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卻)。
連州地藏院慧慈明識大師。僧問。既是地藏院爲什麼塑熾盛光佛。師曰。過在什麼處。問如何是地藏境。師曰。無人不遊。
英州大容諲禅師。師上堂僧問。天賜六铢披挂後。將何報答我皇恩。師曰。來披叁事衲。歸挂六铢衣。問如何是大容水。師曰。還我一滴來。問當來彌勒下生時如何。師曰。慈氏宮中叁春草。問如何是真空。師曰。拈卻拒陽。曰如何是妙用。師乃握拳。僧曰。真空妙用相去幾何。師以手撥之。問長蛇偃月即不問。匹馬單槍時如何。師曰。麻江橋下會麼。曰不會。師曰。聖壽寺前。問既是大容爲什麼趁出僧。師曰。大海不容塵。小豁多搕(鳥合切)鲣(私盍切)問如何是古佛一路。師指地。僧曰。不問遮個。師曰去。師與一老宿相期去別處。尋卻因事不去。老宿曰。佛無二言。師曰。法無一向。
廣州羅山崇禅師。僧問。如何是大漢國境。師曰玉狗吠時天未曉。金雞啼後五更初。問丹霞訪居士女子不攜籃時如何。師曰。也要到遮裏一轉。問如何是羅山境。師曰。布水千尋。
韶州雲門寶和尚。師上堂示衆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還有揀擇麼珍重。
郢州臨溪竟脫和尚。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明眼人笑汝。問如何是法身。師曰。四海五湖賓。問如何是本來人。師曰。風吹滿面塵。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富有多賓客。曰見後如何。師曰。貧窮絕往還。問如何是佛。師曰。十字路頭。曰如何是法。師曰。叁家村裏。曰佛之與法是一是二。師曰。露柱渡叁江。猶懷感恨長。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複州城。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龍興寺。
廣州華嚴慧禅師。僧問。承古人有言。妄心無處即菩提。正當妄時還有菩提也無。師曰。來音已照。僧曰。不會。師曰。妄心無處即菩提。
韶州舜峰韶和尚。初問雲門和尚。寶月爲什麼于此分輝。雲門曰。千光同照。師曰。謝和尚指示。雲門曰。見什麼。僧正入師方丈乃曰。方丈得恁麼黑。師曰。老鼠窟。僧正曰。放貓兒入好。師曰。試放看。僧正無對。師拊掌笑。師與老宿渡江次。師取錢與渡子。老宿曰。囊中若有青銅片。師揖曰。長老莫笑。
隋州雙泉山師寬明教大師。師上堂舉拂子曰。遮個接中下之人。時有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師曰。打鼓爲叁軍。問向上宗乘如何舉唱。師曰。不敢。曰恁麼即含生有望。師曰。腳下水深淺。問凡有言句盡落有無。不落有無如何。師曰。東弗于代。曰遮個猶落有無。師曰。支過雪山西。僧問洞山。如何是佛。洞山雲。麻叁斤。師聞之乃曰。向南有竹向北有木。師後住智門。僧問。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寺如何。師曰。不入遮個野狐群隊。問如何是定。師曰。蝦蟆跳不出鬥。曰如何出得去。師曰。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問北鬥裏藏身意旨如何。師曰。雞寒上樹鴨寒入水。問豎起杖子意旨如何。師曰一葉落知天下秋。師後終于智門。
英州觀音和尚因穿井。僧問。井深多少。師曰。沒汝鼻孔。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英州觀音。曰見後如何。師曰。英州觀音。問如何是觀音妙智力。師曰。風射破窗。
韶州林泉和尚。僧問。如何是林泉主。師曰。岩下白石。曰如何是林泉家風。師曰。迎賓待客。問如何是道。師曰。迢迢。曰學人便領會時如何。師曰。久久忘緣者。甯懷去住情。
韶州雲門煦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今是什麼意。僧曰。恰是。師乃喝去。
益州青城香林院澄遠禅師。初住西川導江縣迎祥寺天王院(時謂水精宮)僧問。美味醍醐爲什麼變成毒藥。師曰。導江紙。問見色便見心時如何。師曰。適來什麼處去來。曰心境俱亡時如何。師曰。開眼坐睡。師後住青城香林。僧問。北鬥裏藏身意如何。師曰。月似彎弓少雨多風。問如何是諸佛心。師曰。清即始終清。曰如何領會。師曰。莫受人謾好。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蹋步者誰。問如何是和尚妙藥。師曰。不離衆味。曰吃者如何。師曰。咂啖看。問如何是室內一燈。師曰。叁人證龜成鄨。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臘月火燒山。問大衆雲集請師施設。師曰。叁不待兩。問如何是學人時中事。師曰。恰恰。問如何是玄。師曰。今日來明日去。曰如何是玄中玄。師曰。長連床上。問如何是香林一脈泉。師曰。念無間斷。曰飲者如何。師曰。隨方鬥秤。問如何是衲僧正眼。師曰。不分別。曰照用事如何。師曰。行路人失腳。問萬機俱泯迹方識本來人時如何。師曰。清機自顯。曰恁麼即不別人。師曰。方見本來人。問魚遊陸地時如何。師曰。發言必有後救。僧曰。卻下碧潭時如何。師曰。頭重尾輕。問但有言句盡是賓。如何是主。師曰。長安城裏。曰如何領會。師曰。千家萬戶。
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二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叁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師第七世下韶州雲門山文偃禅師法嗣下叁十六人
南嶽般若啓柔禅師 筠州黃檗法濟禅師
襄州洞山守初大師 信州康國耀和尚
潭州谷山豐禅師 穎州羅漢匡果禅師
朗州滄溪璘和尚 筠州洞山清禀禅師
蕲州北禅寂和尚 洪州泐潭道謙禅師
廬州南天王永平禅師 湖南永安朗禅師
湖南潭明和尚 金陵清涼明禅師
金陵奉先深和尚 西川青城乘和尚
潞府妙勝臻禅師 興元普通封和尚
韶州燈峰和尚 韶州大梵圓和尚
澧州藥山圓光禅師 信州鵝湖雲震禅師
廬山開先清耀禅師 襄州奉國清海禅師
韶州慈光和尚 潭州保安師密禅師(已上二十六人見錄)
洪州雲居山融禅師 衡州大聖寺守賢禅師
廬州北天王徽禅師 郢州芭蕉山弘義禅師
眉州福化院光禅師 廬州東天王廣慈禅師
信州西禅欽禅師 江州慶雲真禅師
筠州洞山凜禅師 韶州雙峰慧真大師(已上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隨州雙泉山永禅師法嗣一人 廣州大通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臺州瑞岩師彥禅師法嗣二人
南嶽橫龍和尚 溫州瑞峰院神祿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懷州玄泉彥禅師法嗣五人
鄂州黃龍誨機大師 洛京柏谷和尚
池州和龍和尚 懷州玄泉第二世和尚
潞府妙勝玄密禅師(已上五人見錄)
福州羅山道閑禅師法嗣十九人
洪州大甯隱微禅師 婺州明招德謙禅師
衡州華光範禅師 福州羅山紹孜禅師
西川慧禅師 建州白雲令弇禅師
虔州天竺義證禅師 吉州清平惟曠禅師
婺州金柱義昭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湖南道吾山從盛禅師 福州羅山義因禅師
灌州靈岩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福州興聖重滿禅師 潭州寶應清進禅師(已上十六人見錄)
漢州綿竹縣延慧禅師 潭州龍會山鑒禅師
安州穆禅師(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安州白兆山志圓禅師法嗣十叁人
朗州大龍山智洪禅師 襄州白馬山行霭禅師
郢州大陽山行沖禅師 安州白兆山懷楚禅師
蕲州四祖山清皎禅師 蕲州叁角山志操禅師
晉州興教師普禅師 蕲州叁角山真鑒禅師(已上八人見錄)
郢州興陽山和尚 郴州東禅玄偕禅師
新羅國慧雲禅師 安州慧日院玄谔禅師
京兆大秦寺彥賓禅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藤霞和尚法嗣二人
澧州藥山第七世和尚(一人見錄) 潭州雲蓋山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洪州鳳樓山同安常察禅師法嗣一人
袁州仰山良供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吉州禾山無殷禅師法嗣五人
廬山永安慧度禅師 撫州曹山義崇禅師
吉州禾山契雲禅師 漳州保福和尚
洪州翠嚴師陰禅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雲蓋山景和尚法嗣叁人
衡嶽南臺藏禅師 幽州潭柘水從實禅師
潭州雲蓋山證覺禅師(叁人見錄)
廬山歸寂寺澹權禅師法嗣二人
鄂州黃龍蘊和尚 壽州泊山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廬山歸宗懷恽禅師法嗣二人
歸宗第四世弘章禅師(一人見錄) 歸宗寺岩密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池州嵇山章禅師法嗣一人
隋州雙泉山道虔禅師(一人見錄)
洪州雲居山懷嶽禅師法嗣五人
揚州風化院令崇禅師 澧州藥山忠彥禅師
梓州龍泉和尚(已上叁人見錄) 雲居山住緣和尚
雲居山住滿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撫州荷玉山光慧禅師法嗣一人
荷玉山福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筠州洞山道延禅師法嗣二人
筠州上藍慶禅師(一人見錄) 洞山敏禅師第五世(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撫州金峰從志大師法嗣二人
洪州大甯神降禅師 澧州藥山彥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襄州鹿門山處真禅師法嗣六人
益州崇真和尚 鹿門山第二世潭和尚
襄州谷隱智靜大師 廬山佛手岩行因禅師(已上四人見錄)
襄州靈溪山明禅師 洪州大安寺真上坐(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撫州曹山慧霞禅師法嗣叁人
嘉州東汀和尚(一人見錄)
雄州華嚴正慧大師
泉州招慶院堅上座(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華州草庵法義禅師法嗣一人
泉州龜洋慧忠禅師(一人見錄)
潭州報慈藏嶼禅師法嗣一人
益州聖興寺存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襄州含珠山審哲禅師法嗣六人
洋州龍穴山和尚 唐州大乘山和尚
襄州延慶歸曉大師
襄州含珠山真和尚(已上四人見錄)
含珠山璋禅師
第二世含珠山偃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鳳翔府紫陵匡一大師法嗣叁人
並州廣福道隱禅師 紫陵第二世微禅師
興元府大浪和尚(已上叁人見錄)
洪州同安威禅師法嗣二人
陳州石鏡和尚(一人見錄)
中同安志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襄州石門山獻禅師法嗣一人
石門山第二世慧徹禅師(一人見錄)
襄州廣德義和尚法嗣叁人
襄州廣德第二世延和尚(一人見錄)
荊州上泉和尚
廣德周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京兆香城和尚法嗣一人
鄧州羅紋和尚(一人無機…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