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高級佛學教本 第十四課 法相宗 (一)

  第十四課 法相宗 (一)

  一、此宗的別名及其所根據的經論

  本宗是窮明萬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依唯識論 (1),明萬法唯識之理,故亦名唯識宗。佛滅九百年間,無著菩薩由阿逾陀國講堂,每夜升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 (2),白天則對衆宣說,因其爲本宗主要的根據,所以在印度則名爲瑜伽宗。我國唐時,玄奘叁藏 (3),學之于印度戒賢論師 (4),歸而傳于其弟子慈恩寺窺基大師,故亦名慈恩寺。其中以法相和唯識兩名,爲最普遍。

  此宗所根據的典藉,有六經十一論,六經是:華嚴經、解深密經、楞伽經、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 (5)、阿毗達磨經 (6)、厚嚴經 (7)。十一論是: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大乘莊嚴經論、集量論、攝大乘論、十地經論、分別瑜伽論、辨中邊論、二十唯識論、觀所緣緣論、阿毗達磨雜集論。這中間,解深密經,和瑜伽、唯識二論,是主要的經論。

  二、源流及傳承

  釋尊雖在深密楞伽等經,說明識變的原理,但並未組成有系統的學派,一直到了彌勒說出瑜伽師地論,後來無著又根據其說,寫成顯揚論、攝論、雜集論、辨中邊論等,其弟世親菩薩,又依據這些論,寫成唯識二十論 (8) 和唯識叁十論 (9),總括唯識的意義,唯識學派,才算正式建立起來。

  無著、世親之後印度有許多學者,都研究叁十論,最著名的有陳那 (10)、德慧 (11)、安慧 (12)、護法 (13) 等,這都是印度的唯識學權威。後來玄奘回中國後,又將護法等十家的著述 (14),揉成一論,名曰成唯識論,傳之慈恩寺窺基,基師又依玄奘口授,作述記二十卷。而西明寺 (15) 的圓測、普光、慧觀、立範、義寂等五人,亦各有著述 (16),後來慈恩與西明二派,各有傳人(17)。在此二派之外,學唯識的學者,亦風起雲湧,至于今時,因其合于科稻子邏輯,研究者亦多。

  叁、唯識定義與叁時說教

  法相宗明唯識之理,謂萬法皆由識所現,在它們的生起上,心識的影響力最大,也是最要的因素。乃至境和識,也是對立的,假如離了識,則外境也不可能成立,因此說萬法唯識,並非在識之外,否定一切客觀事物的存在。

  據解深密經意旨,佛之說教,可以分爲叁時:釋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執著實我,故在四阿含經中,爲說五蘊法,明我者:乃五蘊假和合而成,是我雖空,尚有五蘊存在,此即我空法有論,屬第一時有教,又名初教。聞五蘊說者,不解釋尊密意,遂以爲我雖空,而法則有,故繼之又說般若經等,明一切皆空,我既是空,法亦無有,此即我法二空論,屬第二時空教。然而釋尊的說空,乃爲破有執,如果一味執空,則無煩惱可斷,亦無佛道可成,將陷于斷滅空,非中道義。所以又說解深密等經,以明心有境空之理,屬第叁時中道教,法相宗就是依第叁時中道教而建立。

  【注釋】

   (1)

   指唯識二十論、叁十論、及成唯識論等。

  

   (2)

   見中級第二十課注十二。

  

   (3)

   見中級第二十叁課注十八,爲其精通經律論,故稱叁藏,或叁藏法師。

  

   (4) 爲護法弟子,印度摩竭陀國,那爛陀寺僧。

   (5)、(6)、(7)、此叁經皆未傳中國,厚嚴經或說與唐地婆诃羅譯的大乘密嚴經同本。

  

   (8)

   亦名唯識二十頌,或二十唯識,唐玄奘譯,一卷,由偈頌之數而名,共有二十一頌,後一頌爲結歎,非明宗義。

  

   (9)

   常稱爲叁十唯識,一卷,唐玄奘譯,是成唯識論的本頌。

  

   (10)

   生于南印度,是世親的弟子,他除研究唯識外,特重因明,著有集量論,因明正理門論,觀所緣緣論,掌中論等。

  

   (11) 也是世親的弟子,著有攝大乘論釋。

   (12)

   生于南印度,是德慧的弟子,世親的再傳弟子,著有俱舍論釋、五蘊論與五蘊論釋、唯識叁十論釋、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大寶積經論、大乘中觀釋論等。

  

   (13)

   南印度人,曾爲印度那爛陀寺住持,是唯識學派中心學者,死時僅叁十歲,戒賢是他弟子,玄奘是他的再傳弟子,著有成唯識論十卷。

  

   (14)

   將護法、難陀、安慧、親勝、火辨、德慧、淨月、勝友、最勝子、智月等十大論師,所造的唯識叁十頌的釋論,纂成成唯識論十卷,其中以護法所說者爲主體。

  

   (15)

   唐高宗時勒建于長安、既成,诏迎玄奘法師入居。

  

   (16)

   圓測著成唯識論疏十卷,成唯識論別章叁卷,普光著成唯識論鈔八卷,慧觀著成唯識論疏四卷,立範著成唯識論疏二十卷,義寂著成唯識論未詳決叁卷。

  

   (17)

   慈恩學系有慧沼、義忠、智周等。西明學系有勝莊、道證、太賢等,皆師資相傳承。

  

  【習題】

   (一) 說出瑜伽宗和慈恩寺,得名的由來。

   (二) 法相宗所根據的六經十一論,是何經何論?

   (叁) 成唯識論所根據的十家是誰?

   (四) 何以說萬法唯識?

   (五) 一、「我空法有」怎樣解釋?二、一味執空,會得到什麼後果?

   (六) 在釋尊叁時說教中,法相宗是屬于那一時那一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