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叁界境過。名爲佛出世。不漏心相。名爲無漏智。不作人天業。不作地獄業。不起一切心。諸緣盡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隨意而生。經雲菩薩有意生身。是也。忽若未會無心。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乃至作淨土佛事。並皆成業。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無自由分。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來所說。皆是化人。猶如黃葉爲金。權止小兒啼故。實無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會此意。何用區區。但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心裏明明。所以舊時見解總須舍卻。淨名雲除去所有。法華雲二十年中常令除糞。只是除去心中作見解處。又雲蠲除戲論之糞。所以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故經雲諸佛國土亦複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學而得。如此見解全無交涉。或作一機一境揚眉動目只對相當。便道契會也。得證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無所知。對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歡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懷惆怅。如此心意學禅。有何交涉。任汝會得少許道理。只得個心所法。禅道總沒交涉。所以達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見處。故雲。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悟時亦不得。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縱汝動用造作。豈離虛空。虛空本來無大無小。無漏無爲。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絕绉毫的量。是無依倚。無粘綴。一道清流。是自性無生法忍。何有擬議。真佛無口。不解說法。真聽無耳。其誰聞乎。珍重。
師本是閩中人。幼于本州黃檗山出家。額間隆起如珠。音辭朗潤。志意沖澹。後遊天臺。逢一僧如舊識。乃同行。屬澗水暴漲。師倚杖而止。其僧率師同過。師雲請兄先過。其僧即浮笠于水上便過。師雲。我卻共個稍子作隊。悔不一棒打殺。
有僧辭歸宗。宗雲。往甚處去。雲。諸方學五味禅去。宗雲。諸方有五味禅。我這裏只是一味禅。雲。如何是一味禅。宗便打。僧雲。會也會也。宗雲。道道。僧擬開口。宗又打。其僧後到處師。問甚麼處來。雲。歸宗來。師雲。歸宗有何言句。僧遂舉前話。師乃上堂舉此因緣雲。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祗有歸宗較些子。
師在鹽官會裏。大中帝爲沙彌。師于佛殿上禮佛。沙彌雲。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長老禮拜。當何所求。師雲。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常禮如是事。沙彌雲。用禮何爲。師便掌。沙彌雲。太粗生。師雲。這裏是什麼所在。說粗說細。隨後又掌。沙彌便走。
師行腳時到南泉。一日齋時。捧缽向南泉位上坐。南泉下來見。便問長老什麼年中行道。師雲。威音王巳前。南泉雲。猶是王老師孫在。師便下去。師一日出次。南泉雲。如許大身材。戴個些子大笠。師雲。叁千大千世界總在裏許。南泉雲。王老師闦。師戴笠便行。
師一日在茶堂內坐。南泉下來。問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師雲。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泉雲。莫便是長老見處麼。師雲。不敢。泉雲。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什麼人還。師便休。後沩山舉此因緣問仰山。莫是黃檗構他南泉不得麼。仰山雲。不然。須知黃檗有陷虎之機。沩山雲。子見處得與麼長。
一日普請。泉問什麼處去。師雲。擇菜去。泉雲。將什麼擇。師豎起刀子。泉雲。只解作賓。不解作主。師扣叁下一日五人新到。同時相看。一人不禮拜。以手畫一圓相而立。師雲。還知道好只獵犬麼。雲尋羚羊氣來。師雲。羚羊無氣。汝向什麼處尋。雲尋羚羊蹤來。師雲。羚羊無蹤。汝向什麼處尋。雲尋羚羊迹來。師雲。羚羊無迹汝向什麼處尋。雲與麼則死羚羊也。師便休。來日升座退。問昨日尋羚羊僧出來。其僧便出。師雲。老僧昨日後頭未有語在。作麼生。其僧無語。師雲。將謂是本色衲僧。元來只是義學沙門。
師曾散衆在洪州開元寺。裴相公一日入寺行次。見壁畫。乃問寺主。這畫是什麼。寺主雲。畫高僧。相公雲。形影在這裏。高僧在什麼處。寺主無對。相公雲。此間莫有禅僧麼。寺主雲。有一人。相公遂請師相見。乃舉前話問師。師召雲。裴休。休應諾。師雲。在什麼處。相公于言下有省。乃再請師開堂。
上堂雲。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與麼行腳。笑殺他人。總似與麼容易。何處更有今日。汝還知大唐國裏無禅師麼。時有僧問。只如諸方見今出世。匡徒領衆。爲什麼卻道無禅師。師雲。不道無禅。只道無師。後沩山舉此因緣問仰山雲。意作麼生。仰山雲。鵝王擇乳。素非鴨類。沩山雲。此實難辨。
裴相一日托一尊佛于師前胡跪雲。請師安名。師召雲。裴休。休應諾。師雲。與汝安名竟。相公便禮拜。相公一日上詩一章。師接得便坐卻。乃問會麼。相公雲。不會。師雲。與麼不會。猶較些子。若形紙墨。何有吾宗。詩曰。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挂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千徒龍象隨高步。萬裏香花結勝因。願欲事師爲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師答曰。心如大海無邊際。口吐紅蓮養病身。雖有一雙無事手。不曾只揖等閑人。
夫學道者。先須屏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聞其深法。恰似清風屆耳。瞥然而過。更不追尋。是爲甚深。入如來禅。離生禅想。從上祖師唯傳一心。更無二法。指心是佛。頓超等妙二覺之表。決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門。如斯之法。汝取次人到這裏擬作麼生學。所以道擬心時。被擬心魔縛。非擬心時。又被非擬心魔縛。非非擬心時。又被非非擬心魔縛。魔非外來。出自你心。唯有無神通菩薩。足迹不可尋。若以一切時中心有常見。即是常見外道。若觀一切法空作空見者。即是斷見外道。一切叁界唯心。萬法唯識。此猶是對外道邪見人說。若說法身以爲極果。此對叁賢十聖人言。故佛斷二愚。一者微細所知愚。二者極微細所知愚。佛既如是。更說什麼等妙二覺來。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闇。但欲求悟。不受煩惱無明。便道佛是覺。衆生是妄。若作如是見解。百劫千生輪回六道。更無斷絕。何以故。爲謗諸佛本源自性故。他分明向你道。佛且不明。衆生且不闇。法無明闇故。佛且不強。衆生且不弱。法無強弱故。佛且不智衆生且不愚。法無愚智故。是你出頭總道解禅。闇著口便病發。不說本。只說末。不說迷。只說悟。不說體。只說用。總無你話論處。他一切法且本不有。今亦不無緣起不有。緣滅不無。本亦不有。本非本故。心亦不心。心非心故。相亦非相。相非相故。所以道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法非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流入過去佛。過去佛且不有。未來佛且不無。又且不喚作未來佛。現在念念不住。不喚作現在佛。佛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辄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分明向你道爾焰識。你作麼生擬斷他。喻如陽焰。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始道遠。看時只在目前。你擬趁他。他又轉遠去。你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舍又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爾。即不用愁他慮他。如言前念是凡。後念是聖。如手翻覆一般。此是叁乘教之極也。據我禅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後念且不是聖。前念不是佛。後念不是衆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舉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又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塵國土。不出我之一念。若然。說什麼內之與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不可道這個蜜甜。余底苦也。何處有與麼事。所以道虛空無內外。法性自爾。虛空無中間。法性自爾。故衆生即佛。佛即衆生。衆生與佛。元同一體。生死涅槃。有爲無爲。元同一體。世間出世間。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無性。亦同一體。言同者。名相亦空。有亦空。無亦空。盡恒沙世界。元是一空。既若如此。何處有佛度衆生。何處有衆生受佛度。何故如此。萬法之性自爾故。若作自然見。即落自然外道。若作無我無我所見。墮在叁賢十聖位中。你如今雲何將一尺一寸。便擬量度虛空。他分明向汝道法法。不相到。法自寂故。當處自住。當處自真。以身空故名法空。以心空故名性空。身心總空。故名法性空。乃至千途異說。皆不離你之本心。如今說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二乘菩薩者。皆指葉爲黃金。拳掌之說。若也展手之時。一切大衆若天若人。皆見掌中都無一物。所以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本既無物。叁際本無所有。故學道人單刀直入。須見這個意始得。故達摩大師從西天來至此土。經多少國土。只覓得可大師一人。密傳心印。印你本心。以心印法。以法印心。心既如此。法亦如此。同真際。等法性。法性空中。誰是授記人。誰是成佛人。誰是得法人。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所以道無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當下了時。不得了相。無了無不了相。亦不可得。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覺知。不得者亦不自覺知。如此之法。從上巳來。有幾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已者有幾人。如今于一機一境一經一教一世一時一名一字六根門前領得。與機關木人何別。忽有一人出來。不于一名一相上作解者。我說此人盡十方世界覓這個人不可得。以無第二人故。繼于祖位。亦雲釋種。無雜純一。故言王若成佛時。王子亦隨出家。此意大難知。祗教你莫覓。覓便失卻。如癡人山上叫一聲。響從谷出。便…
《033 四家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