領悟。胝將順世謂衆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禅。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萬松道。好與截卻指頭。長慶代雲。美食不中飽人吃。萬松道。不貪香餌味。可謂碧潭龍。玄沙雲。我當時若見。與拗折指頭。萬松道。不唯與童子雪冤。抑亦與後人出氣。玄覺雲。且道。玄沙恁麼道。意作麼生。萬松道。果然疑著。雲居錫雲。只如玄沙恁麼道。肯伊不肯伊。若肯何言拗折指頭。若不肯俱胝過在甚麼處。萬松道。過在肯不肯。先曹山雲。俱胝承當處莽鹵。只認得一機一境。一種是拍手拊掌。是他南園奇怪。萬松道。水中擇乳須是鵝王。玄覺又雲。且道。俱胝還悟也未。若悟爲甚麼。說承當處莽鹵。若不悟又道用一指頭禅不盡。且道。曹山意旨在甚麼處。萬松道。曲高和寡。期遇知音。後來嘉山來禅師。在鎮府西天甯。人問。鐵牛和尚塔何在。山以手指之。忽然省發。乃成頌雲。鐵牛鐵牛。更莫別求。有人問我。豎起指頭。萬松道。雖是承當莽鹵。要且不借傍來。不見。明招獨眼龍問國泰深禅師。古人道。俱胝只念叁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作麼生拈卻叁行咒。泰豎起一指。招雲。不因今日。爭識得這瓜州客。萬松道。假令患狀殊。先須療其本。參同契。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可謂夜深認得來時路。不待天明便出關。佛國頌雲。問答機緣豈易酬。無錢難作好風流。心中有事說不得。只向忙中豎指頭。若要作好風流說心中事。更參天童和尚。頌雲。
俱胝老子指頭禅(縮卻驢蹄)。叁十年來用不殘(至今跷手亂下)。信有道人方外術(這裏使不著)。了無俗物眼前看(猶嫌少在)。所得甚簡(逼塞乾坤)。施設彌寬(不消一捏)。大千刹海飲毛端(不留涓滴)。鱗龍無限落誰手(天童猶在)。珍重任公把釣竿(不妨驚人手段)。師複豎起一指雲看(慚惶殺人)。
師雲。萬古常空一朝風月。豈止叁十年用不殘。莊子大宗師篇。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若無方外之術。爭得世出世間全在一指頭上見徹根源。古詩道。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天童近取諸身。唯用一指。簡易之道。要而不繁。維摩毛吞大海名小不思議經。華嚴。塵含法界名大不思議經。楞嚴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又雲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輪。莊子任公子爲大鈎巨缁。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鈎錎沒而下。驚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燀赫千裏。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所謂。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後來接得斷指童子。國泰[王+舀]別峰相見。嘉山來誤入桃源。今日天童頌後。又豎一指雲。看。柏山大隱和尚道。大小天童隨人腳跟走。五祖演和尚舉。僧問投子。如何是十身調禦子。下禅床立。還有僧問老僧。亦下禅…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