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75

  ..續本文上一頁覓一人爲伴侶不可得。僧問。佛法大意從何方便頓入。師曰。入是方便。問雲自何山起風從何澗生。師曰。盡力施爲不離中塔。師上堂謂衆曰。我此間粥飯因緣爲兄弟舉唱終是不常。欲得省要。卻是山河大地與汝發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從文殊門入者。一切無爲土木瓦礫助汝發機。若從觀音門入者。一切音響蝦蟆蚯蚓助汝發機。若從普賢門入者。不動步而到。我以此叁門方便示汝。如將一只折箸攪大海水。令彼魚龍知水爲命。會麼。若無智眼而審谛之。任汝百般巧妙不爲究竟。僧問。學人近入叢林不明己事乞師指示。師以杖指之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我恁麼爲汝卻成抑屈人。還知麼。若約當人分上。從來底事不論初入叢林。及過去諸佛不曾乏少。如大海水。一切魚龍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問不謬正宗請師真實。師曰。汝替我道。僧曰。或有不辨者作麼生。師曰。待不辨者來。問諸佛還有師否。師曰有。僧曰。如何是諸佛師。師曰。一切人識不得。師上堂良久。有僧出禮拜。師曰。莫教髑髅拶損。問如何是靈山會上事。師曰。少得靈利底。僧曰。忽遇靈利底作麼生。師曰。遮懵懂師上堂示衆曰。諸人若要商量。向髑髅後通取消息來相共商量。遮裏不曾障人光明。問從上宗乘事如何。師良久。僧再問。師便喝出。問如何是大庾嶺頭事。師曰。料汝承當不得。僧曰。重多少。師曰。遮般底論劫不奈何。師問了院主。只如先師道。盡十方世界是真實人體。爾還見僧堂麼。了曰。和尚莫眼花。師曰。先師遷化肉猶暖在。師梁乾化叁年癸酉八月十七日不疾而逝。

  杭州天龍寺重機明真大師臺州黃岩人也。自玄沙得法回入浙中。錢武肅王請說法住持。上堂示衆曰。若直舉宗風。獨唱本分事。便同于頑石。若言絕凡聖消息。無大地山河。盡十方世界都是一只眼。此乃事不獲已恁麼道。所以常說。盲聾喑啞是仙陀。滿眼時人不奈何。只向目前須體妙身心萬象與森羅。僧問。如何是璇玑不動。師曰。青山數重。僧曰。如何是寂爾無根。師曰。白雲一帶。問如何是歸根得旨。師曰。兔角生也。僧曰。如何是隨照失宗。師曰。龜毛落也。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師曰。誰人不知有。僧曰。出水後如何。師曰。馨香目擊。問朗月輝空時如何。師曰。正是分光景何消指玉樓。

  福州仙宗院契符清法大師。初開堂日有僧問師。登寶座合談何事。師曰。剔開耳孔著。僧曰。古人爲什麼道非耳目之所到。師曰。金櫻樹上不生梨子。僧曰。古今不到處請師道。師曰。汝作麼生問。問衆手淘金誰是得者。師曰。舉手隔千裏休功任意看。問飛岫岩邊華子秀仙境臺前事若何。師曰。無價大寶光中現。暗客惛惛爭奈何。僧曰。優昙華拆人皆睹向上宗乘意若何。師曰。阇梨若問宗乘意。不如靜處薩婆诃。問如何是大閩國中諸佛境界。師曰。造化終難測春風徒自輕。問如何是道中寶。師曰。雲孫淚亦垂。問諸聖收光歸源後如何。師曰。叁聲猿屢斷萬裏客愁聽。僧曰。未審今時人如何湊得古人機。師曰。好心向子道切忌未生時。

  婺州金華山國泰院[王+舀]禅師。上堂曰。不離當處鹹是妙明真心。所以玄沙和尚道。會我最後句出世少人知。爭似國泰有末頭一句。僧問。如何是國泰末頭一句。師曰。阇梨上太遲生。問如何是毗盧師。師曰。專甲與老兄是弟子。問達磨來唐土即不問。如何是未來時事。師曰。親遇梁王。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古鏡。僧曰。磨後如何。師曰。古鏡。

  衡嶽南臺誠禅師。僧問。玄沙宗旨請師舉揚。師曰。什麼處得此消息。僧曰。垂接者何。師曰。得人不迷己。問潭清月現是何人境界。師曰。不幹爾事。僧曰。相借問又何妨。師曰。覓潭月不可得。問離地四指爲什麼卻有魚紋。師曰。有聖量在。僧曰此量爲什麼人施。師曰。不爲聖人。

  福州升山白龍院道希禅師福州閩縣人也。師上堂曰。不要舉足是誰威光。還會麼。若道自家去處本自如是。切喜勿交涉。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汝從什麼處來。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汝早禮叁拜。問不責。上來請師直道。師曰得。問如何是正真道。師曰。騎驢覓驢。問請師答無賓主話。師曰。昔年曾記得。僧曰。即今如何。師曰。非但耳聾亦兼眼暗。問情忘體合時如何。師曰。別更夢見個什麼。問學人擬申一問請師裁。師曰。不裁。僧曰。爲什麼不裁。師曰。須知好手。問大衆雲集請師舉揚宗教。師曰。少過聽者。問不涉唇鋒乞師指示。師曰。不涉唇鋒問將來。僧曰。恁麼即群生有賴。師曰。莫閑言語。問請和尚生機答話。師曰。把紙筆來錄將去。問如何是思大口。師曰。出來向爾道。僧曰。學人即今見出。師曰。曾賺幾人來。問承古人有言。髑髅常幹世界鼻孔毛觸家風。如何是髑髅常幹世界。師曰。近前來向爾道。僧曰。如何是鼻孔毛觸家風。師曰。退後去別時來。

  福州螺峰沖奧明法大師。先住白龍。師上堂曰。人人具足人人成見。爭怪得山僧。珍重。僧問。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如何是寂滅相。師曰。問答俱備。僧問。恁麼即真如法界無自無他。師曰。特地令人愁。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德重鬼神欽。曰見後如何。師曰。通身聖莫測。問如何是螺峰一句。師曰苦。問如何是本來人。師曰。惆怅松蘿境界危。

  泉州睡龍山和尚。僧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師以杖趁之。僧乃走。師曰。住住向後遇作家舉看。師上堂舉拄杖雲。叁十年住山得此拄杖氣力。時有僧問。和尚得他什麼氣力。師曰。過溪過嶺東拄西拄(招慶聞雲。我不恁麼道。僧問。和尚作麼生道。招慶以杖下地拄行)。

  天臺山雲峰光緒至德大師。上堂曰。但以衆生日用而不知。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日月星辰江河淮濟一切含靈從一毛孔入一毛孔。毛孔不小世界不大。其中衆生不覺不知。若要易會上坐日用亦複不知。僧問。日裏僧馱像夜裏像馱僧。未審此意如何。師曰。阇梨豈不是從茶堂裏來。

  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福州永泰人也。泉州百丈村兜率院受業。素蘊孤操志探祖道。預玄沙之宮穎悟幽旨。玄沙記曰。子禅已逸格則他後要一人侍立也無。師自此不務聚徒不畜童侍。隱于小界山。刳大朽杉若小庵但容身而已。凡經遊僧至隨叩而應無定開示。僧問。生死到來如何回避。師曰。符到奉行。曰恁麼即被生死拘將去也。師曰。阿邪邪。問西天持錫意作麼生。師拈錫杖卓地振之。僧曰。未審此是什麼義。師曰。遮個是張家打。僧擬進語。師以錫撺(蒼巒切)之清豁沖煦二長老向師名未嘗會遇。一旦同訪之值師辨粟。豁問曰。道者如庵主在何所。師曰。從什麼處來。曰山下來。師曰。因什麼得到遮裏。曰遮裏是什麼處所。師揖曰。去那下吃茶去。二公方省是師。遂詣庵所頗味高論。晤坐于左右不覺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馴擾。豁因有詩曰。行不等閑行。誰知去住情。一餐猶未飽。萬戶勿聊生。非道應難伏。空拳莫與爭。龍吟雲起處。閑嘯兩叁聲。二公尋于大章山創庵請師居之。兩處孤坐垂五十二載而卒。豁雖承指喻。而後于睡龍印可乃嗣睡龍。住漳州保福。

  福州蓮華山永興祿和尚。閩王請師開堂日未升座。先于座前立雲。大王大衆聽。已有真正舉揚也。此一會總是得聞。豈有不聞者。若有不聞彼此相謾去也。方乃登座。僧問。國王請師出世。未委今日一會何似靈山。師曰。徹古傳今。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毛頭顯沙界日月現其中。

  天臺山國清寺師靜上座。始遇玄沙和尚示衆雲。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師乃蹑前語而問曰。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麼生。玄沙曰。汝道究得徹底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師從此信入。後居天臺叁十余載。不下山。博綜叁學操行孤立禅寂之余常閱龍藏。遐迩欽重。時謂大靜上座。嘗有人問曰。弟子每當夜坐心念紛飛。未明攝伏之方。願垂示誨。師答曰。如或夜間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枝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師因睹教中幻義乃述一偈問諸學流偈曰。

  若道法皆如幻有  造諸過惡應無咎

  雲何所作業不妄  而藉佛慈興接誘

  時有小靜上座答曰。

  幻人興幻幻輪圍  幻業能招幻所治

  不了幻生諸幻苦  覺知如幻幻無爲

  二靜上座並終于本山。今國清寺遺蹤在焉。

  前福州長慶院慧棱禅師法嗣。

  泉州招慶院道匡禅師潮州人也。自棱和尚始居招慶。師乃入室參侍。暨棱和尚召入長樂府盛化于西院。師繼踵住于招慶。學衆如故。師上堂曰。聲前薦得孤負平生。句後投機殊乖道體。爲什麼如此。大衆且道。從來合作麼生。又謂衆曰。招慶今夜與諸人一時道卻。還委落處麼。時有僧出曰。大衆一時散去還稱師意也無。師曰。好與拄杖。僧禮拜。師曰。雖有盲龜之意。且無曉月之程。僧曰。如何是曉月之程。師曰。此是盲龜之意。問如何是沙門行。師曰。非行不行。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蚊子上鐵牛。問如何是在匣劍。師良久。僧罔措。師曰。也須感荷招慶始得。問如何是提宗一句。師曰。不得昧著招慶。其僧禮拜起。師又曰不得昧著招慶。囑汝作麼生是提宗一句。僧無對。問文殊劍下不承當時如何。師曰。未是好手人。僧曰。如何是好手人。師曰。是汝話墮也。問如何是招慶家風。師曰。甯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問如何是南泉一線道。師曰。不辭向汝道恐較中更較去。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七顛八倒。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僧曰悲華剖拆以領尊慈。從上宗乘事如何。師曰。恁麼須得汝親問始得。師問僧。什麼處去來。僧曰。劈柴來。師曰。還有劈不破底也無。僧曰有。師曰。作麼生是劈不破底。僧無語。師曰。汝若道不得問我。我與汝道。僧曰。作麼生是劈不…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