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通力到龍宮裏。他看見叁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分爲上、中、下本。上本爲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因爲上、中兩本數量太多,非世間人所能領受,故龍樹菩薩只將下本單憑記憶記下來,回到人間之後,就用筆將全經寫下來。故現存的華嚴經就是承龍樹菩薩的恩賜所遺傳後世。我們人若能將此叁部經都了解了,其他經典更容易明白。
是故舍利弗 我爲設方便 說諸盡苦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 來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開示叁乘法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今此諸大衆 皆應除疑惑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乘
舍利弗,我以權巧方便法,說此叁藏教,要把一切苦都了脫,是以說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即是四谛法。我對這些小乘根性的人,爲他們說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我雖然爲他們說寂滅之法,但此爲權巧方便法,非是究竟寂滅之法。
一切諸法,從本以來,法性清淨,本自寂滅,名爲實相。其本體是寂滅,是如如的;如如是寂滅,寂滅也即是如如。“佛子行道已”:佛弟子依佛所教,先修小乘,然後回小向大,行菩薩道。菩薩道修至圓滿,來世得做佛。最初二乘人不能了解大乘圓頓法門,佛就用種種權巧方便法門開示叁乘法—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諸佛先說叁乘,然後彙叁歸一,開權顯實。今此諸大衆的菩薩、羅漢、比丘、優婆塞、優婆夷、鬼神、天龍八部等,皆應深信圓頓教,除疑惑,不應像狐狸似的多疑不信。狐狸在冬天渡河時,在結冰河面上,它每走一步就用耳朵聽一聽,以確定河面真已結冰,但它仍然不相信,是以聽了又聽,這叫“狐疑”。
沒有善根的人,對于佛法半信半疑,亦即心存狐疑。信得不真實,就是沒有除疑,也即愚癡無明。若人有般若智慧,就不會懷疑了。就因爲沒有般若智,所以對他講真法,他也當假法來聽,自然也不會接受一乘法,這就是沒有擇法眼。十方諸佛同一圓乘,所說的都一樣,就是唯有一乘的佛道,真實的智慧、實相法門外,更無二乘;沒有大乘、小乘或菩薩乘。
過去無數劫 無量滅度佛 百千萬億種 其數不可量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無數方便力 演說諸法相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衆生 令入于佛道
劫,譯爲時分。時分本無定義,只因衆生心念的分別,才有過去、現在及未來。
“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以前諸佛所說的叁藏教,都是爲實施權,其究竟的指歸爲開權顯實,亦即是說妙法蓮華經的一乘法。“化無量衆生,令入于佛道”:令一切衆生,皆得常樂我淨,涅槃四德的快樂。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衆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禅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又諸大聖主”:諸即一切佛。大聖主是佛的別名。“知一切世間”:世間分爲有情世間與器世間。有情世間又名正報,器世間又名依報。正依二報佛都悉知悉見。“天人群生類”: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以及一切衆生之類。“深心之所欲”:他們內心深處種種欲念,諸佛均一清二楚。所以“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諸佛因知道衆生的欲念,故設種種權巧方便法門來度脫衆生。此方便即是:大乘、小乘、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這都叫異方便,皆爲顯出第一義佛乘而設。
“若有衆生類,值諸過去佛”:他們在過去生中,曾遇到一切諸佛。“若聞法布施”: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或持戒忍辱”:或修持戒度,或修忍辱度。行布施度悭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嗔恚,嗔恚即發脾氣。“精進禅智等”:精進度懈怠。禅定度散亂,散亂是沒有定力。智慧度愚癡。“種種修福慧”:修六度萬行,亦即修福修慧。“如是諸人等”:像這一類的人等。“皆已成佛道”:他們都已成佛道了。這些人由最初修一個小善,日積月累,由小善變大善,由一種福變成多種福;由一種慧修成多種慧,到福慧雙圓時,佛道亦成就了。現在我們開始修行,不管你前生有沒有種過福慧,今生我們遇到無上佛法,一定要開始勇猛精進的修行,乃至成佛。
諸佛滅度後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衆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玻璃
砗磲與瑪瑙 玫瑰琉璃珠 清淨廣嚴飾 莊校于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沈水 木槟並余材 磚瓦泥土等
若于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爲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後”:在諸佛入涅槃後。“若人善軟心”:若有人發出純善而柔軟的心。最初看來雖只是小小的善根,可是久而久之,便積功累德。“如是諸衆生,皆已成佛道”:像這一類的衆生,亦都已成佛了。“諸佛滅度已”:諸佛滅度之後。“供養舍利者”:造塔供養佛所有的舍利。造塔時有等級之不同。唯佛的舍利塔是十叁級,辟支佛是五級,四果阿羅漢是四級,叁果阿那含是叁級,二果斯陀含是二級,初果須陀洹是一級。“起萬億種塔”:造百千萬億種塔。用什麼造塔呢?“金銀及玻璃”:或用金子、銀子,或用玻璃來造塔。“砗磲與瑪瑙”:或用砗磲造,或用瑪瑙石造。“玫瑰琉璃珠”:或用玫瑰石,或用琉璃石,或用真珠來造塔。“清淨廣嚴飾”:用清淨的莊嚴具來嚴飾佛的舍利。“莊校于諸塔”:且用鉸鏈莊嚴諸塔。“或有起石廟”:或者有人以石起廟。“栴檀及沈水”:或者用栴檀木及沈水香來造廟、造佛像。“木槟並余材”:木槟即香木。“磚瓦泥土等”:或用磚,或用泥土造廟。“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或在曠野中,積土成一座佛廟。“乃至童子戲”:乃至于小孩子玩耍。“聚沙爲佛塔”:聚一堆沙做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像上列的人,積功累德,亦都成佛了。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衆相 皆已成佛道
“若人爲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衆相”:用種種不同的材料來塑成佛像。這些人,“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钰鉐赤白銅 白镴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或用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這七寶所造成的佛像。“钰鉐赤白銅”:钰鉐是一種石頭,好像金子,但不是金子。或是赤銅,或者白銅。“白镴或鉛錫”:或者用镴、鉛、錫等來造佛像。“鐵木及與泥”:或者用鐵,或者用木,或者用泥來造佛像。“或以膠漆布”:或者用塑膠和漆布來造佛像。“嚴飾作佛像”:用來裝飾這些佛像,非常美觀。
造佛像有十一種功德:(一)生生世世眼目清澈明亮。爲什麼有這種果報呢?是因爲在往昔生中造過佛像,所以眼睛非常明亮。(二)生處無惡——生到什麼地方都沒有惡人,無論左右鄰居、親戚朋友都是善人,不會遇到惡人、惡獸,或諸危險厄難。(叁)長生貴家——生長在富責的家庭,又有錢,又有地位。(四)身體紫磨金色——爲什麼我們的身體不是紫磨金色?因爲在過去沒有造佛像的緣故。(五)珍寶豐溢——處處都是珍寶具足,非常富饒。(六)生賢善家——生到賢人和善人家。(七)生得爲皇——造佛像的功德,來生得生爲帝王。現在某些國家沒有皇帝,但做總統是和皇帝一樣的。(八)得轉輪王報——做轉輪王那就更珍貴了,轉輪王一修就成佛。(九)不但人間爲王,而且還可以生天,生到梵天,壽命很長。(十)不墮惡道——造過佛像的人就不會墮到叁惡道去。餓鬼、畜生、地獄界都沒有你的份。(十一)生生世世敬重叁寶,皈依叁寶,不會墮落。造佛像有這十一種功德。人造佛像,相貌就很圓滿。佛爲什麼相貌那麼圓滿?因爲經過叁大阿僧祇劫,他不知道造了多少佛像。你算算看,他遇著多少位佛出世?第一個阿僧祇劫遇到七萬五千多佛,第二阿僧祇劫遇到七萬六千多佛,第叁阿僧祇劫遇到七萬七千多佛。既遇到這麼多佛,那麼他造佛像當然更多了,簡直無以計數,所以其相貌非常圓滿。造佛像不但是爲著相貌圓滿,好令人生一種愛敬心,而是要修福、修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像這類造佛像的人,亦都已成佛了。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葦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衆
經文上雖說用膠漆布來造佛像,但在戒律上,不提倡用膠漆布來造佛像。因爲膠漆有一股臭味。還有戒律亦說,若是站著的佛像,我們學佛的人不可以在佛像前坐著。坐著的佛像,我們不可以在佛像前躺著,各位應該知道這一點。
“彩畫作佛像”:彩色繪畫成的佛像。“百福莊嚴相”:佛像畫得非常圓滿莊嚴。“自作若使人”:自己作佛像,或花錢請人作佛像。“皆已成佛道”:像這類的人亦都已成佛了。“乃至童子戲”:乃至于小孩子玩耍時。“若草木及筆”:或者用草,或者用木頭造佛像,或者用筆畫佛像。“或以指爪甲”:或用指甲蘸蘸墨水。“而畫作佛像”。
過去,在四川有一個人,他念“金剛經”,並用手在虛空中寫“金剛經”。每天都站在同一個地方寫。以後每當下雨時,在他寫“金剛經”的周圍,雨總下不到地上,有開五眼的人就看得到。原來他雖是用手在虛空中寫“金剛經”,可是天龍八部也都保護著這部“金剛經”,令雨下不到這塊地方。所以以後也就在這地方造了一座廟。可見僅僅用手在虛空中這麼一書寫,就有如此大的感應。這件公案是記載在“金剛經”靈異錄上,真有其事。
“如是諸人等”:像上面所說的造佛像這些人等。“漸漸積功德”:漸漸累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現在已經都成佛道了。“但化諸菩薩”:可…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