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佛陀說法濟度衆生
佛陀成道後,就開始說法濟度衆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喬陳如等五人,他們聽佛說四谛法後,就成爲五比丘 (1)。這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SANGGA (2)。
又有波羅奈國 VARANASI,俱梨迦 KULIKA長者的兒子耶舍 YASHA ,和五十個同伴,一齊來跟佛出家。俱梨迦長者及夫人也來皈依佛陀,成爲最早的優婆塞 UPASAKA,即在家學佛的男居士和優婆夷 UPASIKA,即在家學佛的女居士。
接著,佛陀獨自到迦耶山上,度化叁迦葉 KASHYAPA兄弟,叁迦葉是拜火教的領袖,大哥名優樓頻螺URUVILVA,有五百徒衆,二弟名伽耶迦葉 GAYA,有二百五十徒衆,叁弟名那提迦葉 NADI,也有二百五十徒衆,合共一千個徒衆集體來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聲望。
佛陀帶了叁迦葉兄弟,和徒衆千人,到摩竭陀國去,頻婆沙羅王恭敬迎接,虔誠皈依,並且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說法的根據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王舍城內的著名異教徒,舍利弗 SHARIPUTRA和目犍連 MAUDGALYAYANA,也因崇拜佛陀所說的緣起真理,聯合他的徒衆二百人,跟佛出家。 舍利弗智慧 (3) 第一,目犍連神通 (4) 第一,成爲佛陀轉*輪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國大富長者的兒子摩诃迦葉 MAHAKASHYAPA (5) 來皈依佛陀,成爲頭陀第一,後來他就承受了佛陀的遺缽。
須達多 SUDATTA長者,皈依佛陀,在喬薩國 KOSALA舍衛城 SHRAVASTI建築祗園精舍,獻給佛陀說法道場,這寺院的規模比竹林精舍更爲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說法的根據地。喬薩羅的國王波斯匿 PRASENAJIT 和皇後,也都來皈依佛陀,成爲忠誠護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回祖國去探望年老的父親。姨母波波提,和阿難陀 ANADA (6) 等幾個堂弟及羅侯羅 (7) 也信佛, 後來都出了家。當淨飯王高齡九十叁歲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國爲父王臨終說法,送終扶棺,布施財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衆的安慰者與救護者,他把一切人,都當作自己的父母兒女一樣愛護,替生病的比丘洗滌膿血,替瞎眼比丘穿針縫補。毗舍離 VAISALI 疫症流行,佛陀不怕傳染, 特別進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並且指導他們,國家應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無畏的態度,深入民間, 去傳播人生的真義,凡是同他接觸過的,聽他說過的,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佛陀的信徒,從國王、後妃、大臣,以至貧民、乞丐、如隸、應有盡有,偏布社會的每一階層,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救度衆生的偉大表現。
備注:
(1) 五比丘 ── 佛最初所度的五個比丘。一、喬陳如 KONDANNA,二、 額 VAPPA,叁、跋提 BHADDIYA,四、十力迦葉 ASSAJI,五、摩诃男 MAHANAMA,皆爲佛之姻戚。
(2) 僧伽 ── 華譯爲和合衆,即衆多比丘和合共住,簡稱爲「僧」。
(3) 智慧 ── 照見了解佛法真理名智慧。
(4) 神通 ── 不可猜側又具有無礙力用謂之神通。
(5) 摩诃迦葉 ── 「摩诃」華譯爲「大」,「迦葉」爲「飲光」,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現,故亦名大飲光。
(6) 阿難陀 ── 佛之徒弟,提婆達多 DEVADATTA 之弟,二十五歲隨佛出家,記憶力很強,受持一切佛法不忘,所以多聞第一。
(7) 羅侯羅 ── 佛之嫡子,十五歲依舍利弗出家,爲教團第一個沙彌,十大弟子中修密行第一。
習題:
(一) 教史上最早的僧伽是誰?
(二) 最早的優婆塞和優婆夷是誰?
(叁) 叁迦葉兄弟各帶多少人出家?
(四) 佛史上的第一座寺院名叫什麼?
(五) 舍利弗和目犍連爲什麼歸依佛教?
(六) 摩诃迦葉爲何叫飲光?
(七) 須達多長者對佛教有何貢獻?
(八) 佛陀對父親如何孝敬?
(九) 佛陀對病人的態度如何?
(十) 佛陀的信徒有些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