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臺世界 初級佛學 第十二課 十法界

  第十二課 十法界

  【前言】

   十法界分爲四聖與六凡,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聖者的果位,乃聖者之悟界;六凡則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等六界,爲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輪迴的世界。

  

  【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複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衆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衆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薩

   爲「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爲「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並廣修六度萬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叁、緣覺

   又稱「辟支佛」,分爲二種:一種是生于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爲「緣覺」;另一種是生于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爲「獨覺」。

  四、聲聞

   聲聞修習四谛法而得證聖果。聲聞極果爲阿羅漢,羅漢含有叁義: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二、應供義,謂已斷盡叁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叁、不生義,謂已出叁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衆生,沈淪叁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輪迴六道當中。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于叁善道;畜生、餓鬼、地獄屬于叁惡道,亦稱叁塗,即血塗、刀塗、火塗。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不行貪、瞋、癡。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爲人。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于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醜、高矮……等不同。

  叁、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四、畜生

   衆生因貪欲癡想心,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爲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爲「血塗」。

  五、餓鬼

   若悭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爲神,無福者常在饑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爲「刀塗」。

  六、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注解)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衆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爲「火塗」。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遊樂,修羅道雖有天之福卻瞋心重,叁惡道多苦難、多愚癡,故此五道皆難修行;惟有人道,苦樂參半,智慧較高,最適宜修道。

  

  【結論】

   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悟者爲聖,迷者爲凡,所謂「叁點似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若能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從善如流,依聖者之路,從因上努力,人生必定愈來愈光明,終而超凡入聖,果證菩提。

  

  【注解】

   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習 題】 一、 何謂十法界?

  二、 緣覺、獨覺有何不同?

  叁、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應該如何以此人身,行佛事、成聖道?

  四、 叁塗有那些苦?修何善法可遠離之?

  五、 一心具足十法界,什麼樣的心念,能超凡成聖?又在什麼心念時,當下即落入叁惡道?試舉日常生活之例證說明。

  六、 爲何言十法界不離當前這念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