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迷悟之間(61-70)

  61.善惡相知

  佛陀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唐朝道宣大師說:“夫善者是諸惡之師,惡者是萬善之資。”又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提婆達多,多次陷害佛陀,罪大惡極之人,佛陀卻說,他非常感謝提婆達多,因爲他是佛陀的逆增上緣。

  沒有黑暗,哪看得出光明的重要;沒有醜惡哪裏顯得出美麗的可貴;沒有罪惡,哪能明白善良的價值。所以對于罪惡的人,我們固然會毫無理由地遠離他,但是假如自己發心與惡人爲友,轉移他的惡性,就好像菠蘿、柿子,本來是酸的澀的,但遇到陽光、和風的照射、吹拂後,成爲甜美的果實,那我們爲什麼不能做陽光和風呢?(選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成功的理念》)

  62.大死一番

  禅宗有一段開示的語言,說明一個人由愚癡而到達覺悟,其過程就如“大死一番”。

  此即說明,在生命的流轉裏,除了真心以外,我們的習氣、煩惱、無明,必須經過多生多劫,千生萬死、萬死千生,才能慢慢地超脫。就以現實一期的生命來說,也有許多的陋習、私心、執著,沒有大死一番,便無法重生。

  佛教說,人的生命有二:一是分段生死;二是變異生死。在生生死死的五趣六道輪轉之外,于修行的道路上,能變化自己的氣質、習氣,才能達到超脫變異生死的目的。

  陶淵明說:“悟以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一個人要經過大死一番以後,始能覺悟“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現在種種猶如今日生”。一個經過大死一番之後重生的生命,就例如蛇脫皮、蟬脫衣、龍蝦脫殼,才能有另外的一番成就。(同上)

  63.性能

  佛教有一句話叫“四大皆空”,就是說明人生、萬物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元素組織而成,所以就具備了各種不同的性格。人應該要有大地的性格,能生長萬物、能承載一切;人應該要有流水的性格,能滋潤萬物、能隨遇而安;人應該有火熱的性格,能創造文明、能溫暖世間;人應該要有和風的性格,能潇灑自在、能傳播種子,讓萬物生生不息。(同上)

  64.求職

  人在世間,都應該要有一個職業。職業有好與不好、有喜歡與不喜歡的、例如當總統,是大家所向往的,但在美國的民意調查中,“總統”這份職業,竟是排在一百五十名之後;日本的女人,最喜歡嫁的人就是醫生、僧侶、教授,由此可知,這叁者在日本是最好的職業。二、慣性20

  佛教經典《大愛道比丘尼經》提到“女人八十四態”,這就是女人的八十四種慣性;《毗婆娑論》也有提到,佛陀的弟子畢陵伽婆蹉,過去五百世中爲婆羅門,生性驕慢,呼婢喚女已成習慣,每次過恒河,都喚河神爲“小婢”雖然佛陀要他向河神道歉,他還是慣性地對河神說:“小婢!莫瞋,我與汝忏。”佛陀的大弟子,頭陀行第一的伽葉尊者,有一次他聽到四幹闼婆王奏樂,竟然不自覺地手舞足蹈起來,原來伽葉尊者過去生中曾作樂人。可見,習性一旦形成慣性,就很難改過。(選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生活的層次》)

  65. 健康食品

  什麼才是健康食品呢?老子雲:“五味令人口爽。”每天所食,只要能維持生命能量之需,而不過取,就是健康食品。

  其實,人除了嘴巴吃之外,眼、耳、鼻、身、心都需要健康食品。眼睛的健康食品,是看有益身心的書籍、影視;耳朵的健康食品是聽好話、聽悅耳的音聲;身體的健康食品,是舒適、充足的睡眠,以及適度的運動;心的健康食品,是滿足、感恩、信仰、沈靜、安忍、自在,以及包容、寬心、溫和與體諒、

  《菜根譚》雲:“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身心健全、生活自在,才是真正的健康食品。(同上)

  66. 沈不住氣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後,又在禅定中沈思了二十一天,才向世人宣說悟道的法喜與見解,這是因爲沈得住氣啊!世上的偉人,修身養性皆是爲了讓自己沈得住氣,如諸葛孔明的赤壁之戰,以及于空城之上的自在因沈得住氣而能瞞過敵方;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也是因沈得住氣而能渡過險難;惠能大師因沈得住氣,才能等到五祖給他的印可。(同上)

  67.錯誤

  參與朝鮮戰爭的美國五星上將布雷德利,在《將軍百戰歸》一書中說:我們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所以人的一生,都是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犯錯是可以原諒的,但是犯了錯不知悔改,又一再诿過,就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在叢林寺院中,禅師們有所謂“有理叁扁擔,無理扁擔叁”,因爲那些“理”都是歪理、偏理、假理、錯誤的道理,將你的理打到沒有以後,真理才會現前。(同上)

  68.作繭自縛

  古雲:“解鈴還須系鈴人。”將自己囚禁于繭中的是自己,能讓你破繭而出的也是自己,如宋朝詩人陸遊所說:“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裏;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所以即使他人願意爲你剝開重繭,也要靠你自己有走出來的意願啊!(同上)

  69. 流星

  流星很美,只是時間短暫,但是其耀眼的光芒,卻被人們永遠的歌頌。人生也要如流星,在短暫的生命中,創造出刹那的永恒。

  以前,中國人對流星的隕落,總認爲是不吉祥的,甚至解讀爲將有偉人凋零,或是災難降臨;而西方人,卻覺得流星可以帶來幸運,對著流星許願可以實現願望。現在,每年七、八月間,會有大批的人潮湧進山區,驚歎流星劃破夜空的璀璨,並學西洋人于刹那間許下願望,希望能留下永恒的祈願。

  曹操曾感慨人生的短暫說:人生幾何,去日苦多。其實,人生活得長、活得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就如千年的松柏,因長年高壽而讓人歌詠,但是,流星的稍縱即逝,卻也能讓人傳揚。又如昙花,總在沈靜的夜晚,以一夜的生命,開出令人驚贊的清香;螢火蟲,在夜幕低垂的黑暗中,以十四個夜晚,舞出讓人欣悅的光芒;彩虹,也總在烈日的雨後,展現出刹那而絢麗的色彩。所以,永恒也好,短暫也好,總要美麗才好。(同上)

  70. 魔

  世間上,佛有一半的世界,魔也有一半的世界,我們的內心也是給佛與魔共同占領了,時而佛心,時而魔心。所謂天人交戰的內心,就是佛與魔的較量,如果我們能自己檢點、正派、向上,就是用佛心降服了魔,但是,如果我們懈怠、邪見、懶惰,就是被魔給降服了。(同上)

  

  

✿ 继续阅读 ▪ 迷悟之間(71-80)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