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入門簡要 中級課題 (二十五) 叁十七道品 (中)

  (二十五) 叁十七道品 (中)

  四正勤:又稱四正勝,策勵身口意之中,以此爲最勝,即一·已生的惡心惡行,急令斷除;二·未生的惡心惡行,勿念生起;叁·已生的善心善行,速令增長;四·未生的善心善行,速令生起。

  四神足:是四種禅定名稱,又名四如意足。謂修此四者,能如意生起神通。一·欲神足,即修道的欲望增進;二·勤神足,是精進直前,修行無間;叁·心神足,是念念專一,住于正理;四·觀神足,是修觀離妄,心不散亂。

  五根:所謂「根」,含有二義:一·「能持」,如樹有根,能持枝葉;二·「能生」,如樹有根,能生花果。五根能持諸善法,能生諸善法,故稱爲根。一·信根:信本具佛性,因而發成佛之願;二·進根:或稱精進根,勤求不退,是修行的動力;叁·念根:念本具佛性,念修道心, 更無他念;四·定根:攝心修種種道法,專精一致不散亂;五·慧根:修諸善法,而啓發智慧。

  五力:所謂力,指五根增長,具有大力用。信根增長,能破疑惑和外道,名信力;進根增長,能破懈怠,使道業成就,名進力;念根增長,能除邪念,住于佛陀正法,名念力;定根增長,能一心不亂,入于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長,能破煩惱迷惑,名慧力。

  七菩提分:又稱爲七覺支。一·擇法覺支:謂選擇有智慧的真理,不選擇無智慧的五蘊法;二·精進覺支:一心精進,趨向佛道,終不爲無益苦行,迷信的宗教而行精進;叁·喜覺支:修佛教正道,心生歡喜;四·輕安覺支:斷除煩惱而生輕安,故此一覺支又名除覺支;五·定覺支:修諸禅定,不生愛見貪著;六·舍覺支:舍棄不實的境界,內心平等無有執取;七·念覺支:時時不忘叁寶,定慧等名。

  若修行時偏向智慧,其心浮燥,則可用除、舍、定叁覺支來均勻收攝。若偏向于禅定,其心昏沈,則可用擇、進、喜叁覺支,令察而生起。

  習題:

  (一) 四正勤如何能止惡生善?

  (二) 爲什麼要修四神足?

  (叁) 五根的「根」有何二義?

  (四) 把五力的功用列成一表。

  (五) 寫出七菩提分的名稱。

  (六) 什麼是(A)擇法覺支?(B)舍覺支?

  (七) 什麼覺支能對治(A)浮躁心?(B)昏沈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