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十叁) 佛教青年的精神
青年典型的人生!中國的老子,贊美過嬰兒;孟子也說:「不失赤子之人。」佛教不但贊美童年,更贊他的真誠純潔,特別注重他的慈和。他內心有無限光明的憧憬,能不惜一切追求真理。所以菩薩都是青年的人,象文殊師利菩薩,佛經中稱他爲「童子」。還有那精進不斷地去追求真理的善財「童子」,這些模範的菩薩,都是年輕人。
青年是聖潔的。在佛教中,菩薩離去煩惱,內心潔淨無疵時,就象童子那顆天真無邪的心,所以叫「童子地」。
青年是率真的。裏面沒有虛僞,人生的意義就在此。所以菩薩的爲人爲己,也永遠是真誠的。
青年是生力橫溢的,健康的。在他的心中,一切是光明,喜樂的。他熱情奔放,什麼都要學習,一直向前進。菩薩勇猛精進地學一切法門,度一切衆生,堅毅不拔的。
還有一點,菩薩的思想與行動,永遠那樣充滿活力,不隨生理的衰老而衰老,他將是永恒的青年。佛教的青年,可以說是天真永存,童心不老。佛教是青年人的,讓青年人攜手起來負擔菩薩的責任,去推動佛教的*輪。
習題:
(一) 孟子如何贊美嬰兒?
(二) 佛教如何贊美童年?
(叁) 什麼叫「童子地」?
(四) 青年的熱情奔放,如何表現菩薩的精神?
(五) 如何是永恒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