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97

  ..續本文上一頁。少依水心寺紹岩禅師出家受具。初習智者教精研止觀圓融行門。後參天臺國師發明玄奧。乃住雁蕩山。開寶五年吳越王長子。于西關建光慶寺請師開法住持。仍于城下諸禅衆中訪求名行叁百人同入新寺。師上堂有僧問。夜月舒光爲什麼碧潭無影。師曰。作家弄影漢。其僧從東過西立。師曰。不唯弄影兼乃怖頭。師居之未幾固辭入山。太平興國中示滅。

  杭州普門寺希辯禅師蘇州常熟人也。幼出家禮本邑延福院啓祥禅師落發具戒。詣楞伽山聽律。尋谒天臺受心印。乾德初吳越忠懿王命住越州清泰院。署慧智禅師。開寶中複召入居普門寺(即第二世住)師上堂曰。山僧素乏知見。複寡聞持。頃雖侍坐于山中。和尚亦不蒙一句開示。以至今與諸仁者聚會。更無一法可相助發。何況能爲諸仁者。區別缁素商量古今。還怪得山僧麼。若有怪者且道。此人具眼不具眼。有賓主義無賓主義。晚學初機必須審細。時有僧問。如何是普門示現神通事。師曰。恁麼即阇梨怪老僧也。曰不怪時如何。師曰。汝且下堂裏思惟去。太平興國叁年吳越王入觐。師隨寶塔至見于滋福殿。賜紫號慧明大師。端拱中上言願還故裏。诏從之賜禦製詩。及忠懿王施金。于常熟本山院創磚浮圖七級高二百尺。功既就。至道叁年八月二十五日示疾而逝。壽七十七。臘六十叁。塔于院之西北隅。

  杭州光慶寺遇安禅師錢塘人也。姓沈氏。丱歲出家。于天臺華頂峰禮庵主重蕭披剃依年受具。尋遇本山韶國師密契宗旨。乾德中吳越忠懿王命住北關傾心院。又召入居天龍寺。開寶七年甲戌安僖王請于光慶寺攝衆。署善智禅師。初上堂有僧問。無價寶珠請師分付。師曰。善能吐露。曰恁麼即人人具足也。師曰。珠在什麼處。僧乃禮拜。師曰。也是虛言。問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師曰。深委此問。曰如何是賓。師曰。適來向汝道什麼。曰賓主道合時如何。師曰。其令不行。問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如何是吞萬象底光。師曰。大衆總見汝恁麼。問曰。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曰鹭倚雪巢猶可辨。光吞萬象事難明。師曰。謹退。問曰青山緣水處處分明。和尚家風乞垂一句。師曰。盡被汝道了也。曰未必如斯請師答話。師曰。不用閑言。又一僧方禮拜。師曰。問答俱備。僧擬伸問。師乃叱之。師有時示衆曰。欲識曹溪旨。雲飛前面山。分明真實個。不用別追攀。問承古德有言。井底紅塵生山頭波浪起。未審此意如何。師曰。若到諸方但恁麼問。曰和尚意旨如何。師曰。適來向汝道什麼。師又曰。古今相承皆雲。塵生井底浪起山頭。結子空華生兒石女。且作麼生會。莫是和聲送事就物呈心句裏藏鋒聲前全露麼。莫是有名無體異唱玄譚麼。上座自會即得古人意旨。不然既恁麼會不得合作麼生會。上座欲得會麼。但看泥牛行處陽焰翻波。木馬嘶時空華墜影。聖凡如此道理分明。何須久立珍重。太平興國叁年隨寶塔見于滋福殿。賜紫號朗智大師。淳化初還光慶舊寺。叁年九月二十一日歸寂。

  天臺山般若寺友蟾禅師錢塘臨安人也。幼歲出家。于本邑東山朗瞻院得度。聞天臺國師盛化。遠趨函丈密印心地。初命住雲居普賢院。僧侶鹹湊。吳越忠懿王署慈悟禅師。遷止上寺衆盈五百。僧問。鼓聲才動大衆雲臻。向上宗乘請師舉唱。師曰。虧汝什麼。曰恁麼即人人盡沾恩去也。師曰。莫亂道。雍熙叁年以山門大衆付受業弟子隆一繼踵開法。至淳化初示滅。歸葬于本山。

  婺州智者寺全肯禅師。初參天臺。天臺問。汝名什麼。曰全肯。天臺曰。肯個什麼。師乃禮拜。住後有僧問。有人不肯。師還甘也無。師曰。若人問我即向伊道。師太平興國中以住持付法嗣弟子紹忠繼世說法。尋于本寺歸寂。

  福州玉泉義隆禅師。上堂曰。山河大地盡在諸人眼睛裏。因什麼說會與不會。時有僧問曰。山河大地眼睛裏。師今欲更指歸誰。師曰。只爲上座去處分明。曰若不上來伸此問。焉知方便不虛設。師曰。依俙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杭州龍冊寺第五世住曉榮禅師溫州白鹿人也。姓鄧氏。幼依瑞鹿寺出家登戒。聞天臺國師盛化。遂入山參禮受心法。初住杭州富陽淨福院。後住龍冊寺。二處皆聚徒開法。僧問。祖祖相傳未審和尚傳阿誰。師曰。汝還識得祖未。僧慧文問。如何是真實沙門。師曰。汝是慧文。問如何是般若大神珠。師曰。般若大神珠分形萬億軀。塵塵彰妙體刹刹盡毗盧。問日用事如何。師曰。一念周沙界。日用萬般通。湛然常寂滅。常轉自家風。師一日坐妙善臺受大衆小參。有僧問。向上事即不問。如何是妙善臺中的的意。師曰。若到諸方分明舉似。曰恁麼即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師乃叱之。師淳化元年庚寅八月二十九日于秀州靈光寺淨土院歸寂。預告門人致書辭同道。壽七十一。臘五十六。

  杭州臨安縣功臣院慶蕭禅師。僧問。如何是功臣家風。師曰明暗色空。曰恁麼即諸法無生去也。師曰。汝喚什麼作諸法。師乃頌曰。

  功臣家風  明暗色空

  法法非異  心心自通

  恁麼會得  諸佛真宗

  越州稱心敬琎禅師。僧問。結束囊裝請師分付。師曰。莫諱。曰什麼處孤負和尚。師曰。卻是汝孤負我。師後遷住杭州保安院示滅。

  福州嚴峰師術禅師。初開堂升座。時有極樂和尚問曰。大衆颙望請震法雷。師曰。大衆還會麼還辨得麼。今日不異靈山。乃至諸佛國土天上人間總皆如是。亘古亘今常無變異。作麼生會無變異底道理。若會得所以道。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豪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于當念。問靈山一會迦葉親聞。今日嚴峰一會誰是聞者。師曰。問者不弱。問如何是文殊。師曰。來處甚分明。

  潞州華嚴慧達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問如何是華嚴境。師曰。滿目無形影。

  越州剡縣清泰院道圓禅師。僧問。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也。師曰。今日遷化。嶺中上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可向汝道庭前柏樹子。

  杭州九曲觀音院慶祥禅師余杭人也。姓沈氏。身長七尺余。辯才冠衆多聞強記。時天臺門下推爲傑出。僧問。險惡道中以何爲津梁。師曰。以此爲津梁。曰如何是此。師曰。築著汝鼻孔。

  杭州開化寺傳法大師行明。本州人也。姓于氏。少投明州雪窦山智覺禅師披剃。及智覺遷住永明大道場。有徒二千。王臣欽仰法化彌盛。師自天臺受記回永明。翼贊本師。海衆傾仰。開寶八年智覺歸寂。師遂住能仁寺。忠懿王又建大和寺(尋改名六和寺。後太宗皇帝賜號開化)延請住持二處。皆聚徒說法。僧問。如何是開化門中流出方便。師曰。日日潮音兩度聞。問如何是無盡燈。師曰。謝阇梨照燭。太宗皇帝賜紫衣師號。鹹平四年四月六日示滅。

  越州蕭山縣漁浦開善寺義圓禅師。僧問一年去一年來。方便門中請師開。師曰。分明記取。曰恁麼即昔時師子吼今日象王回。師曰。且喜勿交涉。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師福州人也。得法于天臺。又常閱首楞嚴了義。時謂之安楞嚴也。至道元年季春月將示滅。有法嗣弟子蘊仁侍坐。師乃說偈曰。

  不是嶺頭攜得事  豈從雞足付將來

  自古聖賢皆若此  非吾今日爲君裁

  師說偈付囑。以香水沐身易衣安坐。令舁棺至室。良久自入棺。經叁日門人與本寺瑜阇梨辄啓棺睹。師右脅吉祥而臥。四衆哀恸師乃再起上堂說法。及诃責垂誡曰。此度更啓吾棺者非吾之子。言訖複入棺長往。

  杭州龍華寺慧居禅師閩越人也。自天臺領旨。吳越忠懿王命住上寺。初開堂衆集定。師曰。從上宗乘到此如何言論。又如何舉唱。只如釋迦如來說一代時教。如瓶注水。古德尚雲。猶如夢事寱語一般。且道古德據什麼道理便恁麼道。還會麼。大施門開何曾擁塞。生凡育聖不漏纖塵。言凡則全凡。舉聖則全聖。凡聖不相待個個獨尊。所以道山河大地長時說法長時放光。地水火風一一如是。時有僧出禮拜。師曰。好個問頭如法問將來。僧方進前。師曰。又勿交涉也。僧問。諸佛出世放光動地。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話頭自破。異日上堂謂衆曰。龍華遮裏也只是拈柴擇菜。上來下去晨朝一粥。齋時一飯睡後吃茶。但恁麼參取珍重。僧問。學人未明自己。如何辨得淺深。師曰。識取自己眼。曰如何是自己眼。師曰。向汝道什麼。

  婺州齊雲山遇臻禅師越州人也。姓楊氏。幼歲依本州大善寺出家。年滿登具。預天臺之室親承印記。住齊雲山宴居。法侶鹹湊。僧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五六尺。其僧禮拜。師曰。塔倒也。問圓明了知爲什麼不因心念。師曰。圓明了知。曰何異心念。師曰。汝喚什麼作心念。師秋夕閑坐。偶成頌曰。

  秋庭肅肅風颾颾  寒星列空蟾魄高

  搘頤靜坐神不勞  鳥窠無端拈布毛

  其諸歌偈皆觸事而作。叁百余首流行見乎別錄。至道中卒于大善寺。

  溫州瑞鹿寺本先禅師溫州永嘉人也。姓鄭氏。幼歲于本州集慶院出家。納戒于天臺國清寺。得法于天臺韶國師。師初遇國師。國師導以非風幡動仁者心動之語。師即時悟解。後乃示徒曰。吾初學天臺法門諸下便薦。然千日之內四儀之中。似物礙膺。如仇同所。千日之後一日之中物不礙膺仇不同所。當下安樂頓覺前咎。乃述頌叁首。一非風幡動仁者心動。頌曰。

  非風幡動唯心動  自古相傳直至今

  今後水雲徒欲曉  祖師真實好知音

  二見色便見心。頌曰。

  若是見色便見心  人來問著方難答

  若求道理說多般  孤負平生叁事衲

  叁明自己。頌曰。

  曠大劫來秖如是  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麼形  作麼形兮無不是

  師自爾足不曆城邑。手不度財貨。不設臥具。不衣繭絲。卯齋終日宴坐。申旦誨誘徒衆。朝夕懇至逾叁十載其志彌厲。師示衆雲。爾等諸人還見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麼。若道見則心外有法。若道不見焉奈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現在摐然地。還會恁麼告示麼。若會不妨靈利。無事莫立。師示衆雲。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若道佛身充滿…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