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73 廬山蓮宗寶鑒(元 普度編)▪P5

  ..續本文上一頁憶有生以來造諸惡業。願此念佛功德。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冤尤釋除。叁業所生一切諸善。莊嚴淨願福智現前。願得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如入禅定于一念頃。徑生西方極樂國土。見佛接引于七寶池中蓮花臺上。蒙佛授記得聞經法。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可謂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

  晨昏念佛功德信願法門

  在家菩薩奉佛持戒。逐日營辦家緣未能一心修行者。須是早起焚香參承叁寶隨意念佛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以爲常課。如或有幹失時次日當自對佛忏說此之法門要且不妨本業。爲士者不妨修讀。爲農者不妨耕種。爲工者不妨作務。爲商者不妨買賣。晨參夕禮之外。更能二六時中。偷那工夫持念佛號。百聲千聲志誠爲功。期生淨土回向雲。弟子某禮念功德願。命終時。徑生淨土蓮花池畔。親見彌陀寶樹行中相逢善友。普爲父母師長法界衆生同滿此願。可謂積塵成巨嶽。滴水漸成河

  簡徑念佛功德十念法門

  慈雲式忏主雲。在俗人塵務忙冗。每日清晨服飾已。面西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爲一念。如是十念但隨氣短長氣極爲度。其念佛聲不高不低調停得中。如此十念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爲功。顯是藉氣束心也。回向雲。某一心歸命西方阿彌陀佛。願以淨光攝我。我今稱如來名經十念頃求生西方。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刹十念我名。若不生我國者。我誓不成佛。今以十念功德願命終時心不顛倒。于一念頃生極樂國。聞佛妙法速證菩提。可謂信心如不退。決定禮金仙

  慈照宗主圓融四土選佛圖序

  夫寂光同居。一智無殊。情生彼此。見有親疏。觌面了色。空性如如。本無二路。自見妙粗。吾不如是。一體毗盧。先須識本。免被茶糊。行有行相。智有智模願有願力。進有程途。惺惺寂寂。如淨明珠。照徹心體。凡聖同途。四土合徹。叁身一如。頭頭淨土。處處阿彌。且山僧因見四土。混亂無綸智轉行融。致使利鈍不分因果俱失。只言淨土不知淨土高低。只說唯心。不知心之深淺。故見諸家相毀各執一邊。誰知自破宗風。非魔能壞。今則略開一線。出四圖。削去迷情。頓明心地。然後河沙法界。該收一紙之中。無量法門。出乎方寸之內耳

  自性彌陀佛  唯心淨土機

  悟來唯一念  迷後曆叁祇

  折攝二門設  聖凡一路歸

  世情看冷暖  人面逐高低

  凡聖同居土(略)

  如蔭序出身

  凡聖情差智有殊  須憑修證契毗盧

  恐人力少行疲倦  權指西方住半途

  橫出叁界少人知。易修易往勿狐疑。塵垢未除求解脫。一心信願念阿彌。臨終正念分明去。叁朝七日預知時。既生淨土常聞法。何愁不得悟心機

  │願不退  │

  │叁德迷  │

  │宗用體  │

  │勝劣應  │

  │情見未除  │

  │具煩惱  │

  │十念成就生  │

  │橫出叁界  │

  │須陀洹及其人天所見│

  │八尺之身  │

  │凡聖居  │

  └─────────┘

  此土但有信願念佛。不斷煩惱。不舍家緣。不修禅定。臨命終時彌陀接引。皆得往生淨土。便獲神通。得不退轉。直至菩提。凡聖同居士者。乃自他受用叁光具足。總攝四土九品化生據理。後叁土皆在其中不別出。而只引下下品者。蓋祖師明其易修易往也。其余品位高低。各隨行願修證而成也

  方便勝居土(略)

  如邊功出身

  斷除煩惱絕蹤由  滅智灰心罷便休

  寶所不能前進步  如來方便故相留

  豎出叁界聲聞性  煩惱塵勞急斷除

  入定四禅頻觀煉  永超凡世不還歸

  │行不退  │

  │解脫德  │

  │體用宗  │

  │勝應身  │

  │一切智  │

  │破見思惑  │

  │八關等生  │

  │豎出叁界  │

  │四果聲聞弟子等所見│

  │丈六金身  │

  │羅漢居  │

  └─────────┘

  此土皆是定性小乘根性。怕怖叁界如虎鬼龍蛇。破見思惑殺貪嗔癡。斷如來種如獐獨跳。不顧後群偏執小見。沈空滯寂生方便土如來純說大乘調伏

  實報莊嚴土(略)

  如科選出身

  心法微微猶未遣  應知情盡始除根

  貼肉汗衫既未脫  纖塵猶礙大乾坤

  非橫非豎理偏宜  叁觀澄心進莫疑

  一力未能超彼岸  依然還落聖賢機

  │智不退  │

  │般若德  │

  │用宗體  │

  │圓滿報身  │

  │道種智  │

  │破塵沙惑分破無明  │

  │叁心克備生  │

  │非橫非豎出叁界  │

  │八萬四千相好  │

  │一生補處及諸大士所見 │

  │菩薩居  │

  └───────────┘

  此土皆是大乘圓修叁觀。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法身大士。如塵若沙各各分破無明。分身十方八相成道。度脫衆生皆未究竟。天臺賢首教委明

  常寂光淨土(略)

  如灌頂王子出身

  境智如如絕證修  更無閑事滯心頭

  情盡見除消息斷  一輪明月挂中秋

  沖關透頂不思議但于當念絕思惟。唯心淨土唯心淨。直下承當第一機。智開惑破無煩惱返本還源獨自知。無心身滿塵沙界。任運攝將諸子歸

  │位不退 │

  │法身德 │

  │宗體用 │

  │清淨法身│

  │一切種智│

  │破叁惑盡│

  │一念不生│

  │沖關透頂│

  │無上正真│

  │諸佛所見│

  │法界身 │

  │果人居 │

  └────┘

  此土是寂。上乘境界。惑盡情忘。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槃。究竟居涅槃山頂。端居常寂光土。名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名到彼岸。亦名空劫以前自己也

  四土非方域  情生礙不通  悟迷分大小  淨穢隔西東

  萬有形雖別  千機理自同  春風俱一拂  何處不花紅

  大見始終無改 小見九品差殊 上智秖在一心 下智東西隔礙

  莫謂西方遠 西方在目前 雖雲越十萬 曾不離叁千

  念佛才開口 花池已種蓮 信心如不退 決定禮金仙

  西方是取相。欣厭二門修。若人從此入得。一切處皆淨土

  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身土毗盧不逾下凡之一念。智者雲。豈離伽耶別求常寂光土。須知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善觀心者。一切萬法唯心本具耳

  欲識天真佛  從來絕證修  不須外尋覓

  但向自心求  悟後叁身合  迷時四不周

  莫生分別見  直下息心休

  夫終日寂光而未嘗寂光者凡夫也。欲證寂光而未極寂光者菩薩也。具足寂光而住持寂光者如來也。常寂光淨土是離相心。若到此地見一切處皆常寂光

  教是佛眼禅是佛心。心若無眼心無所依。眼若無心眼無所見。心眼和合方辨東西。禅教和融善知通塞。當知機有利鈍法有開遮。若容作一路。收機都成謗法。四門入郭都至府前。四土修心各登彼岸。聽教之士不可偏邪。參禅之流應如是會。權實方便運用在人。惟宜事理融通。不可執法而成病○聞思修叁慧。戒定慧叁學。各要反本還源。盡欲革凡成聖。今人不了各執一邊。只說教不通禅。禅不通教。本爲去執反屬偏情。平等修心卻生分別。禅雲。黃花翠竹總是真如。教雲。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勢至菩薩因念佛故自得心開。智者大師誦法華經得見真法。是處各存妙道豈在喧爭。今要凡心與身土和融。念佛與禅教一道。入門雖別到底是同。休起愛憎莫分彼此。各須究本勿競枝條。不可執實而謗權。執權而謗實也

  清涼國師雲

  塵勞業海 結惑堅執 情盡見除 不勞收拾

  夫法報應之叁身。寂光同居四土。各要歸源鹹回一路。一身叁身四土一土。非後非前無來無去。情見有差。非佛隱覆秖許心傳。不通言句。周遍圓融無盡無窮。一真無礙重更重重。帝珠莫喻梵網難同。撥轉機關八達四通。不在伶俐。唯假惺惺。毗盧得道許汝便成。永絕生死即放光明。若不擬議海晏河清

  一土分四土 土土各叁身 身土無有盡 情見恰如星

  如來無礙力 似月在天輪 州州皆見月 處處有光明

  後頌

  大道通天下 明明幾百州 州州各道路 路路合春秋

  迷後叁身別 悟來一也休 這般無彼此 莫把結怨仇

  念佛提綱

  本自無蹤無迹 方便與君拈出 有人問我何爲 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心開

  因修叁昧念彌陀  忽睹彌陀心上過

  始覺行行皆寶所  方知土土悉交羅

  禅教相成

  天臺賢首慈恩教  達磨南山意不殊

  法門頭數無窮盡  不離毫端絕妙粗

  叁身體同

  叁德秘藏及叁身  舒卷臨機分不分

  處處融通無挂礙  勿教一向作叁人

  叁寶不異

  佛法僧寶最爲真  豈異而今一點靈

  舉一即叁叁是一  莫教錯認定盤星

  身土不二

  毗盧即是寂光土  寂光即是大毗盧

  身土本來無二相  皇城元是大京都

  心佛無殊

  此心即是彌陀佛  彌陀即是自心源

  皆道蟾光有虧減  誰信從來日日圓

  絕迹無相

  一念圓明法界周  免向叁祇著劫修

  若也此中明了得  一點微塵也不留

  情盡宛然

  毗盧海藏全無迹  寂光妙土亦無蹤

  劫火洞然毫末盡  青山依舊白雲中

  頭頭見道

  寂光金寶及泥沙  到處無心便是家

  了得個中玄妙意  優昙元是白蓮花

  處處逢源

  心心念念彌陀佛  頭頭處處古毗盧

  微塵刹海如星布  撮在山僧一畫圖

  廬山蓮宗寶鑒念佛正教卷第二(終)

  廬山蓮宗寶鑒念佛正宗卷第叁(八章)

  念佛正宗說

  明教大師曰。能仁之垂教也。必以禅爲宗而佛爲祖。祖者乃其教之大範。宗者乃其教之大統。大統不明則天下不得一其所詣。大範不正則天下不得質其所證。夫古今之學佛輩競以其所學相勝者。蓋由宗不明祖不正而爲患。然非其祖宗素不明不正也。後世學者。不能盡考經論而校正之。乃有束教者。不知佛之微旨妙在乎言外。諸禅者不諒佛之所诠。概見乎教內。紛然自相是非古今。何嘗稍息。予嘗探大藏或經或傳校驗。其所謂禅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說一大藏教。未嘗不以心爲宗也。嗟乎衆生之根器異也。又安得以一法而明之。我佛平等設化。于是對其病而投其藥耳。且夫淨土一宗念佛之法。有實有權有頓有漸。皆以顯如來所證之實理。廓衆生自性之本源。以念佛叁昧攝一切…

《1973 廬山蓮宗寶鑒(元 普度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