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趣四生。隨其所欲滿八十年已。後作是念。然此衆生皆已衰老。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如是施主。但施衆生一切樂具。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猶不如第五十人聞經隨喜功德。報恩經雲。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盡得辟支佛果。而皆滅度。各各起塔供養。一一禮拜歎言。不如生于一子得無上菩提。省我心力。只如今于百千萬衆中。有一人得者。價直叁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勸衆人。須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貴使賤。亦如無住車。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價寶珠。亦名運糞入。若不守此爲解。如王髻中明珠與之。亦名無價大寶。亦名運糞出。佛直是纏外人。卻來纏內與麼作佛。直是生死那邊人。直是玄絕那邊人。卻來向者岸。與麼作佛。人及狝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薩。狝猴喻凡夫。讀經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許。解得叁乘教。善得璎珞莊嚴具。得叁十二相窟宅。覓佛即不得。教雲。貪著小乘叁藏學者。猶不許親近。何況自爲。是破戒比丘名字羅漢。涅槃經中。被配入十六惡律儀中。同于畋獵漁捕爲利養故殺害。大乘方等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消得去如甘露。消不去如毒藥。讀經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語。決定透他義句不過。莫讀最第一。亦雲。須看教亦須參善知識。第一須自有眼。須辯他生死語始得。若辯白不得。決定透不過。只是重增比丘繩索。所以教學玄旨人。不遣讀文字。如雲說體不說相。說義不說文。如是說者名真說。若說文字皆是誹謗。是名邪說。菩薩若說當如法說。亦名真說。當令衆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說人不說字。說義不說文。說道欲界無禅。亦是帶一只眼人語。既雲欲界無禅。憑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習二種定。然後得至初禅。有想定無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無想定生無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無禅。禅是色界。
問如今說此土有禅如何。師雲。不動不禅是如來禅。離生禅想。
問如何是有情無佛性。無情有佛性。師雲。從人至佛。是聖情執。從人至地獄。是凡情執。只如今但于凡聖二境。有染愛心。是名有情無佛性。只如今但于凡聖二境。及一切有無諸法。都無取舍心。亦無無取舍知解。是名無情有佛性。只是無其情系。故名無情。不同木石太虛黃華翠竹之無情。將爲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只如今鑒覺。但不被有情改變。喻如翠竹。無不應機無不知時。喻如黃華。又雲。若踏佛階梯。無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階梯。有情無佛性。
古尊宿語錄卷第二
大鑒下叁世(語之余)
百丈大智禅師。僧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師雲。劫者滯也。亦雲住也。住一善滯于十善。西國雲佛。此土雲覺。自己鑒覺滯著于善。善根人無佛性。故雲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觸惡住惡名衆生覺。觸善住善名聲聞覺。不住善惡二邊。不依住將爲是者。名二乘覺。亦名辟支佛覺。既不依住善惡二邊。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薩覺。既不依住。亦不作無依住知解。始得名爲佛覺。如雲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萬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無價寶。能于一切處爲導師。無佛處雲是佛。無法處雲是法。無僧處雲是僧。名轉大*輪。
問從上祖宗皆有密語遞相傳授如何。師雲。無有密語。如來無有秘密藏。只如今鑒覺。語言分明。覓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語。從須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語句。盡屬法之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教。但有語句。盡不許也。了義教俱非也。更討什麼密語。
問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如何。師雲。空喻于漚。海喻于性。自己靈覺之性。過于虛空。故雲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問伐林莫伐樹如何。師雲。林者喻于心。樹者喻于身。因說林故生怖。故雲伐林莫伐樹。
問語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無患。患累既同。缁素何辯。師雲。但卻發箭。途中相柱。如其相差。必有所傷。谷中尋響。累劫無形。響在口邊。得失在于來問。卻問所歸。還被于箭。亦如知幻不是幻。叁祖雲。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亦雲。認物爲見。如持瓦礫。用將何爲。若言不見。木石何殊。是故見與不見。二俱有失。舉一例諸。
問本無煩惱叁十二相如何。師雲。是佛邊事。本有煩惱。今有叁十二相。只如今凡情是問。無邊身菩薩不見如來頂相。如何師雲。爲作有邊見無邊見。所以不見如來頂相。只如今都無一切有無等見。亦無無見。是名頂相現。
問如今沙門盡言。我依佛教學一經一論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養。爲消得否。師雲。但約如今照用。一聲一色一香一味。于一切有無諸法一一境上。都無绉塵取染。亦不依住無取染。亦無不依住知解。者個人日食萬兩黃金。亦能消得。只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于六根門頭刮削並當。貪愛有绉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縷線。個個披毛戴角牽犁負重。一一須償他始得。爲不依佛。佛是無著人。無求人。無依人。如今波波貪覓佛。盡皆背也。故雲。久親近于佛。不識于佛性。唯觀救世者。輪回六趣中。久乃見佛者。爲說佛難值。文殊是七佛祖師。亦雲。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薩。無端作見佛想聞法想。被佛威神力故。猶降二鐵圍山。不是不解。特與諸學人作標則。令諸後學人莫作與麼見聞。但無一切有無等法有無等見。一一個個透過叁句外。是名如意寶。是名寶華承足。若作佛見法見。但是一切有無等見。名眼翳。見所見故。亦名見纏。亦名見蓋。亦名見孽。只如今念念及一切見聞覺知。及一切塵垢祛得盡。但是一塵一色。總是一佛。但起一念。總是一佛。叁世五陰念念誰知其數。是名佛逼塞虛空。是名分身佛。是名寶塔。是以常歎言嗟。見今日所依之命。依一顆米一莖菜饷時。不得食饑死。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達者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倘要燒便燒。要溺便溺。要生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者個人有自由分。心若不亂。不用求佛求菩提涅槃。若著佛求屬貪。貪變成病。故雲佛病最難治。謗佛毀法乃可取食。食者是自己靈覺性。無漏飯解脫食。此語治十地菩薩病。是從初至十地也。只如今但有一切求心盡。名破戒比丘名字羅漢。盡名野幹。灼然銷他供養不得。只如今聞聲如響等。嗅香如風等。離一切有無等法。亦不住于離。亦無不住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爲求無上菩提涅槃故名出家。猶是邪願。況乎世間诤論。覓勝負說。我能我解。貪一門徒。愛一弟子。戀一住處。結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無閡。只是自诳。只如今能于自己五陰不爲其主。被人割截節節支解。都無怨吝之心。亦不煩惱。乃至自己弟子被人鞭打。從頭至足。如上一一等事。都無一念生彼我心。猶依住無一念將爲是。此名法塵垢。十地之人脫不去。流入生死河。所以常勸衆人。須懼法塵煩惱。如懼叁塗。乃有獨立分。假使有一法過于涅槃者。亦無少許生珍重想。此人步步是佛。不假腳踏蓮華。分身百億。只如今于一切有無等法。有绉毫愛染心。縱然腳踏蓮華。亦同魔作。若執本清淨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屬自然外道。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執有即屬常見外道。執無即屬斷見外道。執亦有亦無即屬邊見外道。執非有非無即屬空見外道。亦雲愚癡外道。只如今但莫作佛見涅槃等見。都無一切有無等見。亦無無見。名正見。無一切聞亦無無聞。名正聞。是名摧伏外道。無凡夫魔來。是大神咒。無二乘魔來。是大明咒。無菩薩魔來。是無上咒。乃至亦無佛魔來。是無等等咒。一變衆生谄曲修羅。二變二乘曲谄修羅。叁變菩薩谄曲修羅。是叁變淨土。但是一切有無凡聖等法。喻如金礦。自己如理。喻如于金。金與礦各相去離。真金露現。忽有人覓錢覓寶。變金爲錢與他。亦如面體。真正無諸沙鹵。有人乞锝。變面爲锝與他。亦如智臣善解王意。王若行時。索仙陀婆即便奉馬。食時索仙陀婆即便奉鹽。此等喻。學玄旨人。善能通達。應機不失。亦雲六絕師子。志公雲。隨人造作百變。十地菩薩不饑不飽。入水不溺入火不燒。倘要燒且不可得燒。他被量數管定。佛則不與麼。入火不燒。倘要燒便燒。要溺便溺。他使得四大風水自由。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自己滓穢谄曲心。盡透過叁句外。得說此語。菩薩清淨弟子。明白所有言說。不執無有一切照用。不拘清濁。有病不吃藥。是愚人。無病吃藥。是聲聞人。定執一法。名定性聲聞。一向多聞。名增上慢聲聞。知他名有學聲聞。沈空滯寂及自知。名無學聲聞。貪嗔癡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藥。毒未銷藥不得除。無病吃藥。藥變成病。病去藥不消。不生不滅是無常義。涅槃經雲。有叁惡欲。一欲得四衆圍繞。二欲得一切人爲我門徒。叁欲得一切人知我是聖人及阿羅漢。迦葉經雲。一欲求見未來佛。二欲求轉輪王。叁欲求刹利大姓。四欲得婆羅門大姓。乃至厭生死求涅槃。如是惡欲。先須斷之。只如今但有取染動念。盡名惡欲。盡屬六天。總被波旬管。
問二十年中常令除糞如何。師雲。但息一切有無知見。但息一切貪求。個個透過叁句外。是名除糞。只如今求佛求菩提。求一切有無等法。是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只如今作佛見作佛解。但有所見所求所著。盡名戲論之糞。亦名粗言。亦名死語。如雲大海不宿死屍等閑說話。不名戲論。說者辯清濁名戲論。教文都總有二十一般空。淘擇衆生塵累。沙門持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尋常是僧家法則。會與麼會。宛然依佛教。只是不許貪著依執。若希望得佛得菩提等法者。似手觸火。文殊雲。若起佛見法見。應當害已。所以文殊執劍于瞿昙。鴦掘持刀于釋氏。如雲菩薩行五無間而不入無間地獄。他是圓通無間。不同衆生五逆無間。從波旬直至佛。盡是垢膩。都無绉毫。依執如是。名二乘道。況乎诤論覓勝負說。我…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