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課 真言宗 (叁)
八、六大緣起
地水火風空識六者,體性廣大,周遍法界,名爲六大。自有情的身心,乃至無情的山河器物,凡堅硬者,皆屬地大,流濕者,皆屬水大,光熱屬火,動轉屬風,間隔屬空,知覺屬識,前五大爲色法,後一大爲心法。此六大爲一切法的本體,能造一切佛,乃至一切衆生的根身和器界,故本宗于宇宙萬有,立六大緣起。文大具于衆生本性之中,寂則歸真常之體,動乃爲諸相之源,所以一切法不離六大。
九、叁種成佛
叁種成佛,即一、理具成佛,二、加持成佛,叁、顯得成佛。本宗開示即身成佛之義,謂一切衆生,能動作的身,屬于前五大,是胎藏界的理體,能思慮的心,屬于識大,是金剛界的智德。除此身心兩部外,更無本覺的體性,故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圓滿具足,與大日如來相同,是名理具成佛。衆生既具本覺的功德,複習叁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身,與佛無異,是名加持成佛。依叁密之修行,證入無上悉地 (1),而顯法性之萬德,是名顯得成佛。此叁種成佛,可分爲本有與修生 (2) 二門:上述理具成佛,謂衆生所具理體,原與諸佛相同,此屬于本有門。加持成與顯得成佛,則謂衆生雖具理體,須 賴叁密加持之功,才能顯發即身本具的秘藏,而得如來的智德,此屬于修生門。本有門爲真谛所攝,發心即到,不曆階位,修生門爲俗谛所攝,須假立行位,依次證得。
十、十住心
本宗的判教,分爲十住心,以分別之,其名目見于大日經十心品。
一、
異生 (3) 羝羊心,羝羊即公羊,其性下劣,除食欲淫欲外,他皆不知。此喻惡人造殺盜淫諸業,及凡夫愚疑暗昧,醉生夢死的思想和行爲,有如羝羊也。
二、
愚童持齋心,此喻世間善人,雖不爲惡,亦知持齋行善,修五戒八德 (4) 等法,然僅種世善,得人天福報,不能出世,如愚童之持齋也。
叁、
嬰童無畏心,嬰童在母懷,則安樂無畏,此喻外道仙人,求生天道,不慮他日福盡仍墮,如嬰兒在母懷,以暫時之安樂無畏爲滿足也,以上叁種,爲世間的凡夫住心。
四、
唯蘊無我心,小乘聲聞行人,以五蘊法爲叁世恒有,而我則空,按此輩即認人空法有者,故曰唯蘊無我。
五、
拔業因種心,善惡業名爲業,十二因緣名爲因,無明爲一切煩惱根本,如花木依種而生,名爲種。小乘緣覺行人,能拔除善惡業,十二因緣,及無明之叁法,入于涅槃,故曰拔業因種,以上二種,爲出世的二乘住心。
六、
他緣大乘心,他緣即無緣 (5),大乘菩薩,了解叁界唯心,心外無法,于外境並無所緣,名爲無緣,乘此無緣心,而度衆生,使之就依他起性,證圓成實性,故曰他緣大乘,相當于法相宗的教法。
七、
覺心不生心,大乘菩薩,覺心性不生不滅,無迷無覺,本來空寂,與諸法實相相應,故曰覺心不生,相當于叁論宗的教法。
八、
一道無爲心,又名如實一主道心,本來清淨之理,此理無二無叁,稱爲一道。大乘菩薩,證自知心,本自無爲,本自清淨,契合真如實相,覺叁谛圓融,皆歸一道,故曰一道無爲,相當于天臺宗的教法。
九、
極無自性心,理的最徹底究極處稱爲極,大乘菩薩,知真如緣起萬法,所起的萬法,亦同真如,無有自性,故互即互入,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參差交徹,各緣起其所緣起,故曰極無自性,相當于華嚴宗的教法,以上四種,爲出世間的大乘住心。
十、
秘密莊嚴心,如來所證的果地,其境界秘密而莊嚴,非九界衆生之所知,惟佛與佛,乃能究竟,故曰秘嚴莊嚴,此一種爲佛的住心。
【注釋】
(1) 叁密相應,因而成就妙果,梵語稱爲悉地是成就之義。
(2) 由修行而生,非自然而有,故名修生。
(3) 異生是凡夫的別稱,凡夫輪回六道,受種種別異的果報而生,故亦名異生。
(4)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稱爲八德。
(5) 無系屬的關系,無心識的攀緣,名爲無緣。
【習題】
(一) 何謂六大?本宗于宇宙萬有,立什麼緣起?
(二) 何謂叁種成佛?
(叁) 在叁種成佛中,何者是屬于本有門?何者是屬于修生門?
(四) 解釋一、異生羝羊心,二、拔業因種心。
(五) 在十住心中,那一相當于法相宗的教法?那一心相當于叁論宗的教法?那一心相當于天臺宗的教法?那一心當于華嚴宗的教法?
(六) 「秘密莊嚴」是何類人所證的境界?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