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和尚家風。師曰。開門作活。僧雲。忽遇賊來又怎麼生。師曰然。有新到僧參。師揭簾以手作除帽子勢。僧擬欲近前。師雲。賺殺人。師因事而有頌曰。
虎頭生角人難措 石火電光須密布
假饒烈士也應難 蒙底那能解差互
潭州谷山和尚。僧問。省要處乞師一言。師乃起去。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曰。爾向什麼處覓曰挂角後如何。師曰走。
湖南浏陽道吾山從盛禅師。師初住高安龍回。有僧問。如何是觌面事。師曰。新羅國去也。問如何是龍回家風。師曰。縱橫射直。問如何是靈源。師曰。嫌什麼。曰近者如何。師曰。如人飲水。問窮子投師乞師拯濟。師曰。莫是屈著汝麼。曰爭奈窮何。師曰。大有人見。
福州羅山義因禅師。師上堂示衆曰。若是宗師門下客必不怪于羅山。珍重。僧問。承古人有言。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曹溪即不問。如何是羅山路。師展兩手。僧曰。恁麼即一路得通諸路亦然。曰什麼諸路。僧近前立。師曰。靈鶴煙霄外鈍鳥不離窠。問承教中有言。須法身萬象俱寂。隨智用萬象齊生。如何是萬象俱寂。師曰。有什麼。曰如何是萬象齊生。師曰。繩床椅子。
灌州靈岩和尚。僧問。如何是道中寶。師曰。地傾東南天高西北。曰學人不會。師曰。落照機前異。師頌石鞏接叁平曰。
解擘當胸箭 因何只半人
爲從途路曉 所以不全身
吉州匡山和尚。師有示徒頌曰。
匡山路 匡山路 岩崖險峻人難措
遊人擬議隔千山 一句分明超佛祖
又有白牛頌曰。
我有古壇真白牛 父子藏來經幾秋
出門直透孤峰頂 回來暫跨虎溪頭
福州興聖重滿禅師。上堂示衆曰。觌面分付不待文宣。對眼投機喚作參玄上士。若能如此所以宗風不墜。僧問。如何是宗風不墜底句。師曰。老僧不忍。問昔日靈山會裏。今朝興聖筵中。和尚親傳如何舉唱。師曰。欠汝一問。
潭州寶應清進禅師僧問如何是實相師曰沒卻汝問至理無言如何通信師曰千差萬別曰得力處乞師指示師曰瞌睡漢。
前安州白兆山志圓禅師法嗣。
朗州大龍山智洪弘濟大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即汝是。曰如何領會。師曰。更嫌缽盂無柄那。問如何是微妙。師曰。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床邊。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懊惱叁春月不及九秋光。
襄州白馬山行霭禅師。僧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問如何是白馬正眼。師曰。向南看北鬥。
郢州大陽山行沖禅師(第一世住)僧問。如何是無盡藏。師良久。僧無語。師曰。近前來。僧才近前。師曰去。
安州白兆山竺幹院懷楚禅師(第二世住)僧問。如何是句句須行玄路。師曰。沿路直到湖南。問如何是師子兒。師曰。德山嗣龍潭。問如何是和尚爲人一句。師曰。與汝素無冤仇。一句元在遮裏。曰未審在什麼方所。師曰。遮鈍漢。
蕲州四祖山清皎禅師福州人也。姓王氏。初住郢州大陽山爲第二世。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楷師岩畔祥雲起。寶壽峰前震法雷。師次住安州慧日院。後遷止蕲州四祖山爲第一世。年七十時遺偈雲。
吾年八十八 滿頭垂白發
颙颙鎮雙峰 明明千江月
黃梅揚祖教 白兆承宗訣
日日告兒孫 勿令有斷絕
淳化四年癸巳八月二十叁日入滅。年八十八。
蕲州叁角山志操禅師(第叁世住)僧問。教法甚多宗歸一貫。和尚爲什麼說得許多周遊者也。師曰。爲爾周遊者也。曰請和尚即古即今。師以手敲繩床。
晉州興教師普禅師。僧問。盈龍宮溢海藏真诠即不問。如何是教外別傳底法。師曰。眼裏耳裏鼻裏。曰只此便是否。師曰。是什麼。僧咄。師亦咄。問僧。近離什麼處。曰下寨。師曰。還逢著賊麼。曰今日捉下。師曰。放汝叁十棒。
蕲州叁角山真鑒禅師(第四世住)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忽然行政令便見下堂階。
前潭州藤霞和尚法嗣。
澧州藥山和尚(第七世住)師上堂謂衆曰。夫學般若菩薩不懼得失。有事近前。時有僧問。藥山祖裔請師舉唱。師曰。萬機挑不出。曰爲什麼萬機挑不出。師曰。他緣岸谷。問如何是藥山家風。師曰。葉落不如初。問法雷哮吼時如何。師曰。宇宙不曾震。曰爲什麼不曾震。師曰。遍地娑婆未嘗哮吼。曰不哮吼底事如何。師曰。阖國無人知。
前潭州雲蓋山景和尚法嗣。
衡嶽南臺寺藏禅師。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師曰。不隔戶。問如何是南臺境。師曰。松韻拂時石不點。孤峰山下壘難齊。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岩前栽野果接待往來賓。曰恁麼即謝供養。師曰。怎生滋味。問如何是法堂。師曰。無壁落。問不顧諸緣時如何師良久。
幽州潭柘水從實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個中無紫早。曰如何是禅。師曰。不與白雲連。師問僧。作什麼來。曰親近來。師曰。任汝白雲朝嶽頂。爭奈青霄不展顔。
潭州雲蓋山證覺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四海不曾通。問如何是一塵含法界。師曰。通身體不圓。曰如何是九世刹那分。師曰。繁興不布彩。問如何是宗門中的的意。師曰。萬裏胡僧不入波瀾。
前廬山歸宗懷恽禅師法嗣。
歸宗寺弘章禅師(第四世住)僧問。學人有疑時如何。師曰。疑來多少時也。問小船渡大海時如何。師曰。較些子。曰如何得渡。師曰。不過來。問枯木生華時如何。師曰。把一朵來。問混然覓不得時如何。師曰。是什麼。
前池州嵇山章禅師法嗣。
隨州雙泉山道虔禅師。僧問。洪鍾未扣時如何。師曰。絕音響。曰扣後如何。師曰。絕音響。問如何是在道底人。師曰。無異念。問如何是希有底事。師曰。白蓮華向半天開。師後住安州法雲院示滅。
前洪州雲居第四世懷嶽禅師法嗣。
揚州風化院令崇禅師(第一世住)舒州宿松人。七歲出家。二十登戒。契緣于雲居懷嶽和尚。開法于信州鵝湖。廬州節帥周本于維揚西南隅創院請師居之。僧問如。何是敵國一著棋。師曰。下將來。問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師曰。把將一片來。
澧州藥山忠彥禅師(第八世住)僧問。教雲。諸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光明即不問如何是助發實相義。師曰。會麼。曰莫便是否。師曰。是什麼。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雲嶺龍昌月神風洞上泉。
梓州龍泉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在阇梨分上。問學人欲跳萬丈洪崖時如何。師曰。撲殺。
前筠州洞山道延禅師法嗣。
筠州上藍院慶禅師。初遊方問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雪峰以杖子敲師頭。師應諾。峰大笑。師後承洞山印解居于上藍。僧問如何是上藍無刃劍。師曰無。僧曰。爲什麼無。師曰。阇梨諸方有。
前襄州鹿門山處真禅師法嗣。
益州崇真和尚。僧問。如何是禅。師曰。澄潭釣玉兔。問如何是大人相。師曰。泥捏叁官土地堂。
襄州鹿門山第二世譚和尚志行大師。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師曰。南贍部洲北郁單越。曰恁麼則事同一家也。師曰。隔須彌在。問遠遠投師請師接。師曰。從什麼處來。曰江北來。師曰。南堂裏安下。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戌亥年生。
襄州谷隱智靜悟空大師。僧問。如何是和尚轉身處。師曰。臥單子下。問如何是道。師曰。鳳林關下。曰學人不會。師曰。直至荊南。問如何是指歸之路。師曰。莫用伊。曰還使學人到也無。師曰。什麼處著得汝。問靈山一會何異今時。師曰。不異如今。曰不異底事作麼生。師曰。如來密旨迦葉不傳。
廬山佛手岩行因禅師者雁門人也。未詳姓氏。早習儒學。一旦舍俗出家。志求真谛乃遊方。首谒襄陽鹿門山真禅師。師資道契。尋抵江淮登廬山。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深邃可叁丈余。師宴處其中。因號佛手岩和尚不度弟子。有鄰庵僧爲之供侍。常有異鹿錦囊鳥馴繞其側。江南國主李氏向仰。叁遣使征召不起。堅請就棲賢寺開法。不逾月潛歸岩室。僧問如何是對現色身。師豎起一指(法眼別雲。還有也未)一日示有微疾。謂侍僧曰。日將午吾去矣。侍僧方對。師下床行數步屹立而化。岩頂上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壽七十余。國主命畫工寫影。備香薪焚爇收遺骨塔于岩之陰。
前撫州曹山第二世慧霞禅師法嗣。
嘉州東汀和尚。僧問。如何是卻去底人。師曰。石女紡麻纑。曰如何是卻來底人。師曰。扇車關捸良計斷。
前華州草庵法義禅師法嗣。
泉州龜洋慧忠禅師本州仙遊縣人也。姓陳氏。九歲依本山出家。既具戒杖錫觀方谒草庵和尚。草庵問曰。何方而來。師曰。六眸峰來。草庵曰。還具六通否。師曰。患非重瞳。草庵然之。師回故山。屬唐武宗廢教例爲白衣。暨宣宗中興。師曰。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彌不具戒法。遂過中不食不宇而禅。乃述偈叁首曰。
雪後始谙松桂別 雲收方見濟河分
不因世主教還俗 那辨雞群與鶴群
多年塵事謾騰騰 雖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 滿頭留發候然燈
形容雖變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更讀善財巡禮偈 當時何處作沙門
師始從參禮以至返初示滅未嘗下山。葬于無了和尚塔之東隅二百步。目爲東塔。經數載其塔忽坼裂連階丈余。時主塔僧將發之。于夜宴寂中見西塔定身言曰。吾之遺質既勞汝重瘗。今東塔不煩更出也。塔主禀乎靈感召檀信重修補嚴飾。逮今香燈不絕。時謂陳沈二真身是也。其無了禅師嗣馬祖事迹。廣如別章。
前襄州含珠山審哲禅師法嗣。
洋州龍穴山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騎虎唱巴歌。問大善知識爲什麼卻與土地燒錢。師曰。彼上人者難爲酬對。
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問如何是四面上事。師曰。升子裏勃跳鬥子內轉身。
襄州鳳山延慶院歸曉慧廣大師。僧問。言語道斷時如何師曰兩重公案。曰如何領會。師曰。分明舉似洞山問如何是鳳山境。師曰。好生看取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識麼。
襄州含珠山真和尚(第叁世住)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