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太子修行的經過
悉達多太子離開皇宮以後,在阿那瑪 ANOMA 河畔,自剃掉頭發,披起袈裟 KASAYA (1),叫車匿帶了冠服白馬回宮。車匿哭泣,白馬悲鳴,舍不得離開太子。
淨飯王看見車匿回來了,卻看不見太子,悲痛萬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來。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堅決,對來追的大臣說:「我如果不覺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宮!」國王無法,只得選了親族中的五個青年,去跟隨太子修行。
太子帶了這五個青年向曠野前行,進入跋伽仙 BHAGAVA 苦行林 URUVILVA (2),看見那些苦行者,爲求生天,而修種種苦行。他覺得不是正道,立即要離開。苦行者見他的道志異常,告訴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尋找名師,定可達到願望。于是他越過恒河 GANGES,向南而行,到了摩竭陀國 MAGADHA (3),就在王舍城 RAJAGRIHA中乞食,然後走向班達巴岜岩PANTHABHA去。頻婆沙羅王BIMBISARA (4) 知道,特意去訪問太子,要請他進宮去,供養一切飲食,要把王位讓給他,和半個國土及財物送給他,勸他還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堅定,不願接受。頻婆沙羅王非常敬佩,對太子說:「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記度我。」太子說:「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願。」于是他向王告辭,朝著苦行林的路徑,再去尋找名師。
太子同五侍從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進,訪問了當時著名的宗教阿羅迦蘭 ARADA KALAMA 和郁陀迦羅摩弗UDDAKA RAMAPUTTA,可是他們的學說都不圓滿,于是太子便離開他們,向別處尋訪。
太子最後在尼連禅河 NAIRANJANA附近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 修苦行,過了六人極其刻苦的生活,每日只食麻麥,身體消瘦,四肢無力。後來自知過份的刻苦,並不能獲得真理,便放棄了苦行,接受牧牛女蘇耶妲SUJATA乳麋的供養,恢複了身體的健康。隨從的五個人,以爲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從他了。于是太子到尼連禅河去,把六年來的汙穢洗掉,並決定要去開辟自己的宗教途徑。
備注:
(1) 袈裟 ── 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所以稱爲壞色衣。又因其形狀由許多長方形小布塊縫合而成,又稱爲
福田衣。
(2) 苦行林──信奉婆羅門教的人刻苦修行的地方。
(3) 摩竭陀國── 中印度國名,首都是王舍城,在古印度中,此國最大。
(4) 頻婆沙羅王── 摩竭陀國國王名稱。
習題:
(一) 太子在何處自己落發並披袈裟?
(二) 淨飯王派人追回太子,太子發何誓願?
(叁) 太子在摩竭陀國與頻婆沙羅王有何對答?
(四) 太子訪問那二位著名宗教師?
(五) 太子如何修苦行?有何結果?
(六) 太子如何恢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