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杖雲。柱杖子亦成佛也。看。
上堂。佛法二字不用道著。道著則頭角生。古人只解殺人。不解活人。何不道佛法二字一一現成。諸禅德。欲知佛麼。只諸人是。欲知法麼。只諸人日用者是。是不是。是即也大奇。不是也大奇。殺也活也。一處不通兩處失功。兩處不通觸途成滯。出州回上堂。山中城裏事不相知。有一句子未敢泄機。候遍到寮中。一一當面分付。直是臨時。各自著精彩。莫教蹉過。
上堂。汾州莫忘想。俱胝豎指頭。古今佛法事。到此一時休。休休。卻憶趙州勘婆子。不風流處也風流。拈柱杖雲。爲衆竭力。發化主後上堂。丐者月余朝束裝。有煩知事首座大衆。一動一靜甯不有勞。然則勞動。若是道人分上。無非佛事。所謂往複無際。動靜一源。苟契神于動靜。則無滯于往還。心迹不生。順逆何咎。此則于心無心。于事無事。又何妨于動靜往還之勤。其或得之者正乎心。失之者亂乎性。蓋得失之自殊。非動靜之有異。乃拈柱杖擲下。喝一喝下座。
上堂。放過一著落在第二。仲春漸暄景色明媚。一衆高人起居輕利。莫有不涉春緣底麼。良久雲。遠道擎空缽。深山踏落花。
上堂。相抛又十日。歸來山水中。眼開如夢覺。是事半成空。喝一喝下座。
上堂。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古人無端。向虛空裏釘橛。诳惑後人。今日四月一。初夏時節。久雨不晴。伏惟知事道座大衆。道體萬福。更討什麼佛性義。你諸人。各自有眼有鼻有口有耳。何不散去。莫妨我東行西行。下座。
上堂。舉雲門雲。劄。久雨不晴。師雲。雲門雖善臨時變豹東劄西劄。未免和泥合水。和泥合水即且止。只如雲門雲劄。是那個劄字。莫有明眼衲僧識麼。若識。雲門有甚氣息。若不識。衲僧有甚氣息。只者氣息。有鼻孔者辨。下座。
上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乃拈起柱杖雲。洞山拈起柱杖子。你諸人合作麼生。遂擊香卓下座。
上堂。此事如明珠在盤。不撥自轉。有底撥不轉按不活。又爭怪得老僧。要識明珠麼。各自歸堂吃茶。
上堂。聖僧每日入骨入髓。爲諸人說。適來擊鼓。重爲宣揚。更待長老開口動舌。又堪作什麼。老僧恁麼道。也是爲蛇畫足。結夏日上堂。十方聚會。叁月一結。息狂妄心。除苦惱熱。獲勝清涼。證大寂滅。到波羅岸。出生死轍。以此聖製故不虛設。聲聞緣覺不見不聞。叁世諸佛只可自知。衲僧跳不出。打在绻缋裏。動即開眼尿床。夢中說夢。且向洞山門下九十日討個活路。
上堂。舉昔日鹽官。常教僧看見性法門。聞大沩亦爾。密遣二僧往探之。既至座下。凡百提唱俱不識。乃生慢意。一日會小釋迦曰。你莫粗心。小釋迦遂作一圓相。以手捧向前。二僧又不識。小釋迦雲。你莫粗心。便起去。師雲。小釋迦叁昧。二僧不知。洞山門下莫有知者麼。是什麼叁昧。良久雲。打面還他州土麥。唱歌須是帝鄉人。
上堂。槌鍾複擊鼓。日輪正當午。拾得語寒山。畫龍卻得虎。下座。
上堂。佛法兩字。直是難得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憑少許古人影響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門。動即背覺合塵。黏將去脫不得。或學者來。如印印泥。第相印授。不唯自誤。亦乃誤他。洞山門下。無佛法與人。只有一口劍凡是來者。一一斬斷。使伊性命不存。見聞俱泯。卻向父母未生前。與伊相見。見伊才向前。便爲斬斷。然則剛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莫有無罪底麼。也好與叁十柱杖。
上堂。臘月二十。新豐一衆。衲僧巴鼻。滴水滴凍。
上堂。人貧智短。馬瘦毛長。趙州雲。我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師雲。有年無德。洞山見兔放鷹。知生不知其死。大衆。欲出生死不涉有無。大用現前勿隨言語請首座典座及逍遙和尚來上堂。不動真際。爲諸法立處。昨日監院名。今朝首座號。緣應百千般。立處頭頭妙。典座把杓柄。一一臨時料。衆口若能調。逍遙同一道。諸法立處今已彰。作麼生說個不動真際底道理。喝一喝下座。
上堂。佛法門中有縱有奪。縱也。四五百條花柳巷。二叁千所管弦樓。奪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不縱不奪又作麼生。良久雲。長把一聲歸去笛。夜深吹過汨羅灣。下座。
因華嚴座主到上堂。法界者。一切衆生身心之本體也。乃拈柱杖雲。不是法界。是諸人無始已來靈明廓徹。廣大虛寂之妙體。故此土他界。天堂地獄。六凡四聖。情與無情。同一無異。無壞無雜。猶帝網之明珠。互相融通。更相涉入。可謂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柱杖頭上。若爾。則何啻擲大千于方外。納須彌于芥中。而今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世界。都在柱杖子裏許。乃擲下雲。擲在諸人面前。還見麼。信得及麼。不思議解脫力。神通遊戲妙用現前。非假于他術。皆吾心之常分耳。喝一喝下座。
出州回上堂。古人道。去去實不去。途中好善爲。來來實不來。路上莫虧危。古人見不透脫。強生節目。惑于後人。洞山即不然。來但言來。去但言去。有什麼過。老僧入州途中。晚便住曉便行。又善爲個什麼。歸來路上。困便歇饑便飯。又有什麼虧危。今複林下與諸道人相見。又有什麼事。參退吃茶。
上堂。季冬極寒。伏惟知事首座大衆。尊體萬福。仲冬已過。孟春未來。季冬現前。過去已過去。未來實未來。現在當無住。叁世既不留。四時何處去。若爾。則衲僧門下。是是非非。長長短短。有什麼過。喝一喝下座。
上堂。入州僅十日。出縣又兩朝。此心苟無爲。動靜皆逍遙。拈柱杖雲。柱杖子不可不逍遙。良久雲。莫動著。動著則打折你驢腰。晚參上堂。舉僧問古德。觌面來時如何。答雲。分付與典座。又雲。如何是有漏。答雲。笊籬。如何是無漏。答雲。木杓。師雲。笊籬木杓一時分付與典座。更莫外求。一一現成。物雖常式。妙在乎人。有底只在面前。拽不來推不去。縱拽得來。又千疑萬慮不敢用。有底信手拽來超今越古。所以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門雲糊餅。諸禅德。好省力。是即是。還有超佛越祖底道理也無。試斷看。斷得出。僧堂裏一任橫咬豎咬。若斷不出。有煩新舊二典座。
上堂。舉古有僧。半夜大叫雲。我悟也。傍僧把住雲。你悟個什麼。其僧雲。師姑元是女人做。師雲。善即甚善。賺殺多少人。卻須知有賺人處。洞山也有個悟處。且道悟個什麼。化主元是徒弟做。美即甚美。笑殺多少人。卻須知有笑人處。賺人笑人兩語雙陳。飽參衲子試辨親疏。
上堂。僧問。新豐吟雲門曲。舉世知音能和續。大衆臨筵。願清耳目。師以右手拍禅床一下。進雲。木人撫掌石女揚眉。師以左手拍禅床一下。進雲。猶是學人疑處。師雲。何不腳跟下薦取。僧以坐具拂一拂。師雲。爭柰腳跟下何。進雲。卻是和尚見處。師雲。爾見處又作麼生。僧雲。叁十年後自有人舉著。師雲。蒼天蒼天。複雲。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一曲。門雲。臘月二十五。師雲。今日是臘月二十五。若作雲門曲。又是臘月二十五。若作臘月二十五。又是雲門曲。又雲。唱者如何。門雲。且緩緩。師雲。雲門雲且緩緩。爲不肯這僧。也別有道理。良久雲。一般佛法從人妙。兩處淆訛試斷看。歲旦上堂。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師雲。香嚴與麼道。奇特甚奇特。要且只知其貧。不知其富。洞山即不然。去年富未是富。今年富始是富。去年富唯有一領黑黪布褊衫。今年富添得一條百衲山水袈裟。歲朝抖擻呈禅衆。實謂風流出當家。諸禅德。洞山與麼。爲複是不肯古人耶。爲複扶古人耶。試辨看。立春日因雪上堂。大地雪漫漫。春來依舊寒。說禅說道易。成佛作祖難。洞山則不然。而今坐立一一成佛作祖。何更有難有易。遂拈柱杖雲。不可不成佛。所以假言叁十二。八十也空聲。柱杖子喚作成佛。不是空聲。釋迦彌勒文殊普賢。不是空聲。而今觸目遇緣萬別千差。不是空聲。都無實事。佛法到者裏也要人。有麼有麼。乃擊香臺下座。
上堂。發化主。舉王大王向雪峰會裏。請晏監院住鼓山。雪峰謂衆曰。有一只聖箭子。入九重城裏。建立佛事去也。有孚上座。去中路截住問雲。承聞聖箭子入九重城裏去。是否。晏雲是。孚雲。忽遇叁軍圍繞時如何。晏雲。他家自有通霄路。孚雲。與麼則離宮失殿去也。晏雲。何處不稱尊。孚遂回謂雪峰雲。聖箭子途中折了也。峰雲。他道什麼。孚舉前話。峰雲。奴奴他語也得。孚雲。和尚胳膊終不向外曲。師雲。雪峰雖爲一千五百人善知識。受侯王供養。福報因綠即不無。若是佛法未在。洞山則不然。雲和尚聖箭子途中折了也。雲他道什麼。師雲待伊舉了。拽柱杖打將出去。一使孚上座于後作個本色衲僧。二與聖箭子出其鋒铓。叁與禅門作個真正宗匠。爲後人眼目。諸禅德。是也不是。有眼者辨取。良久雲。洞山也有叁只聖箭子。各往一方作大佛事。莫有作家戰將。向途中截住。將聖箭子。總與折折。卻來洞山手裏請棒吃。有麼有麼。若無。明日普請。向新豐亭上。隨例吃茶相送。
上堂。舉悟本大師雲。古路坦然誰指足。無人解唱還鄉曲。清風月下守株人。涼兔漸遙春草綠。乃拈柱杖雲。不是古路。豈不坦然。我措足也海印發光。只是少人信。複擊香卓雲。不是還鄉曲。且作麼生唱。若唱得。五音六律應難比。步步逍遙達本鄉。唱未得也。守株月下渾閑事。卻恐蹉跎過一生。喝一喝下座。
施主舍大藏經函上堂。僧問。施主入山崇勝事。琅函星布意如何。師雲。天無私蓋。地無私載。進雲。恁麼則佛法得人永鎮龍官。師雲。日月昭彰。進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師雲。者僧卻善知時節。進雲。施主沾恩。學人禮拜。複雲。世出世間法。立處皆相參。舉天便有地。舉北便知南。舉僧便見俗。舉聖便明凡。以新當見舊。以經方顯函。宜哉一一法。所立皆雙兼。雙兼不涉二。所立無不堪。此大解脫門。智者乃深谙。故石頭禅師雲。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睹。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遇。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乃拈柱杖雲。且道是明是暗。…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