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34

  ..續本文上一頁山宣揚禅教。有小師洪諲以講論自矜(諲即徑山第叁世法濟大師)師謂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诠。汝算海沙于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泯絕外緣離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聞茫然。禮辭遊方至沩山方悟玄旨。乃師沩山師。鹹通七年丙戌閏叁月五日示滅。複谥曰無上大師。即徑山第二世也。

  前五泄山靈默禅師法嗣。

  福州長溪龜山正原禅師。宣州南陵人也。姓蔡氏。幼厭俗出家。于本州籍山落發。唐元和十二年丁酉建州乾元寺受具。尋造五泄山默師之室決擇玄微。後住龜山爲第二世也。師嘗述二偈。其一曰。

  滄溟幾度變桑田  唯有虛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  未曾度者要須船

  其二曰。

  尋師認得本心源  兩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須更覓佛  只因如此便忘緣

  師鹹通十年終于本山。壽七十八。臘五十四。敕谥性空大師慧觀之塔也。

  前落京佛光寺如滿禅師法嗣。

  唐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剛寶戒。元和中造于京兆興善法堂致四問(語見興善章)十五年牧杭州訪鳥窠和尚。有問答偈頌(鳥窠章敘訖)嘗致書于濟法師。以佛無上大慧演出教理。安有徇機高下應病不同。與平等一味之說相反。援引維摩及金剛叁昧等六經。辟二義而難之。又以五蘊十二緣。說名色前後不類。立理而征之。並鈎深索隱通幽洞微。然未睹法師酬對。後來亦鮮有代答者。複受東都凝禅師八漸之目。各廣一言而爲一偈釋其旨趣。自淺之深猶貫珠焉。凡守任處多訪祖道。學無常師。後爲賓客分司東都。罄己俸修龍門香山寺。寺成自撰記。凡爲文動關教化。無不贊美佛乘。見于本集。其曆官次第歸全代祀。即史傳存焉耳。

  前大梅山法常禅師法嗣。

  新羅國迦智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雲。待汝裏頭來即與汝道。僧問。如何是大梅的旨。師雲。酪本一時抛。

  杭州天龍和尚上堂雲。大衆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豎起拂子。僧問。如何得出叁界去。師雲。汝即今在什麼處。

  前永泰寺靈湍禅師法嗣。

  湖南上林戒靈(目錄作虛)禅師。初參沩山。曰大德作什麼來。師曰。介胄全具。沩山曰。盡卸了來與大德相見。師曰。卸了也。沩山咄曰。賊尚未打卸作什麼。師無對。仰山代雲。請和尚屏左右。沩山以手揖雲喏喏。師後參永泰方喻其旨五臺山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卻頸雲。那個魔魅教汝出家。那個魔魅教汝行腳。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學僧鮮有對者(法眼代雲乞命。法燈代雲。但引頸示之。玄覺代雲。老兒家放卻叉子得也)。

  湖南祇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爲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才有僧參禮。便雲。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潛入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爲什麼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後爲什麼不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前幽州盤山寶積禅師法嗣。

  鎮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許人也。師事盤山密受真訣。而佯狂出言無度。暨盤山順世乃于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冢間。振一铎雲。明頭來也打。暗頭來也打。一日臨濟令僧捉住雲。不明不暗時如何。答雲。來日大悲院裏有齋。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铎一聲。時號普化和尚。或將铎就人耳邊振之。或拊其背。有回顧者即展手雲。乞我一錢。非時遇食亦吃。嘗暮入臨濟院吃生菜飯。臨濟曰。遮漢大似一頭驢。師便作驢鳴。臨濟乃休。師曰。臨濟小厮兒只具一只眼(僧問法眼未審臨濟當時下得什麼語。法眼雲。臨濟留與後人)師見馬步使出喝道師亦喝道及作相撲勢。馬步使令人打五棒。師曰。似即似是即不是。師嘗于阛阓間搖铎唱曰。覓個去處不可得。時道吾遇之把住問曰。汝擬去什麼處。師曰。汝從什麼處來。道吾無語。師掣手便去。一日入臨濟院。臨濟曰賊賊。師亦曰賊賊。同入僧堂。臨濟指聖僧問是凡是聖。師曰是聖。臨濟曰。作遮個語話。師乃撼铎唱曰。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禅。臨濟小厮兒只具一只眼師唐鹹通初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一個直裰。人或與披襖或與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時臨濟令人送與一棺。師笑曰。臨濟厮兒饒舌。便受之。乃告辭曰。普化明日去東門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師厲聲曰。今日葬不合青烏。乃曰。第二日南門遷化。人亦隨之。又曰。明日出西門方吉。人出漸稀。出已還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視之已不見。唯聞铎聲漸遠。莫測其由。

  前龍牙山圓暢禅師法嗣。

  嘉禾藏廙禅師。衢州信安人也。姓程氏。唐元和中辭親往長沙嶽麓寺。禮靈智律師出家。長慶叁年于武陵開元寺受戒。因聽律部語同學曰。教門繁廣宜扣總門。遂緣會龍牙山暢禅師。龍牙告之曰。蘊界不真。佛生非我。子之正本當複何名而從誰得。師一言領悟。回柯山避會昌沙汰。後于龍興廣揚道化。乾符六年叁月中長往。壽八十二。臘五十六。

  前歸宗寺智常禅師法嗣。

  福州芙蓉山靈訓禅師。初參歸宗問。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還信否。師曰。和尚發誠實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師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眼空華亂墜(法眼雲。歸宗若無後語有什麼歸宗也)師辭歸宗。宗問。子什麼處去。師曰。歸嶺中去。宗曰。子在此多年裝束了卻來。爲子說一上佛法。師結束了上堂。宗曰近前來。師乃近前。宗曰。時寒途中善爲。師聆此一言頓忘前解。後歸寂谥弘照大師。塔曰圓相。

  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有僧自夾山來禮拜。師便打。僧雲。特來禮拜。師何打。其僧再禮拜。師又打趁。僧回舉似夾山。夾山雲。汝會也無。僧雲。不會。夾山雲。賴汝不會。若會即夾山口啞。

  新羅大茅和尚上堂雲。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常住不雕性。向萬木遷變處識取。僧問。如何是大茅境。師雲。不露鋒。僧雲。爲什麼不露鋒。師雲無當者。

  五臺山智通禅師(自稱大禅佛)初在歸宗會下時。忽一夜巡堂叫雲。我已大悟也。衆駭之。明日歸宗上堂集衆問。昨夜大悟底僧出來。師出雲。智通。歸宗雲。汝見什麼道理言大悟。試說似吾看。師對雲。師姑天然是女人作。歸宗默而異之。師便辭。歸宗門送與拈笠子。師接得笠子戴頭上便行。更不回顧。後居臺山法華寺。臨終有偈曰。

  舉手攀南鬥  回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見  誰是我般人

  前華嚴寺智藏禅師法嗣。

  黃州齊安和尚示學衆曰。言不落句佛祖徒施。玄韻不墜誰人知得。僧問。如何識得自己佛。師曰。一葉明時消不盡。松風韻罷怨無人。僧曰。如何是自己佛。師曰。草前駿馬實難窮。妙盡還須畜生行。人問。大師年多少。師曰。五六四叁不得類。豈同一二實難窮。師有頌曰。

  猛熾焰中人有路  旋風頂上屹然棲

  鎮常曆劫誰差互  杲日無言運照齊

  師後居鳳翔。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景德傳燈錄卷第十一

  懷讓禅師第四世上八十九人潭州沩山靈祐禅師法嗣四十叁人

  袁州仰山慧寂禅師  鄧州香嚴寺智閑禅師

  襄州延慶法端禅師(十二卷又收在香嚴下何也)  杭州徑山洪諲禅師

  福州靈雲志勤禅師  益州應天和尚

  福州九峰慈慧禅師  京兆米和尚

  晉州霍山和尚  襄州王敬初常侍(已上十一人見錄)

  福州雙峰和尚  長延圓鑒禅師

  志和禅師  洪州西山道方禅師

  沩山如真禅師  並州元順禅師

  興元府崇皓禅師  鄂州全谂禅師

  嵩山神劍禅師  許州弘進禅師

  余杭文立禅師  越州光相禅師

  蘇州文約禅師  上元智滿禅師

  金州法朗禅師  鄂州黃鶴山超達大師

  白鹿從約禅師  西堂複禅師

  溫州靈空禅師  大沩簡禅師

  荊南智朗禅師  沩山普潤禅師

  沩山法真禅師  黑山和尚

  滁州定山神英禅師  霜山和尚

  南源和尚  沩山沖逸禅師

  沩山彥禅師  蕲州叁角山法遇禅師

  鄧州志诠禅師  荊州弘圭禅師

  岩背道曠禅師(已上叁十叁人無機緣語句不, 錄)

  福州大安禅師法嗣一十人

  益州大隨法真禅師  韶州靈樹如敏禅師

  福州壽山師解禅師  饒州峣山和尚

  泉州莆田崇福慧日大師  臺州浮江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廣州文殊院圓禅師(已上八人見錄)

  溫州靈陽禅師  洪州紙衣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徑山鑒宗大師法嗣叁人

  明州天童山鹹啓禅師  背山行真禅師

  杭州大慈山行滿禅師(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趙州東院從谂禅師法嗣一十叁人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  揚州光孝院慧覺禅師

  隴州國清院奉禅師  婺州木陳從朗禅師

  婺州新建禅師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已上七人見錄)  潭州麻谷山和尚

  觀音院定鄂禅師  宣州茗萍山和尚

  太原免道者  幽州燕王

  鎮州趙王(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法嗣四人

  臺州勝光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紫桐和尚  日容和尚(已上四人見錄)

  吉州孝義性空禅師法嗣一人

  邛州壽興院守閑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鄂州茱萸和尚法嗣一人

  石梯和尚(一人見錄)

  天龍和尚法嗣二人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一人見錄)  新羅國彥忠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長沙景岑禅師法嗣二人

  明州雪窦山常通禅師(一人見錄)  婺州金華山嚴靈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襄州關南道常禅師法嗣二人

  關南道吾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已上二人見錄)

  白馬昙照禅師法嗣一人

  晉州霍山無名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新羅大證禅師法嗣二人

  文聖大王  憲安大王(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小馬神照禅師法嗣一人

  缙雲郡連雲院有緣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高安大愚和尚法嗣一人

  筠州末山尼了然(一人見錄)  新羅洪直禅師法嗣二人

  興德大王  宣康太子(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許州無迹和…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