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華嚴宗 (四)
八、六相圓融
此宗更分析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相狀,而立有六相的教義。六相者:一總相,謂一塵含藏萬法,如綜合瓦磚木石等,而成一屋,名總相。二別相,謂萬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別,如一屋中的瓦磚木石等,體性各別,名別相。此總別二相,是就體言。叁同相,謂萬法雖別,然能融即成爲一體,如瓦磚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爲一屋,名同相。四異相,謂諸法雖能融即爲一,但亦不失諸法差別的本質,如瓦磚木石,其形類功用,皆各不同,名異相。此同異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謂諸雖差別,因融即故,互相成而爲一體,如瓦磚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爲體,名成相。六壞相,謂諸法雖可融即,成爲一體,然若各住各位,則仍現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磚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則房屋相壞,名壞相,此成壞二相,是就用言。
此六相中,總同成叁相主合,屬圓融門 (1),別異壞叁相主分,屬行布門 (2)。但此六相,離總無別,離同無異,離成無壞,皆含有無差別與差別二義,二者融通無礙,則無盡緣起的妙用,皆具于此,表示如下:
九、行位
此宗圓教所明的行證階位,有行布門與圓融門二說。就行布門言之,有叁生證道之說,叁生者:初見聞生,此即于過去聞說一乘妙法,而種解脫的善根者,是爲凡位。次解行生,此即現在開圓解 (3),修圓行 (4),由十信、十住、十行、十 回向、以至十地皆屬之,是爲聖位。叁證入生,此即當來證入妙覺佛果的位次。在此叁生中,見聞生中,並無斷證 (5),解行生中,則漸次斷證,證入生中,則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可知成佛時,雖是無礙證入,但若統過去而論,還是漸次修斷,是即行布門的行證。
就圓融門言之,以體論,自性法身,原是清淨,所謂不斷而斷,不證而證。以用論,則事事無礙,主伴具足,所謂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以行位論,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行滿成佛。以時量論,一念即多劫,多劫即一念,念劫融攝,長短即入,是即圓融門的行證。
上述行位,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 一念不妨叁祗 (6),叁祗即是一念,雖說有行布圓融二門,漸頓不同的行證,卻仍是無礙即入,是爲此宗行位之說。
【注釋】
(1)
菩薩修行的階位,據華嚴宗所判有二門,一、初後相即名圓融,或圓融相攝門,謂一位中,即攝一切前後諸位,所以一位滿,皆至佛地。二、初後分開名行布,或次第
(2)
行布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滿後方至佛地,次序曆然。
(3)
妙智所證之理爲圓,圓解即圓通的見解,謂覺慧周遍,通解法性也。
(4)
圓教的行法,謂一行即一切行也。
(5)
指斷惑證真。
(6)
菩薩修行,須經叁大阿僧祗劫,方成佛道,簡稱叁祗,阿僧祗爲極大之數目,故可譯爲無央數。
【習題】
(一) 何謂六相。
(二) 用房屋節材料爲喻,說明六相的意義。
(叁) 一、圓融門,二、行布門,如何解釋?
(四) 列出六相現象表,包括體相用,及圓融行布二門。
(五) 解釋「叁生」。
(六) 就體、用、行位、時量四者,釋圓融門的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