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無間斷)東海東頭有新羅(雲大地不柰何)。
師不安有二頌。
我今有病。無見無聞。清虛之理。日月長明。
我今有病。罕遇知音。直饒明得。喪卻平生。
年老有頌。
幻年七十叁。真性不隨緣。廓然無障礙。清虛獨湛然。
僧不問話乃述頌五首。
是你不問話。山僧不答禅。日頭恰正午。笑破土地口。
是你不問話。山僧沒合煞。日午打叁更。露柱夜說法。
是你不問話。山僧實驚訝。冬後一百五。廣南出象牙。
是你不問話。山僧沒可把。鼻孔在這裏。拈來蓦頭打。
是你不問話。山僧沒可誇。蕩蕩隨緣去。湖南出纻麻。
木魚歌。
木魚歌木魚歌。橫身叁界臥。擺頭掉尾瞬金鱗。凡聖縱橫不柰何。老胡聞聳耳聽。聲聲振動古佛心。逍遙自在無私曲。蕩蕩行時任騰騰。指日月太山崩。踴踴躍躍魔軍驚。哮吼吟時雲隊隊。大洋海底霹雳聲。
共施主送羅漢供到南嶽有頌。
夙生慶幸共結良緣。羅漢遺蹤日月青天。松蘿郁茂取性岩邊。道人行處滿目江山。露地白牛廓然無伴。森羅萬像只在目前。若人不會何處相見。有人問著直下看箭。
邀僧遊山頌。
遊山日促路險巇。結束行裝莫駐疑。來日遍看山有色。擬心棲處隔山迷。
山門供養主經過覓頌。
諸方化主往來多。青山綠水意如何。演若達多應認影。不知鹞子過新羅。
贊寶應第二代和尚真。
師真師真貌古棱層。言直訣烈去住分明。森羅萬像普濟群心。往來禅子大嶽石崩。我師之真。何用丹青。形如滿月。遍布乾坤。
送僧往東京有頌。
攀送高僧入梁園。春去秋來不計年。蕩蕩行時無邪路。江山無滯笑西天。雪山童子言下喝。擬議中間萬萬年。
燈籠。
一盞金燈號玲珑。四方八面不施工。照破乾坤黑暗處。山河大地是家風。
送供養主。
化主別仙邑。南北無西東。超然威音外。縱橫處處通。明暗皆自爾。寂然天地空。萬緣俱頓息。哮吼振乾坤。
先師叁周年忌。
師真似日叁周已畢。遍在乾坤翹足七日。大展疆風狐魅屏迹。香茶供養光漆誰識。
與僧看椹子。
椹子黑榔檔。無心是道場。高僧餐一頓。果熟自馨香。
送氈供養主。
前程化道莫辭辛。隨緣兀兀任浮沈。雲去水來爲伴侶。時時哮吼振乾坤。
雪下有頌四首。
此日好雪。誰言冰潔。粟米白銀。新羅日月。
此日好雪。萬民樂業。大展長空。凡聖路絕。
此日好雪。何勞言說。萬物無心。江山日月。
此日好雪。廓然敗賊。逼塞乾坤。誰人分別。
夏末送僧。
高僧相伴過九旬。誰人言說話宗乘。離凡離聖縱橫妙。何人擬議落千峰。僧親近雲不知和尚門風師有頌。廣教無門風。縱橫處處通。大地紅塵起。失卻主人翁。
雨下。
此日好雨。乾坤無路。日月長明。西方淨土。
人事手巾與史谏議述十頌。
廣教手巾。無功無能。觸目受用。青山白雲。
廣教手巾。亘古亘今。寂寥虛廓。打破乾坤。
廣教手巾。不協衆情。有人借問。大嶽石崩。
廣教手巾。何勞心神。明暗自爾。青山白雲。
廣教手巾。瞬目相呈。露地白牛。非凡非聖。
廣教手巾。誰見誰聞。直下便會。喪卻平生。
廣教手巾。日月長明。縱橫自在。新羅國人。
廣教手巾。非功織成。隨緣度日。任性浮沈。
廣教手巾。逼塞乾坤。賢愚意解。笑殺胡僧。
廣教手巾。不用持論。言前薦得。翳卻眼睛。
西禅深和尚請齋頌雲。莫推延莫推延。從來此事只如然。[廿/(月+曷)]雪氛氛兩度降。不由人主不由天。
大師答頌。
不推延不推延。森羅萬像在目前。[廿/(月+曷)]雲氛氛天地黑。露地白牛遍大千。
遊草庵頌。
忽睹庵園。任性癡憨。有人到此。如隔關山。
備茶筵送供養主師後逐句識。
有鹽無醋(釋雲如賊入空屋)有菜無油(雲無私可隔)隨緣兀兀(雲任性浮沈)百味珍羞(雲觸類有得)。
僧言話次乃有頌。
一到仙州四十秋。隨緣兀兀到此休。幸遇高僧相伴後。縱橫不意到峰頭。
僧寫真呈師師遂成頌自識之。
誰人寫真(動用乾坤)妙筆丹青(口吐詞華)明暗自爾(幹濕同方)何勞心神(任性浮沈)吾真非假(觸類有得)圖畫非真(擬心即差)容貌陋質(天不能蓋)遍布乾坤(應物現形)。
年邁乃有頌。
廣教六十八。凡聖俱歇滅。有人相借問。九月重陽節。廣教六十八。誰人相體察。直下便會得。腦後叁斤鐵。
送供養主。
一年春盡一年春。相煩動道任浮沈。森羅萬像無私曲。一聲才動斬乾坤。
扇子。
廣教一柄扇。本來無背面。有時在手中。要且無人見。
柱杖。
山僧一條杖。縱橫無比量。有時在手中。應用遍十方。
筇竹杖。
筇竹九節。縱橫無邪。大展長空。凡聖路絕。
頌兩堂上座下喝。
兩堂上座齊下喝。瞽目之人無分別。凡言賓主句下分。何勞龜蔔問前程。
示徒。
廣教一言。凡聖共傳。直下便會。萬裏江山。
僧請益。
兀兀隨緣任浮沈。不拘春夏及秋冬。阇梨請益平生事。問取寒山始知音。
衲僧衲僧。不用持論。言前薦得。腦後叁斤。
李都尉問和尚生日述成十頌。
山僧生日處處真。隨緣兀兀任浮沈。森羅萬像無私曲。日出天然照乾坤。
山僧生處廓然甯。不拘凡聖自在行。任他前面歡與樂。無心伏物賀太平。
山僧生處碧雲中。情與非情共一真。明暗盡時無邪路。明明不墮聖凡前。
山僧生處少知音。任性隨緣過幾春。有人借問平生事。石人打鼓木人聽。
山僧生處據令行。十方禅子盡皆驚。若人解接無根樹。海裏能挑水底燈。
山僧生處正令行。野老讴歌盡傳名。若人不識金剛用。涅槃山側井中人。
山僧生處亘古今。誰人言說話宗乘。離凡離聖縱橫妙。腦後抽簪祭鬼神。
山僧生處在林中。碧澗虎聲騁英雄。□回驚動十方刹。萬裏江山入千峰。
山僧生處峰頂上。迦葉聞鍾出洞門。粉骨碎身千萬劫。思量難報我師恩。
山僧生處碧潭中。不拘春夏乃秋冬。一刀兩段須休去。何人擬議落千峰。
僧親近乃有頌。
廣教一言。直下人嫌。若人借問。萬裏江山。
上堂有頌。
四十五年在仙州。凡聖縱橫任君遊。有人借問如何事。夜至叁更到崖州。
古尊宿語錄卷第二十四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諲禅師語錄
神鼎禅師。名洪諲。襄水扈氏子。自遊方一衲以度寒暑。嘗與數耆宿至襄沔間。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師曰。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僧曰。法眼語。師曰。其義如何。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縱然。師曰。舌味是根境否。曰是。師以箸夾菜置口中。含胡而語曰。何謂相入邪。坐者駭然。僧不能答。師日。途路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僧拱而退。後返長沙隱于衡嶽叁生藏。有湘陰豪貴來遊。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缽挂壁余無長物。傾愛之。遂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即以已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一朽床爲說法座。開堂日。指法座雲。未登此座化緣已畢。諸人還委悉麼。若委悉。散去得也。若不散去。不免登于此座入方便品第二去也。且不得怪山僧。便升座拈香。此一炷香。奉爲今上皇帝聖壽無疆。第二炷香。爲府主學士合郡尊官。伏願。長光佛日永佐明君。第叁炷香。此香不是戒定慧香。亦非旃檀沈水。只是汝州土。宜便燒雲。供養首山和尚以酬法乳。師遂敷座顧視大衆雲。摩竭陀國親行此令。大衆還知落處麼。一句子該天括地。迥超格外。在衆聖之前。所以五天和不齊。梵夾不持來。釋迦掩室于摩竭。淨名杜口于毗耶。叁乘教外一句別傳。敢問大衆。作麼生是別傳底。試對衆道看。遞相證明。良久雲。直饒道得。亦未稱祖師意。且道。如何稱得祖師意。諸兄弟。直須打辦精神究徹根源。到這裏不可說菩提涅槃真如解脫向上向下坐禅入定。造橋梁開義井得麼。然則如是。不可無言也。山僧初行腳時。發足亦無正意參禅學道。只欲東京聽一兩本經論以資平生。不期行來行去到汝州襄城縣。恰遇汝州風發鼓上首山。就中見一老和尚。彼時蒙它劈頭一錐。直得浃背汗流。當時不覺禮拜了。悔之不及。大衆且道。悔個什麼。悔不拽下禅床痛與一頓。雖然如是。官不容針私通車馬。下座。
小參。舉洞山雲。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坐便槌。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
問汝叁人知不知。師雲。古人與麼道。神鼎則不然。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爲。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舉資福叁句。語第一句。祖師不知有。師雲。無人解會。第二句與祖佛爲師。師雲。鼻孔在山僧手裏。第叁句稱提祖佛。師雲。分明向你道。舉僧問首山。如何是和尚家風。山雲。一言截斷千江口。萬仞峰前始得玄。師雲。首山只解說家風。不解用家風。僧問。如何是用家風。師雲築。乃雲。首山老漢若在。聞神鼎恁麼道。必然大笑一場。且道。肯神鼎不肯神鼎。試商量看。諸上座。夫參學須具參學眼始得。若只愛它人語句。記在意識下。自不能截斷。俗士尚雲男兒不用分時財。衲僧家合作麼生。猛著精彩始得。珍重。
舉僧問靈泉和尚雲。如何是靈泉印。泉雲。不傳不受。曰交代時如何。泉雲。淮南船子看洛陽。師雲。古人與麼道。意在如何。要會麼。不傳不受。珍重。
舉僧問靈泉雲。如何是靈泉曲。泉雲。無弦琴有韻。絲竹動搖天。曰還有知音也無。泉雲有。曰如何是知音者。泉雲。山上石人齊撫掌。溪邊野老始知音。師雲。神鼎即不然。僧便問。如何是神鼎曲。師雲。要…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