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己。讲到定慧力庄严,这个力,就是佛的十种智力,前面已详细解释。佛有这十种智慧的力量,故叫“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以这种力量来教化众生、度脱众生。“自证无上道”:自己证得无上的大道,即“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佛言:如果我不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即使只是对一个人说小乘法,隐大而为之说小,则堕贪心、悭吝于法,这是绝对不可有的事。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假设有人能相信佛法,归依佛道,如来待之以诚,决无欺诳,亦无贪婪嫉妒之意。“断诸法中恶”:学佛之目的,不外是要即事明理,明白因果,行佛所行,觉佛所觉。对于善法,要随听随行,才能把坏习气——贪嗔痴,一点点的去除,也即能断诸法中恶。人为什么会愚痴?就因为见人有智慧而生出嫉妒心,所以今生就愚痴。同理,今生聪明有智慧就因为前生不但不妒忌他人,反而生出随喜赞叹他人的心。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人人都胜过我,人人都成佛了,然后我才成佛。你看!这种胸襟是多伟大。地藏王菩萨发过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内的众生恶习结重,难调难伏,在六道中旋出旋入,但是菩萨不辞劳苦,头头救拔,令他们早得解脱。
有人问,是否能于同年、月、日、时,俱将六道众生度成佛?不,这是不能的。唯有人身才能成佛,这种愿力方能圆满。其他五道——是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若想成佛,首先要从人做起,不能就在其他五道中成佛,在地藏王菩萨所发的愿中,是要先度一切最恶劣的众生,故五浊恶世誓先入,而拔济一切堕落三恶道之罪苦众生。
佛是正大光明,故能于十方界受世人尊敬而独无所畏。而人因惑业未尽,终日颠倒梦想,心多挂碍,甚至夜不安寝。佛得究竟智,具大勇猛大无畏精神,无惧于度化顽迷之众生,苦海常作度人舟。因为无所恐惧,而得正直光明。“正”,亦谓之中道,不偏左,不偏右;不多亦不少。“中道”并无形相,时时处事能合乎中道,那就是妙道。所以佛能以无所畏而令众生乐闻佛法。
佛说法善巧方便,悦可众心,可是为什么在法华法会中,还有五千人退席?其实他们并非不愿听,而是他们业障深重,德行不足,故招致魔力上身而使他们退出法会。
佛以相好庄严之身,智慧光明普照世间,是无量众生所尊仰者,现在就说实相法。“实相印”,是实相正法印,亦即妙法莲华经。
舍利弗,当知我意,我于本因,立大誓愿,欲令一切众生,如佛、世尊等无异。如我昔日所发誓愿,今已满愿,得成佛道而谆谆善诱一切痴迷众生,皆令入于佛之正道。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这个“我”,指的是佛本身。佛有八大自在我。第一自在我,以一身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第二,以一身布满大千世界。何以能以一微尘许的身体即满三千大千世界?就因为“自在”。第三,佛身可以轻举远道。“轻举”,就像气球一样,一点重量也没有,能任意漂浮,这叫轻举。“轻举远道”,意谓佛神通自在妙用。第四,佛能在同一国土内现种种形。第五,六根互用,如眼睛能吃东西,耳朵能说话;换言之,每一根都具足其他五根的能力。第六,得诸法相,入无法相。虽证得一切诸法,而没有诸法相,法亦空了。第七种的自在更微妙,演说偈颂,永无止境。第八,身满诸处,遍十方界,无处不在。法界为体,虚空为用。虚空无相而无所不相。我们都活在佛的法身内。众生活在法身内,就像虱子,在久不洗操的人身上,很容易长出来,但虱子本身却不知道人是什么样子。同理,我们虽活在佛法身中,而不知佛是何等样子。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是中国有名的游览胜地。若人处身在卢山,自然见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唯有在山外才能远瞻得见。然而如何能见佛的法身?别无他法,只要勤修佛道,佛果成了,与佛无二无别时,自然悟得其中意。
佛以此八大自在,遂能称心如意教化众生,尽教佛道。但因人是非莫辨、黑白不分,无智而错乱,故迷惑不受教。若人能时时自我检讨,回光返照,就像在一面镜子前,将自己的面目照得清清楚楚。若能心生慈悲,同体大悲,前生必曾修善止恶,不造杀业。而嗔恨心极重、杀业众多者,今生的脾气暴躁,火气很大。由此类推可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过去,有一游客曾问我:“人会成为畜生吗?”我说:“你做畜生事就是畜生,做人事就是人,做鬼事即鬼。若能受菩萨戒而行菩萨道,即是初发心之菩萨。做佛事,就是佛。总而言之,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万法唯心造。”现在能到此法会听经的大众,皆因前生曾种下善因,信心不退,故今生才得遇此法缘。
我知此众生 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 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 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 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我知此等迷惑众生,未曾修学大乘善本,却贪著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即财色名食睡;此为地狱五条根,条条皆通入地狱。譬如:(一)贪财者:不择手段去赚取金钱,不顾仁义道德,也不管金钱之来源是否正当,终日“心为钱役”,种下堕地狱之种子。(二)色:美色是众生轮回之因。不论男女,偶一相遇,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先看看对方是否英俊或美丽?尽是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三)名:人往往为名枷利锁所困,于是爱自我宣传,在一张小小的卡片上,却印满了一大堆名衔,噢!又是什么团体的组长,又是什么公司的董事经理,又是某某财团的主任等等,这还不是纯粹为了好名!(四)食:有的人不好财、不好色,也不贪名,但却喜欢吃!(五)睡:有些人不贪财色名食却好睡!睡多了头昏脑胀。在香港、台湾,常听闻“睡死病”的发生,就因为人太贪睡,睡死了也觉得快乐,以为这是一种寿终正寝,不用受痛苦之死亡。总而言之,此五欲乃地狱五条根,使众生沉沦于六道轮回的深渊。故学佛修道能使人断恶行善,反邪归正,了生脱死,不受轮回。
“痴爱故生恼”:因为人太执箸五欲,愚痴爱恋,穷追不舍,故生种种烦恼。这些贪诸爱欲之恶业,皆为三恶道之因缘。业果相酬,如轮之转,趣入三善三恶六道中,此名为轮回六道。
众生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胞胎、生微末之形,出牛胎、入马腹,一时姓张、一时姓李,轮转于六道之内。德微福少,下劣之人,常为诸苦所逼迫。诸苦如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
“入邪见稠林”:即见浊。五见交加,如茂林稠密。“若有若无等”:若“有”是执常者,若“无”是执断者等诸邪见。“依止此诸见”:依于有、无二不正见,成六十二见。五见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具足六十二”:凡夫及诸外道等,于五蕴(色受想行识)境起四种见。或云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云色小我大,色在我中。或云色即是我,或云离色是我。色阴既尔,余之四阴、受想行识,亦各四见,总成二十。过去、现在及未来,各有二十种见,共成六十种见。兼于根本断常(执无、执有)二见,总数六十二邪见。
“我慢自矜高”:矜夸高傲、自重轻他。“谄曲心不实”:“谄”,谄媚。譬如见到省长来,阿谀奉承,又为他开车门,又替他点香烟,巴结不已,此谓之谄。曲,不直也。有些人想要向人借钱,但他不宜说,尽是拐弯抹角。“心不实”,心不真实,虚浮不实。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若人在因地时深著虚妄法,我慢自矜高,谄曲不实,因地不真,故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得闻如来正法。如是之人,以无缘故,难可度脱。
在三藩市,每晚参加这个法会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形,就像某次佛陀抓了一把土,问诸大众说:“你们看我手里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呢?”弟子们异口同声说:“当然大地土多,如来手里土少。”佛即说:“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若将人身失去,万劫不复,来生不是做饿鬼就是做畜生或堕地狱去。由此可见,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而不闻佛名,不学佛者如粪土一样,到处皆是。
中国有一位金山活佛,无论那一位法师讲经说法,他都先顶礼后跪著听,合掌默然,恭敬非常,极表诚心。为何他会被称为活佛?原来他从金山塔顶跳下来,却能安然无恙。他也能以“波罗蜜汤”医治各种奇难杂症。“波罗蜜汤”是何等物?金山活佛的洗脚水是也!谁要是来求医,他就在洗脚水加上一点香灰,给病人喝。说也奇怪,这洗脚水竟能发生药到病除之功效,所以人人都称他为金山活佛。
像金山活佛善根这般深厚的人,在末法时期,已难以寻得。将来在佛法要灭时,所有经书都会变成白纸。诸佛经中,楞严经先灭,所以我到西方国家宣扬佛法,首先提倡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一部经,其微妙深奥之道理,超乎现今的科学及哲学。楞严经可比做铜轮王。银轮王是法华经;经中之王——华严经,可喻为金轮王。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三七日最先讲华严经,但佛是以法身在七处九会宣演的,除了大乘菩萨,二乘人既听不到,也看不见,故云:“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
这部华严经后来被龙王请入龙宫去了,人间从此失去此经,直至十四代祖师—龙树菩萨,于世无学,以神…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