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1 五燈會元(宋 普濟 著)▪P57

  ..續本文上一頁徑,何言到耶?」曰:「只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曰:「和尚不吝,可爲說破?」庵曰:「卻只從這裏猛著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師通夕不寐,及曉鍾鳴,去其秘畜,以前偈別曰:「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門外漢。」師禮謝。未幾,有化馬祖殿瓦者,求語發揚。師書曰:「寄語江西老古錐,從教日炙與風吹。兒孫不是無料理,要見冰消瓦解時。」此庵見之,笑曰:「須是這阇黎始得!」

  本嵩律師

  本嵩律師,因無爲居士楊傑請,問:「宣律師所講毗尼性體。」師以偈答曰:「情智何嘗異,犬吠蛇自行。終南的的意,日午打叁更。」

  亡名古宿

  昔有一老宿,一夏不爲師僧說話。有僧歎曰:「我只恁麼空過一夏,不敢望和尚說佛法,得聞『正因』兩字也得。」老宿聞,乃曰:「阇黎莫[言+斯]速,若論正因,一字也無。」道了叩齒雲:「適來無端,不合與麼道。」鄰壁有一老宿聞曰:「好一釜羹,被一顆鼠糞汙卻。」﹝雪窦代雲:「誰家釜裏無一兩顆。」﹞

  昔有一僧,在經堂內不看經,每日打坐。藏主曰:「何不看經?」僧曰:「某甲不識字。」主曰:「何不問人?」僧近前,叉手鞠躬曰:「這個是甚麼字?」主無對。﹝大通本代雲:「人道不識。」﹞

  昔有一老宿,住庵于門上書心字,于窗上書心字,于壁上書心字。﹝法眼雲:「門上但書門字,窗上但書窗字,壁上但書壁字。」玄覺雲:「門上不要書門字,窗上不要書窗字,壁上不要書壁字。何故?字義炳然。」﹞

  昔有二庵主,住庵,旬日不相見,忽相會。上庵主問下庵主:「多時不相見,向甚麼處去?」下庵主曰:「在庵中造個無縫塔。」上庵主曰:「某甲也要造一個,就兄借取塔樣子。」下庵主曰:「何不早說,恰被人借去了也!」法眼雲:「且道是借他樣,不借他樣?」

  昔有一庵主,見僧來豎起火筒曰:「會麼?」曰:「不會。」主曰:「叁十年用不盡底。」僧卻問:「叁十年前用個甚麼?」主無對。﹝歸宗柔代雲:「也要知。」﹞

  昔有一老宿,因江南國主問:「予有一頭水牯牛,萬裏無寸草,未審向甚麼處放。」宿無對。﹝歸宗柔代雲:「向處放。」﹞

  昔有一老宿,問僧:「甚麼處來?」僧曰:牛頭山禮拜祖師來。」宿曰:「還見祖師麼?」僧無對。﹝歸宗柔代雲:「大似不相信。」﹞

  昔有一老宿,有偈曰:「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公。」﹝有老宿雲:「既不識他,當初問甚麼人賃。」﹞

  僧問老宿:「如何是密室中人?」老宿曰:「有客不答話。」﹝玄沙雲:「何曾密?」歸宗柔別老宿雲:「你因甚麼得見。」﹞

  昔有一老宿,因僧問:「魂兮歸去來,食我家園葚。如何是家園葚?」﹝玄覺代雲:「是亦食不得。」法燈雲:「汙卻你口。」﹞

  昔有一老宿,曰:「祖師九年面壁,爲訪知音,若恁麼會得,吃鐵棒有日在。」又一老宿曰:「祖師九年面壁,何不慚惶?若恁麼會得,更買草鞋行腳叁十年。」﹝琅玡覺雲:「既不然,且道祖師面壁意作麼生?」良久雲:「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

  昔有一老宿,因僧問:「師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審全個甚麼力?」老宿曰:「不欺之力。」﹝法眼別雲:「不會古人語。」﹞

  昔有一老宿,曰:「這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我立地待汝構去。」﹝法眼雲:「山僧如今坐地,待汝構去,還有道理也無?那個親,那個疏,試裁斷看。」﹞

  昔有老宿,畜一童子,並不知軌則。有一行腳僧到,乃教童子禮儀。晚間見老宿外歸,遂去問訊。老宿怪訝,遂問童子曰:「阿誰教你?」童曰:「堂中某上座。」老宿喚其僧來,問:「上座傍家行腳,是甚麼心行?這童子養來二叁年了,幸自可憐生,誰教上座教壞伊。快束裝起去。」黃昏雨淋淋地,被趁出。﹝法眼雲:「古人恁麼顯露些子家風,甚怪。且道意在于何?」﹞

  昔有僧到曹溪,時守衣缽僧提起衣曰:「此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僧曰:「爲甚麼在上座手裏?」僧無對。﹝雲門雲:「彼此不了。」又雲:「將謂是師子兒。」﹞

  昔有僧因看法華經至「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忽疑不決,行住坐臥,每自體究,都無所得。忽春月聞莺聲,頓然開悟。遂續前偈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至百花開,黃莺啼柳上。」

  昔有老宿問一座主:「疏鈔解義,廣略如何?」主曰:「鈔解疏,疏解經。」宿曰:「經解甚麼?」主無對。

  昔高麗國,來錢唐刻觀音聖像,及舁上船,竟不能動,因請入明州開元寺供養。後有設問:「無刹不現身聖像,爲甚不去高麗國?」長慶棱雲:「現身雖普,睹相生偏。」﹝法眼別雲:「識得觀音未?」﹞

  泗州塔前,一僧禮拜。有人問:「上座日日禮拜,還見大聖麼?」﹝法眼代雲:「汝道禮拜是甚麼義?」﹞

  泗州塔頭侍者,及時鎖門。有人問:「既是叁界大師,爲甚麼被弟子鎖?」侍者無對。﹝法眼代雲:「弟子鎖,大師鎖。」法燈代雲:「還我鎖匙來。」又老宿代雲:「吉州鎖,虔州鎖。」﹞

  聖僧像被屋漏滴,有人問:「僧既是聖僧,爲甚麼有漏?」僧無對。﹝韶國師代雲:「無漏不是聖僧。」﹞

  有人問:「僧點甚麼燈?」僧曰:「長明燈。」曰:「甚麼時點?」曰:「去年點。」曰:「長明何在?」僧無語。﹝長慶棱代雲:「若不如此,知公不受人謾。」法眼別雲:「利動君子。」﹞

  有座主念彌陀名號次,小師喚和尚,及回顧,小師不對。如是數四,和尚叱曰:「叁度四度喚,有甚麼事?」小師曰:「和尚幾年喚他即得,某甲才喚便發業。」﹝法燈代雲:「咄叱!﹞」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內。童子曰:「某甲念底,著向那裏?」﹝法燈代雲:「汝念甚麼經?」﹞

  一僧注道德經,人問曰:「久向大德注道德經。」僧曰:「不敢。」曰:「何如明皇?」﹝法燈代雲:「是弟子。」﹞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藏問:「你平生修何業?」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爲是說是不說?」僧無對。﹝歸宗柔代雲:「此回歸去,敢爲流通。」﹞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忽見一鬼使來追。僧告曰:「某甲身爲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爲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不見。至七日後,複來。覓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舉問一僧:「若被覓著時,如何抵擬他?」﹝洞山代雲:「被他覓得也。」﹞

  臺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問:「既是六通,爲甚麼假船?」僧無對。﹝天臺韶國師代雲:「不欲驚衆。」﹞

  亡名官宰

  洪州太守宋令公,一日大甯寺僧陳,乞請第二座開堂。公曰:「何不請第一座?」衆無語。﹝法眼代雲:「不勞如此。」﹞

  江南相馮延己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問:「一人泉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延己不肯。乃別曰:「誰人欠少!」﹝法眼別雲:「誰是不足者。」﹞

  官人問:「僧名甚麼?」曰:「無揀。」官人曰:「忽然將一碗沙與上座,又作麼生?」曰:「謝官人供養。」﹝法眼別雲:「此猶是揀底。」﹞

  廣南有僧住庵,國主出獵,左右報庵主,大王來,請起。主曰:「非但大王來,佛來亦不起。」王問:佛豈不是汝師?」主曰:「是。」王曰:「見師爲甚麼不起?」﹝法眼代雲:「未足酬恩。」﹞

  福州洪塘橋上有僧列坐,官人問:「此中還有佛麼?「僧無對。﹝法眼代雲:「汝是甚麼人?」﹞

  昔有官人入鎮州天王院,睹神像,因問院主曰:「此是甚麼功德?」曰:「護國天王。」曰:「只護此國,遍護余國?」曰:「在秦爲秦,在楚爲楚。」曰:「臘月二十九日打破鎮州城,天王向甚處去?」主無對。

  昔有官人作無鬼論,中夜揮毫次,忽見一鬼出雲:「汝道無我,聾!﹝」五祖演雲:「老僧當時若見,但以手作鹁鸠觜,向伊道:谷呱呱。」﹞

  亡名行者

  昔有道流,在佛殿前背佛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滿于法界,向甚麼處坐得。」僧無對。﹝法眼代雲:「識得汝。」﹞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曰:「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師無對。﹝沩山雲:「仁者卻不仁者,不仁者卻仁者。」仰山代法師雲:「但唾行者。」又雲:「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還我無行者處來。」﹞

  死魚浮于水上,有人問僧:「魚豈不是以水爲命?」僧曰:「是。」曰:「爲甚麼卻向水中死?」僧無對。﹝杭州天龍機和尚代雲:「是伊爲甚麼不去岸上死。」﹞

  鹞子趁鴿子,飛向佛殿欄幹上顫。有人問僧:「一切衆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爲甚麼卻顫?」僧無對。﹝法燈代雲:「怕佛。」﹞

  昔有一僧去覆船路,逢一賣鹽翁。僧問:「覆船路向甚麼處去?」翁良久。僧再問,翁曰:「你患聾那!」僧曰:「你向我道甚麼?」翁曰:「向你道覆船路。」僧曰:「翁莫會禅麼?」翁曰:「莫道會禅,佛法也會盡。」僧曰:「你試說看。」翁挑起鹽籃。僧曰:「難。」翁曰:「你喚這個作甚麼?」僧曰:「鹽。」翁曰:「有甚麼交涉?」僧曰:「你喚作甚麼?」曰:「不可更向你道是鹽。」

  亡名道婆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當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昔有一僧參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問:「婆有眷屬否?」曰:「有。」僧曰:「在甚麼處?」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屬。」僧曰:「婆莫…

《011 五燈會元(宋 普濟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