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今也。未曾有纖豪間斷相。無時無節長時拶定上座無通氣處。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識。放光動地觸處露現。實無絲頭許法可作隔礙。如今因什麼卻不會。特地生疑去。無事不用久立。僧問。優昙華坼人皆睹。般若家風賜一言。師曰。不因上座問不曾舉似人。曰恁麼即般若雄峰讵齊今古。師曰。也莫錯會。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爲什麼百鳥銜華。師曰。汝什麼處見。曰見後爲什麼不銜華。師曰。且領話好。問靈山一會迦葉親聞。未審今日一會何人得聞。師曰。汝試舉迦葉聞底看。曰恁麼即迦葉親聞去也。師曰。亂道作麼。師自述真贊曰。
真兮廖廓 郢人圖艭
嶽聳雲空 澄潭月躍
廬山歸宗寺法施禅師策真。曹州人也。姓魏氏本名慧超。升淨慧之堂。問如何是佛。淨慧曰。汝是慧超。師從此信入。其語播于諸方。初自廬山余家峰請下住歸宗。上堂示衆曰。諸上座。見聞覺知只可一度。只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麼與諸上座說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我向汝道即別有也。問如何是歸宗境。師曰。是汝是什麼。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出去。問國王請命大啓法筵。不落見聞請師速道。師曰。閑言語。曰師意如何。師曰。又亂說。問承教有言。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塵刹即不問。如何是報佛恩。師曰。汝若是即報佛恩。問無情說法大地得聞獅子吼時如何。師曰。汝還聞麼。曰恁麼即同無情也。師曰。汝不妨會。問古人以不離見聞爲宗。未審和尚以何爲宗。師曰。此問甚好。曰猶是叁緣四緣。師曰。莫亂道。師次住金陵奉先寺。未幾複遷止報恩道場。太平興國四年歸寂。
洪州鳳棲山同安院紹顯禅師。僧問。王恩降旨師親受熊耳家風乞一言。師曰。已道了也。問千裏投師請師一接。師曰。好入處。雲蓋山僧乞瓦造殿。有官人問。既是雲蓋何用乞瓦。無對。師代曰。罕遇奇人。
江州廬山棲賢寺慧圓禅師。上堂示衆曰。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一生參學事畢。何用更到遮裏來。雖然如此也勞上座一轉。無事珍重。僧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未審古人意旨如何。師曰。大衆一時會取。又上堂有僧擬問。師乃指其僧曰。住住。其僧進步問。從上宗乘請師舉唱。師曰。前言不構後語難追。曰未審今日事如何。師曰。不會人言語。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好。問如何是棲賢境。師曰。入得叁門便合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欠少。問祖燈重耀不吝慈悲更垂中下。師曰。委得麼。曰恁麼即方便門已開。師曰。也賺。
洪州觀音院從顯禅師泉州莆田人也。少依本邑石梯山出家具戒。參法眼受記。初住升州妙果院。後住茲院參學頗衆。師上堂衆集。良久謂曰。文殊深贊居士。未審居士受贊也無。若受贊何處有居士耶。若不受贊文殊不可虛發言。大衆作麼生會。若會真個衲僧。時有僧問。居士默然文殊深贊此意如何。師曰。汝問我答。曰恁麼人出頭來又作麼生。師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僧問。如何是觀音家風。師曰。眼前看取。曰忽遇作者來作麼生見待。師曰。貧家只如此, 未必便言歸。問久負沒弦琴請師彈一曲。師曰。作麼生聽。其僧側耳。師曰。賺殺人。師謂衆曰。盧行者當時大庾嶺頭爲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惡。還我明上座本來面目來。觀音今日不恁麼道。還我明上座來。恁麼道是曹溪子孫。若是曹溪子孫。又爭合除卻四字。若不是又過在什麼處試出來商量看。良久師又曰。此一衆真行腳人也。珍重。太平興國八年九月中。師謂檀那袁長史曰。老僧叁兩日間歸鄉去。袁曰。和尚尊年何更思鄉。師曰。歸鄉圖得好鹽吃。袁不測其言。翌日師不疾而坐亡。壽七十有八。袁長史建塔于西山。
盧州長安院延規禅師。僧問。如何是庵中主。師曰。到諸方但道從長安來。師化緣將畢。以住持付門人辯實接武說法。乃歸本院西堂示滅。
常州正勤院希奉禅師蘇州人也。姓謝氏。住本院爲第二世。初上堂示衆曰。古聖道。圓同太虛無欠無余。又雲。一一法一一宗。衆多法一法宗。又道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雲。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據此說話屈滯久在叢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須體道。人身難得正法難聞。莫同等閑。施主衣食不易消遣。若不明道個個盡須還他。上座要會道麼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什麼處得遮個消息。問如何是諸法空相。師曰。山河大地。問僧衆雲集請師舉唱宗乘。師曰。舉來久矣。問佛法付囑國王大臣。今日正勤將何付囑。師曰。萬歲萬歲。問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識。如何得山河大地爲善知識去。師曰。汝喚什麼作山河大地。師如何是合道之言。師曰。汝問我答。問靈山會上迦葉親聞。未審今日誰人得聞。師曰。迦葉親聞個什麼。問古佛道場學人如何得到。師曰。汝今在什麼處。問如何是和尚圓通。師敲禅床叁下。問如何是脫卻根塵。師曰。莫妄想。問人王法王是一是二。師曰。人王法王。問如何是諸法寂滅相。師曰。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問如何是未曾生底法。師曰。汝爭得知。問無著見文殊爲什麼不識。師曰。汝道文殊還識無著麼。問得意誰家新曲妙。正勤一句請師宣。師曰。道什麼。曰豈無方便也。師曰。汝不會我語。
洛京興善棲倫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向汝恁麼道即得。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適來猶記得。因宮師致政李公繼勳終世。有僧問。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未審宮師李公向什麼處去也。師曰。恰被汝問著。曰恁麼即虛申一問。師曰。汝不妨靈利。
洪州武甯嚴陽新興齊禅師。僧問。如何得出叁界去。師曰。汝還信麼。曰信即深信乞和尚慈悲。師曰。只此信心亘古亘今。快須究取何必沈吟。要出叁界叁界唯心。師因雪謂衆曰。諸上座還見雪麼。見即有眼。不見無眼。有眼即常。無眼即斷。恁麼會得佛身充滿。僧問。學人辭去泐潭。乞和尚示個入路。師曰。好個入路。道心堅固。隨衆參請。隨衆作務。要去即去。要住即住。去之與住更無他故。若到泐潭不審馬祖。
潤州慈雲匡達禅師僧問。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曰作麼生。師曰。不好。
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五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六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師第九世下至第十一世第九世下
金陵清涼文益禅師法嗣下叁十叁人
蘇州薦福紹明禅師 澤州古賢謹禅師
宣州興福可勳禅師 洪州上藍守讷禅師
撫州覆船和尚 杭州奉先法瑰禅師
廬山化城慧朗禅師 杭州永明道鴻禅師
高麗靈鑒禅師 荊門上泉和尚
廬山大林僧遁禅師 池州仁王緣勝禅師
廬山歸宗義柔禅師(已上一十叁人見錄)
泉州上方慧英禅師 荊州護國邁禅師
饒州芝嶺照禅師 廬山歸宗師慧禅師
廬山歸宗省一禅師 襄州延慶通性大師
廬山歸宗夢欽禅師 洪州舍利玄闡禅師
洪州永安明禅師 洪州禅溪可莊禅師
潭州石霜爽禅師 江西靈山和尚
廬山佛手岩因禅師 金陵保安止和尚
升州華嚴幽禅師 袁州木平道達禅師
洪州大甯道邁禅師 楚州龍興德賓禅師
鄂州黃龍仁禅師
洪州西山道聳禅師(已上二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襄州清溪洪進禅師法嗣二人
相州天平山從漪禅師
廬山圓通緣德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金陵清涼休複禅師法嗣二人
金陵奉先慧同禅師(一人見錄)
廬山寶慶庵道習禅師(一人無語句不錄)
撫州龍濟山紹修禅師法嗣一人
河東廣原和尚(一人見錄)
衡嶽南臺守安禅師法嗣二人
襄州鹫嶺善美禅師(一人見錄)
安州慧日院明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漳州報劬院玄應禅師法嗣一人
報劬第二世仁義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漳州隆壽無逸禅師法嗣一人
漳州隆壽法骞禅師(一人見錄)
廬山歸宗道诠禅師法嗣一人
筠州九峰義诠禅師(一人見錄)
眉州黃龍繼達禅師法嗣一人
第二世黃龍和尚(一人見錄)
朗州梁山緣觀禅師法嗣一人
郢州大陽山警玄禅師(一人見錄)
第十世天臺山德韶國師法嗣四十九人
杭州永明寺延壽禅師
溫州大甯可弘禅師
蘇州長壽朋彥大師
杭州五雲山志逢大師
杭州報恩法端禅師 杭州報恩紹安禅師
福州廣平守威禅師 杭州報恩永安禅師
廣州光聖師護禅師 杭州奉先清昱禅師
天臺普聞智勤禅師 溫州雁蕩願齊禅師
杭州普門希辯禅師 杭州光慶遇安禅師
天臺般若友蟾禅師 婺州智者全肯禅師
福州玉泉義隆禅師 杭州龍冊曉榮禅師
杭州功臣慶蕭禅師 越州稱心敬琎禅師
福州嚴峰師術禅師 潞州華嚴慧達禅師
越州清泰道圓禅師 杭州九曲慶祥禅師
杭州開化行明大師 越州開善義圓禅師
溫州瑞鹿遇安禅師 杭州龍華慧居禅師
婺州齊雲遇臻禅師
溫州瑞鹿寺本先禅師(已上叁十人見錄)
杭州報恩德謙禅師 杭州靈隱處先禅師
天臺善建省義禅師 越州觀音安禅師
婺州仁壽澤禅師 越州雲門重曜禅師
越州大禹榮禅師 越州地藏瓊禅師
杭州靈隱紹光禅師 杭州龍華紹銮禅師
越州碧泉行新禅師 越州象田默禅師
潤州登雲從堅禅師 越州觀音朗禅師
越州諸暨五峰和尚 越州何山道孜禅師
越州大禹自廣禅師 筠州黃檗師逸禅師
蘇州瑞光清表禅師(已上一十九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報恩寺慧明禅師法嗣一人
福州保明道誠大師(一人見錄)
金陵報慈道場文遂導師法嗣五人
常州齊雲慧禅師 洪州雙嶺祥禅師
洪州觀音真禅師 洪州龍沙茂禅師
洪州大甯獎禅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永明道潛禅師法嗣叁人
杭州千光王瑰省禅師
衡州鎮境志澄大師
明州崇福慶祥禅師(已上叁人見錄)
杭州靈隱清聳禅師法嗣九人
杭州功臣院道慈禅師
秀州羅漢願昭禅師
處州報恩師智禅師 衡州瀔甯可先禅師
杭…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