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童眼目。這裏便是計利害處。如何是雲門意旨。不見道。子細點檢將來。有什麼氣息。亦是病。雲門但指其病不說治法。如何是天童眼目。述雲門治方。雲。串錦老漁懷就市。飄飄一葉浪頭行。雲門大意。在入[(纏-糸)+(郊-交)]垂手不避風波。可謂自病既除。複愍他疾。淨名之心也。還知麼。病多谙藥性。得效敢傳方。
第十二則 地藏種田
示衆雲。才士筆耕。辯士舌耕。我衲僧家。慵看露地白牛。不顧無根瑞草。如何度日。
【舉】地藏問修山主。甚處來(道不知來處得麼)。修雲。南方來(好與下載)。藏雲。南方近日佛法如何(行說好話)。修雲。商量浩浩地(低聲)。藏雲。爭如我這裏種田博飯吃(少賣弄)。修雲。爭奈叁界何(猶有這個在)。藏雲。爾喚甚麼作叁界(南方猶可北方更曬)。
師雲。漳州羅漢院桂琛禅師。漳州牧王公。于閩城西石山。建地藏院。請師住。逾紀遷漳州羅漢。故師又名地藏。修山主。法眼。悟空。進山主。結友之湖外。至漳州阻雨雪。溪漲。寓城西地藏院。圍爐視地藏。若無人。藏欲驗之亦附火。乃曰。有事相借問得否。修曰。有事請問。藏曰。山河大地與諸尚座。是同是別。修曰。是別。藏豎兩指。修急曰。是同是同。藏亦豎兩指起去。法眼曰。院主豎兩指其意如何。修曰。亂與。眼曰。不得粗心欺他。修曰。鼠口豈有象牙。次日辭行。前至宿處。眼曰。兄輩前去。吾依地藏。或有長處。無則複來相尋。眼既久參。修等叁人亦至地藏。遂問。南方佛法近日如何。當時只好。道與此方常日一般。卻雲商量浩浩地。自領出頭也不知。藏雲。爭如我這裏種田博飯吃。當時便好。道恁麼則非但南方也。更道爭奈叁界何。帶累他南方禅客。俗氣也不除。藏爲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道爾喚甚麼作叁界。不如只道個老僧種田事忙。免得天童一狀領過。頌雲。
宗說般般盡強爲(今日不著便。)。流傳耳口便支離(衆僧莫怪)。種田博飯家常事(不可別有)。不是飽參人不知(要知作麼)。參飽明知無所求(更須請益天童一遍)。子房終不貴封侯(也是靈龜曳尾)。忘機歸去同魚鳥(隨流得妙)。濯足滄浪煙木秋(受用不盡)。
師雲。清涼道。宗通自修行。說通示未悟。本出楞伽經。佛告大慧。有二種通。宗通者。爲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雲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如應說法。是名說通相。講徒雲。說通。宗不通。如日被雲籠。宗通。說不通。如蛇入竹個。宗通。說亦通。如日處虛空。宗說俱不通。如犬吠茅叢。既分宗說。已是兩岐。那堪禅分五派。教列叁乘。個中一亦不立。皆強爲也。何況出口入耳。請益拈頌。葛藤引蔓過新羅。鞏縣茶瓶湯不絕。非但南方商量浩浩地。若是道火不燒口底人。辯似懸河元無一字。種田博飯雖是家常。其奈不是飽參不知其趣。古人深山裏。钁頭邊。折腳铛中。煮脫粟飯。富不過知足。一世不求人。貴不過清閑。何須印如鬥。所以道。參飽明知無所求。子房終不貴封侯。史記漢六年封功臣。或謂張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子房功也。使自擇齊叁萬戶。良曰。始臣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計而幸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叁萬戶。此頌不必開堂演法[學+(敲-高)]南方也。離騷經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此乃猿鶴共處。魚鳥同遊。且道。是甚麼人。本色檐板漢。
第十叁則 臨際瞎驢
示衆雲。一向爲人不知有己。直須盡法不管無民。須是拗折木枕惡手腳。臨行之際合作麼生。
【舉】臨際將示滅。囑叁聖(老婆臨死叁回別)。吾遷化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著甚死急)。聖雲。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佯小心故大膽)。際雲。忽有人問汝。作麼生對(虎口裏橫身)。聖便喝(當機不讓父)。際雲。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師雲。臨際囑叁聖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此與興化謂克賓維那汝不久爲唱道之師。罰饡飯出院。機用一般。其實此事。千佛出世不增。千聖入滅不減。豈一叁聖能興滅哉。古人臨終顯發此事。亦表衆中有人。果然叁聖出雲。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如人被罵不甘者承頭。當時便與本分草料。正法眼藏。未到滅卻。卻道。忽有人問汝作麼生對。當斷不斷返招其亂。聖便喝。上代下世。門裏出身。耳聾叁日以來。不似而今這喝。際雲。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當時臨際門風。自有正令。可惜放過。不知天童如何判斷。頌雲。
信衣半夜付盧能(賊兒賊智)。攪攪黃梅七百僧(上梁不正)。臨際一枝正法眼(半明半暗全在今朝)。瞎驢滅卻得人憎。(心甜口苦)。心心相印(販私鹽漢)。祖祖傳燈(鑿壁偷光)。夷平海嶽。(拳倒黃鶴樓踢翻鹦鹉淵)。變化[昆+鳥]鵬(翻手是雲覆手是雨)。只個名言難比擬(猶嫌少在)。大都手段解翻騰(正法眼藏猶在)。
師雲。黃梅密付。二十年。南北紛爭。臨際明傳。至今有人不薦。這般手段。直得鲲鵬變化。海嶽夷平。大沩秀雲。古者忍死待來。因何正法眼藏。卻向瞎驢邊滅卻。臨際行計速速。叁聖又卻匆匆。因斯父子情忘。遂使後人失望。若不得流水。還應過別山。本錄叁聖便禮拜。未當好心。臨際乃付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偈畢俨然而逝。此公案天童拈到恰好處便休。叁聖禮拜。臨際說偈。大有放過輕舍處。還有與古人出氣底麼。險。
第十四則 廓侍過茶
示衆雲。探竿在手。影草隨身。有時鐵裹綿團。有時錦包特石。以剛決柔則故是。逢強即弱事如何。
【舉】廓侍者問德山。從上諸聖向什麼處去也(在你鼻孔裏)。山雲。作麼作麼(迅雷不及掩耳)。廓雲。敕點飛龍馬。跛鄨出頭來(家富兒嬌)。山便休去(饒人不是癡)。來日山浴出。廓過茶與山。山撫廓背一下(斷送上竿頭)。廓雲。這老漢方始瞥地(覆車同轍)。山又休去(虎頭虎尾一時收)。
師雲。德山尋常。敲風打雨。呵佛罵祖。這僧過犯彌天。爲甚卻放過。殊不知。撲牛不用索。殺人不用刀。幾曾放過來。老黃龍道。德山持聾作啞。雖然暗得便宜。廓公掩耳偷鈴。爭奈傍觀者醜。萬松道。豈止偷鈴。如九重淵底。骊龍颔下。抉珠正值龍睡。若覺時必爲齑粉。大沩哲雲。若不登龍門。焉知滄海寬。直饒浪擊千尋。爭奈龍王不顧。萬松道。纖鱗片甲不足爲怪。佛果道。德山直是惡手腳。見這僧不是受鑽錘底人。所以便休去。萬松道。古人遇物臨機。各有方便。山謂岩頭曰。爾已後向老僧頭上屙去在。岩頭後來。果謂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古人抑揚縱奪。豈得失勝負可拘。黃龍大沩只舉大綱。更看。天童頌出深細。頌雲。
觌面來時作者知(昧者不覺)。可中石火電光遲(已過新羅)輸機謀主有深意(埋兵掉鬥)。欺敵兵家無遠思(深入虜庭)。發必中(慣得其便)。更謾誰(並贓捉獲)。腦後見腮兮。人難觸犯(曾經蛇咬)。眉底著眼兮。渠得便宜(佯打不知)。
師雲。從上諸聖。向什麼處去也。大似當面蹉過。德山道。作麼作麼。德山影草藏身。拈出曜眼鏡。昔七賢女遊屍多林。一女雲。屍在這裏。人在什麼處。一女雲。作麼作麼。諸女相顧悉皆悟道。感得天帝散花供養。德山用此一機。借路經過。決不得恁麼會。所以道。可中石火電光遲。德山豈不知侍者放伊不過。下媒求鴿。著本圖利。果然出他彀中不得。忽有人問萬松甚麼處去也。攔腮掌雲。在這裏。直教飛龍跛鼈縮項攢蹄。侍者德山亡鋒結舌。還識德山老漢麼。少年曾決龍蛇陣。潦倒還聽稚子歌。
第十五則 仰山插鍬
示衆雲。未語先知。謂之默論。不明自顯。謂之暗機。叁門前合掌。兩廊下行道。有個意度。中庭上作舞。後門外搖頭。又作麼生。
【舉】沩山問仰山。甚處來(不是不知來處)。仰雲。田中來(你爲甚落草)。山雲。田中多少人(只父子兩個)。仰插下鍬子。叉手而立(放去較危)。山雲。南山大有人刈茆(打草驚蛇)。仰拈鍬子便行(收來太速)。
師雲。師資合道。父子投機。沩仰家風千古龜鑒。沩山問仰山。甚處來。沩山豈不知仰山田中來。垂此一問。要與仰山相見。仰山不負來問。只道個田中來。且道。還有佛法道理也。無沩山深入虎穴。更問田中多少人。仰山插鍬子叉手而立。便衲僧相見。玄沙雲。我當時若見。便與踏倒鍬子。萬松道。忍俊不禁。投子青禅師頌雲。沩山問處少知音。插地酬他佛祖沈。踏倒玄沙傍不肯。免教蒼翠帶春深。萬松道。草枯鷹眼疾。南嶽*輪。平禅師頌雲。狹路相逢避不及。插下鍬時叉手立。過得橋來岸上行。始覺渾身泥水濕。萬松道。不堪回首月明中。二老宿頌處。只有千尺寒松。更看。天童放出抽條石筍。頌雲。
老覺情多念子孫(婆心太切)。而今慚愧起家門(叁十年不少鹽醋)。是須記取南山語(貴人多忘)。镂骨銘肌共報恩(恨心不舍)。
師雲。此頌如韓文毛穎傳。理事雙彰。真俗並舉。一往觀來。沩山爲老覺。仰山以下爲子孫。就裏即不然。僧問長沙岑大蟲。本來人還成佛否。山雲。爾道。大唐天子還割茅刈草否。是知。刈茆乃臣子邊事。而今慚愧起家門。千年無影樹。今時沒底靴。住持千嶂月。衣缽一溪雲。皆是得力兒孫紹承家業。是知。君臣父子。非特曹洞創立。沩仰父子已行此令。若不是沩山點破。一向光影門頭。弄粥飯氣。驢前馬後。以當平生。甚爲可惜。所以天童教。記取南山刈茆一轉語。镂骨銘肌報恩不盡。法燈雲。野老負薪歸。催婦連宵織。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問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傷嗟今古人。幾個知恩德。知有後如何。斷臂不覺痛。立雪不敢倦。所以萬松老來住報恩院。
第十六則 麻谷振…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