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高級佛學教本 第二十課 讀經錄要 (一)

  第二十課 讀經錄要 (一)

  大般涅槃經

  一、

   佛對諸比丘言:我前所說無常、苦、空、無我、是方便,今當說常、樂、我、淨。夫無常者衆生,常者法身,苦者外道,樂者涅槃,無我者生死,我者如來,不淨者有爲法,淨者正法,此謂涅槃四德。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易名爲我。

  

  二、

   佛言:以無上法, 付囑迦葉,令衆依止。

  

  叁、

   佛告迦葉童子 (2) 菩薩言:持法比丘,如能驅遣诃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又如來法性身是常法,是不滅,是般涅槃義,以是義故,佛法僧叁寶皆常,無變異相,若有異者,清淨叁歸,則無依處。

  

  四、

   食肉者:一切衆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故不應食肉。

  

  五、

   如來法身,久已成佛,久入大涅槃,無有生死。然大涅槃不可思議,能作種種示現,濟度衆生,所謂八相成道,皆爲成便示現世間,其實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

  

  六、

   如來爲大醫生,于此土說大乘法,療衆生煩惱怒淫怒毒箭,既療治已,複至他方有病之處,示現作佛,爲其療治,故名大般涅槃,亦名解脫。

  

  七、 若人說言:釋迦佛受父母愛欲結胎身,爲太子,娶妻生子,出家修道成佛等,此爲魔說。若說佛久已入涅槃,法性不動,無有來去,八相成道,皆爲化度衆生故,權示變現,是爲佛說,是深知如來之義。

  

  八、 四依法者: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如經雲:無常、苦、空、無我、爲不了義,是不了義,是皆爲方便而說。而涅槃者:是常、樂、不空、有我、如來常住,此爲了義。

  

  九、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雖有佛性, 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正覺。

  

  十、

   四倒者:以無常爲常,常爲無常,以苦爲樂,以樂爲苦,以無我爲我,我爲無我,以不淨爲淨,淨爲不淨是也。

  

  十一、

   一切諸法,唯除涅槃,更無一法,而是常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爲常。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時,鹹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己,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此身,己有佛性故。

  

  十二、

   如來憫念衆生,爲諸有 (3) 毒箭所中,是故有憂。迦葉菩薩白佛言:若使如來有憂悲者,則不得稱爲等正覺。佛告迦葉:皆有因緣,隨有衆生,應受化處,如來于中,示現受生,而實無生,是故如來,名常住法。

  

  十叁、

   正法欲滅時,此經先滅,是經沒已,一切諸余大乘經典,皆悉滅沒。

  

  十四、

   、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未來之世,皆當歸于大般涅槃,譬如衆流,歸于大海。是故叁乘,悉名爲常,非是無常,以是義故,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十五、

   如來當至假使烏枭同棲,蛇鼠狼同穴,如親兄弟,闡提成佛, 一切衆生成佛,乃永涅槃。

  

  【注釋】

   (1)

   梵語摩诃般涅槃那,譯義摩诃爲大,是贊美寂滅之德,般爲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爲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稱,那爲息,是安息之意,合之爲大入滅息,簡稱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于圓寂義。按此經爲大乘涅槃經,是釋尊將入滅時所說,計四十卷,爲北涼昙無忏所譯,稱爲北本涅槃。

  

   (2)

   經中常稱菩薩爲童子,一因菩薩是法王之真子,二因無淫欲念,如世童子,並非指年幼也。

  

   (3)

   依因而有果法生,故果名爲有,如稱叁界爲叁有,九有等皆是,是有煩惱生死之謂。

  

  【習題】

   (一) 涅槃四德是什麼?

   (二) 什麼是無常?什麼是常,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什麼是無我?什麼是我?什麼是不淨?什麼是淨?

   (叁) 釋尊以無上法付囑何人?

   (四) 何以佛法僧叁寶皆常?

   (五) 何故不應食肉?

   (六) 關于釋尊應化事迹,魔怎麼說?佛怎麼說?

   (七) 何謂一、四依法?二、四倒?

   (八) 如來當至何時,乃永涅槃?

  

  【經文語譯】 (一)

   佛對諸比丘說:我以前所說的:無常、苦、空、無我、這是方便、現在應當說:常、樂、我、淨。所謂之無常者是衆生,常者是如來法身,苦者是外道,樂者是涅槃,無我者是生死,我者是如來,不淨者是有爲法,淨者是正法,這叫做涅槃四德。假如有一法:是實的,是真的,是常的,是作得主的,是依其自性不變易的,這法就名爲「我」。

  

   (二)

   佛說:把無上法,付囑給迦葉,命大衆依止他。

  

   (叁)

   佛告訴迦葉童子菩薩說:受持正法的比丘,假如能夠驅逐責備壞法的人,使他行善法,這比丘所得的福,是無有限量的。又如來的法性身,是恒常之法,是不滅的,是般涅的意義,因爲這樣的意義的緣故,佛法僧叁寶,都是恒常的,沒有變異之相,若是有變異的話,那麼,清淨的叁歸,就沒有依靠之處。

  

   (四)

   食肉的人:一切的衆生,嗅到他身上的肉氣,都會害怕,所以不應該食肉。

   (五)

   如來的法身,老早就已經成佛了,老早入于大涅槃的境界,並沒有生死。但是,大涅槃不可思議,能作種種顯示出現,濟度衆生,所謂之八相成道,都是爲方便而顯示出現于世間,其實如來是恒常之法,不變易之法。

  

   (六)

   如來是大醫生,在這地方說大乘法,療治衆生煩惱、淫、怒、的毒箭,就療治了之後,又到其他有病的地方,顯示出現作佛,替他們療治,所以名爲大般涅槃,也名解脫。

  

   (七)

   假如有人說道:釋迦佛是受父母愛欲所結的胎身,做太子,娶妻生子,出家修道成佛等,這是魔所說的。假如說道:佛老早就已經進入涅槃境界,法性不動,並沒有來去,所以八相成道,這都是因爲他度衆生的緣故,從權所顯示的變現,這是佛所說的,是深知如來的意義。

  

   (八)

   四依從法者:是依從法不依從人,依從義不依從語,依從智不依從識,依從顯了實義的經,不依從不顯了實義的經。例如經中說:無常、苦、無我、是不顯了實義,這都是爲了方便而說的。而涅槃者:是常的,樂的,不空的,有我的,如來是恒常住在的,這才是顯了實義。

  

   (九)

   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雖然有佛性,要因爲持戒,然後才能證見,因爲見到佛性之故,所以得成正覺。

  

   (十)

   四顛倒法者:是把無常看做常,常看做無常,苦看做樂,樂看做苦,無我看做我,我看做無我,不淨看做 淨,淨看做不淨是也。

  

   (十一)

   一切諸法,除涅槃之外,更沒有任何一種法,是恒常的,明白了解自己的身中,有佛性的緣故,這就名爲常。雖然修習一切經中所說的許多禅定,假如未賞聽見這大涅槃時,都說一切皆是無常的。聽了此經之後,雖然有煩惱,好像沒有煩惱一般,就能夠利益一切人道天道,爲什麼呢?因爲明白了解自己的身中,已經有佛性的緣故。

  

   (十二)

   如來憫念衆生被諸煩惱生死毒箭所中,所以有憂悲。迦葉菩薩對佛說:若使如來有憂悲者,則不得稱爲等正覺。佛告迦葉:這等事皆有它的因緣,跟隨衆生應受教化之處,如來便在這當中,顯示出現受生,而實在是無生的,所以如來名爲恒常住在之法。

  

   (十叁)

   正法快滅的時候,此經先滅,此經沒有了以後,一切其他的大乘經典,也都跟著滅亡。

  

   (十四)

   一切菩薩、聲聞、緣覺、在未來之世,都應當歸于大涅槃,好像許多的江流,歸于大海。所以叁乘都名爲恒常,並不是無常,因爲這一意義的緣故,叁乘之間,也有差別,也沒有差別。

  

   (十五) 如來應當到了:假如烏鴉和貓頭鷹同住,蛇、鼠、狼同穴而居,好像親兄弟一般的和好,無間地獄中,斷善根的罪鬼,全部成了佛,一切衆生,全都成佛了,才永遠涅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