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96

  ..續本文上一頁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禅師延壽。余杭人也。姓王氏。總角之歲歸心佛乘。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誦之。感群羊跪聽。年二十八爲華亭鎮將。屬翠岩永明大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放令出家。禮翠岩爲師。執勞供衆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無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尋往天臺山天柱峰九旬習定。有鳥類尺鷃巢于衣褶中。暨谒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密受記。初住明州雪窦山學侶臻湊(鹹平元年賜額曰資聖寺)師上堂曰。雪窦遮裏迅瀑千尋不停纖粟。奇岩萬仞無立足處。汝等諸人向什麼處進步。時有僧問。雪窦一徑如何履踐。師曰。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冰。建隆元年忠懿王請入居靈隱山新寺爲第一世。明年複請住永明大道場爲第二世。衆盈二千。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曰謝師指示。師曰。且喜勿交涉。師有偈曰。

  欲識永明旨  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  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爲什麼不會永明家風。師曰。不會處會取。曰不會處如何會。師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問成佛成祖亦出不得。六道輪回亦出不得。未審出個什麼不得。師曰。出汝問處不得。問承教有言。一切諸佛及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曰如何受持。師曰。若欲受持者應須用眼聽。問如何是大圓鏡。師曰。破砂盆。師居永明道場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開寶七年入天臺山度戒約萬余人。常與七衆受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算。六時散華。行道余力念法華經一萬叁千部。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播于海外。高麗國王覽師言教。遣使赍書敘弟子之禮。奉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數珠金澡罐等。彼國僧叁十六人親承印記。前後歸本國各化一方。以開寶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衆跏趺而亡。明年正月六日塔于大慈山。壽七十二。臘四十二。太宗皇帝賜額曰壽甯禅院。

  溫州大甯院可弘禅師。僧問。如何是正真一路。師曰。七顛八倒。曰恁麼即法門無別去也。師曰。我知汝錯會去。問皎皎地無一絲頭時如何。師曰。話頭已墮。曰乞師指示。師曰。適來亦不虛設。問向上宗乘請師舉揚。師曰。汝問太遲生。曰恁麼即不仙陀去也。師曰。深知汝恁麼去。

  蘇州安國長壽院朋彥大師永嘉人也。姓秦氏本州開元寺受業。初參婺州金鱗寶資和尚。後因慧明禅師激發而歸于天臺之室悟正法眼。自此隨緣闡法盛化。姑蘇節帥錢仁奉禮重創院請轉*輪。本國賜紫衣。署廣法大師。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四棱塌地。問如何是絕絲豪底法。師曰。山河大地。曰恁麼則即相而無相也。師曰。也是狂言。問如何是徑直之言。師曰。千迂萬曲曰恁麼即無不總是也。師曰。是何言欤。問如何是道。師曰。跛涉不易。師建隆二年辛酉以住持付門人法齊繼世說法。即其年四月六日示滅。壽四十九。臘叁十五。

  杭州五雲山華嚴道場志逢大師余杭人也。生惡葷血膚體香潔。幼歲出家于本邑東山朗瞻院。依年受具。通貫叁學了達性相。嘗夢升須彌山睹叁佛列坐。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唯不識第叁佛。但仰視而已。時釋迦示之曰。此是彌勒補處師子月佛。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天福中遊方抵天臺山雲居道場參國師。賓主緣契頓發玄秘。一日因入普賢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師問曰。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師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唯一小過耳。師曰。何也。曰凡折缽水亦施主物。師每常傾棄非所宜也。言訖而隱。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積久因致脾胃疾。十載方愈(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並宜鳴指默念咒發施心而傾棄之)吳越國王向其道風。召賜紫署普覺大師。初命住臨安功臣院。玄侶輻湊。師上堂曰。諸上座舍一知識而參一知識。盡學善財南遊之式樣也。且問上座。只如善財禮辭文殊擬登妙峰山谒德雲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雲卻于別峰相見。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別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諸上座即今簇著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此處是妙峰是別峰。脫或從此省去。可謂不孤負老僧。亦常見德雲比丘。未嘗刹那相舍離。還信得及麼。僧問。叢林舉唱曲爲今時。如何是功臣的的意。師曰。見麼。曰恁麼即大衆鹹欣也。師曰。將謂師子兒。問佛佛授手祖祖傳心。未審和尚傳個什麼。師曰。汝承當得麼。曰學人承當不得。還別有人承當得否。師曰。大衆笑汝。問如何是如來藏。師曰。恰問著。問如何是諸佛機。師曰。道是得麼。師一日上堂良久曰。大衆看看。便下座歸方丈。開寶初忠懿王創普門精舍。叁請住持再揚宗要。即普門第一世。師上堂曰。古德爲法行腳實不憚勤勞。如雪峰和尚叁回到投子九度上洞山。盤桓往返尚求個入路不得。看汝近世參學人。才跨門來便待老僧接引指掌說禅。且汝欲造玄極之道。豈同等閑。況此事悟亦有時。躁求焉得。汝等要知悟時麼。如今各且下去堂中靜坐。直待仰家峰點頭。老僧即爲汝分說。時有僧出曰。仰家峰點頭也請師說。師曰。大衆且道。此僧會老僧語不會老僧語。其僧禮拜。師曰。今日偶然失鑒。問如何是普門家風。師曰。幾人觀不足。曰如何是普門境。師曰。汝到處且問家風了休。師開寶四年固辭國主。稱年老願依林泉頤養。時大將淩超以五雲山新創華嚴道場。奉施爲終老之所。雍熙二年乙酉十一月忽示疾。二十五日命侍僧辦香水盥沐跏趺而坐。良久告寂。壽七十七。臘五十八。塔曰寶峰常照。

  杭州報恩光教寺慧月禅師法端(第叁世住)師上堂曰。數夜與諸上座東語西話猶未盡其源。今日與諸上座大開方便一時說卻。還願樂也無。久立珍重。僧問。學人恁麼上來請師接。師曰。不接。曰爲什麼不接。師曰。爲汝太靈利。

  杭州報恩光教寺通辯明達禅師紹安(第四世住)師上堂曰。一句染神萬劫不朽。今日爲諸上座舉一句。分明記取珍重。僧問。大衆側聆請師不吝。師曰。奇怪。曰恁麼即今日得遇于師也。師曰。是何言欤。師有時示衆曰。幸有樓臺匝地常提祖印。不妨諸上座參取。久立珍重。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切處見成。曰恁麼即亘古亘今也。師曰。莫閑言語。

  福州廣平院守威宗一禅師福州侯官人也。西峰山受業。參天臺得旨。國師授之法衣。時有僧問曰。太庾嶺頭提不起。如何傳授于師。師拈起衣曰。有人敢道天臺得麼。時吳越忠懿王向德命闡法住持。署于師名玄徒臻萃。上堂示衆曰。達磨大師雲。吾法叁千年後不移絲發。山僧今日不移達磨絲發。先達之者共相證明。若未達者不移絲發。僧問。洪鍾韻絕大衆臨筵。祖意西來請師提唱。師曰。洪鍾韻絕大衆臨筵。問古人雲。任汝千聖見我有天真佛。如何是天真佛。師曰。千聖是弟。問如何是廣平家風。師曰。誰不受用。師後遷住怡山長慶。上堂謂衆曰。不用開經作梵。不用展鈔牒科。還有理論處也無。設有理論處乃是方便之譚。宗乘事作麼生。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未曾有人答得。曰請師方便。師曰。何不更問。師後終于長慶。

  杭州報恩光教寺第五世住永安禅師溫州永嘉人也。姓翁氏。幼歲依本郡彙征大師出家。後唐天成中隨本師入國。吳越忠懿王命征爲僧正。師尤不喜俗務。擬潛往閩川投訪禅。會屬路岐難阻。遂回天臺山結茆而止。尋遇韶國師開示頓悟本心乃辭出山。征師聞于忠懿王。初命住越州清泰院。次召居上寺署正覺空慧禅師。師上堂曰。十方諸佛一時雲集。與諸上座證明。諸上座與諸佛一時證明。還信麼。切忌蔔度。僧問。四衆雲臻如何舉唱。師曰。若到諸方切莫錯舉。曰非但學人大衆有賴。師曰。禮拜著。僧問。五乘叁藏委者頗多。祖意西來乞師指示。師曰。五乘叁藏。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汝卻靈利。問如何是大作佛事。師曰。嫌什麼。曰恁麼即親承摩頂去也。師曰。何處見世尊。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汝過遮邊立。僧移步。師曰。會麼。曰不會。師示偈曰。

  汝問西來意  且過遮邊立

  昨夜叁更時  雨打虛空濕

  電影豁然明  不似蚰蜒急

  師開寶七年甲戌夏六月示疾。告衆爲別。時有僧問。昔日如來正法迦葉親傳。未審和尚玄風百年後如何體會。師曰。汝什麼處見迦葉來。曰恁麼即信受奉行不忘斯旨也。師曰。佛法不是遮個道理。言訖坐亡。壽六十四。臘四十四。既阇維而舌不壞。柔軟如紅蓮葉。今藏于普賢道場中。師以華嚴李長者釋論旨趣宏奧。因將合經成百二十卷雕印。遍行天下。

  廣州光聖道場師護禅師閩越人也。自天臺得法化行嶺表。國主劉氏待以師禮。創大伽藍請師居焉。署大義之號。僧問。昔日梵王請佛今日國主臨筵。祖嗣西來如何舉唱。師曰。不要西來。山僧已舉唱了也。曰豈無方便。師曰。適來豈不是方便。問國王叁請來坐光聖道場。未審和尚法嗣何方。師曰。一聲冬鼓萬戶齊窺。曰恁麼即天臺妙旨光聖親承也。師曰。莫亂道。問學人乍入叢林西來妙訣乞師指示。師曰。汝未入叢林我已示汝了也。曰如何領會。師曰。不要領會。

  杭州奉先寺清昱禅師永嘉人也。得法于天臺國師。吳越忠懿王召入問道。命軍使薛溫于西湖建大伽藍曰奉先。建大佛寶閣。延請師居之演暢宗旨。署圓通妙覺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高聲舉似大衆。師開寶中示滅于本寺。

  臺州天臺山紫凝普聞寺智勤禅師。僧問。如何是空手把鋤頭。師曰。但恁麼谛信。曰如何是步行騎水牛。師曰。汝自何來。師有頌示衆曰。

  今年五十五  腳未蹋寸土

  山河是眼睛  大海是我肚

  太平興國四年例試僧經業。山門老宿各寫法名。唯師不閑書劄。時通判李憲問禅師。世尊還解書也無。師曰。天下人知。至淳化初不疾命侍僧開浴。浴訖垂誡徒衆安坐而逝。塔于本山。叁年後門人遷塔。發龛睹師全身不散。容儀俨若髭發仍長。迎入新塔。

  溫州雁蕩山願齊禅師錢塘人也。姓江氏…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