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66 念佛鏡(唐 道鏡.善道共集)▪P5

  ..續本文上一頁故。講論不如念佛百千萬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師智仁法師蘊法師。皆舍講論同歸念佛

  第五念佛對戒律門

  問。念佛功德多少于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于持戒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說。持戒證小果。始到初地。准彌陀經。若一日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以經雲。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于持戒功德百千萬倍。又准經中說。如今不是持戒時。是念佛時。何以得知。准像法決疑經說。本師滅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自從佛入涅槃已來。准釋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入末法來二百余年。故知是念佛時。不是持戒時。縱有持戒者。准戒經文。即得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無證得阿羅漢果。縱得生天。不出叁界。就持戒人中。萬個無一具戒者。何以故。爲戒細人粗。數多難持。若望念佛。數少易行。得多功德。

  問。念佛得益多少于持戒得益。

  答。念佛能益無損。持戒損多益少。何以得知。准目連問經。破初篇戒。取長壽諸天計人間九百一十五俱[月*尼]六百萬歲墮地獄。准戒文中。有五篇七聚。依挍量。第一篇重挍量第二篇一倍。第二篇重挍量第叁篇一倍。第叁篇重挍量第四篇一倍。第四篇重挍量第五篇一倍。第五篇最輕犯突吉羅。九百萬歲墮地獄中。一夜不忏者舍本利。准破戒罪。無量無邊。持戒萬中無一。故知損多益少。念佛一口。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所以有破戒罪。念阿彌陀佛。總得除滅。何以得知。准觀經文。下品中生人或有衆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應墮地獄經曆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爲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爲贊彼佛光明神力。教令念佛。彼人聞已。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淨土。故知破戒罪亦得消滅。又准群疑論中說。破戒者護。複失道者導。盲冥者眼。故知念佛純益無損。承前北都有律師。舍戒律業回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准觀經中說言。中叁品人。律師念佛往生淨土。故知念佛門持戒苦行不及也

  第六念佛對六度門

  問。念佛功德多少于六波羅蜜。

  答。念佛功德多六波羅蜜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維摩經說。念定總持人自求生淨土。總得往生。一切不問。

  問曰。有人複疑。念佛猶如口打鼓。如何解釋。

  答曰。亦如口打鼓。何以。因口誦心記。乃打由成。若無心口。無由得成。念佛亦爾。心信口稱。乃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若無心口。無由往生。所以如口打鼓。

  問。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彌陀者。本師教念。然始解修。猶如父母生得子已。遂付師教學問乃成。皆由師立。彌陀亦爾。本師說經。殷勤勸念阿彌陀佛。令生淨土。早證菩提。將念佛名稱爲難事。本師自說。我行此念阿彌陀佛難事。得無上菩提。本師釋迦自亦念佛勸。汝等一切衆生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早證菩提。是爲甚難希有之事。本師遣念阿彌陀佛。又複念佛猶如父母多諸子息。當居儉處。將去遂豐然始養得。不被餓死。本師亦爾。爲娑婆濁惡不堪久住。恐畏沈淪墮于地獄。將諸衆生同歸淨土。受諸快樂。不被沈淪。是故偏令思念阿彌陀佛。不念本師。非但釋迦因念佛得成佛。十方叁世諸佛皆因念佛叁昧當得成佛。故月燈叁昧經雲。十方叁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叁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問曰。何故不念十方諸佛。偏念阿彌陀佛。

  答曰。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衆生結緣最深。于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衆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韋提希等選得。又十方淨土中。彌陀淨土最近。十方諸佛名號中。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最多。所以專念彌陀佛。不念余佛。

  問曰。何故念佛是一法。乃能廣攝諸門。

  答曰。念佛雖是一法。定能廣攝諸門。何以得知。舉喻釋者。念佛猶如如意寶珠。雖是一個寶珠。能攝一切寶物。故法華經中說。龍女爲獻寶珠。速得成佛。雖是一法。增長一切功德。感得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維摩經雲。念定即總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諸法

  第十一念佛出叁界門

  問曰。淨土爲出叁界。爲在叁界中。

  答曰。淨土定出叁界。不在叁界之中。既言叁界。何等爲叁。一者欲界。從此閻浮上至六天總名欲界。二者色界。六天已上梵衆天等一十八天名爲色界。叁者無色界。又有四天。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等總名無色界。又複叁界向上非非想處二十八天。向下即是無間地獄。人在中間住。猶如牢獄之中相似。所以法華經雲。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是故韋提希厭娑婆世界五濁惡處。何等爲五。一者劫濁。謂疫病饑馑刀兵等劫。二者煩惱濁。一切衆生多諸煩惱。叁者命濁。壽命短促。四者見濁。誹謗不信。五者衆生濁。無其人行。又有地獄餓鬼畜生盈滿不善聚集。是故遣厭。欣樂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經雲。能于叁界獄勉出諸衆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盲類。能開甘露門廣度于一切。又論雲。超出叁界獄。目如青蓮葉。聲聞衆無數。是故稽首禮。又往生論雲。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又准群疑論中說。淨土豎超叁界。橫截五道。一得往生。更不墮叁界牢獄。直至無上菩提。故知彌陀淨土定離叁界。不在叁界之中。所以念佛法門頓出叁界。若欲念阿彌陀佛速生淨土者。要須叁業成就。第一心唯有信。第二口唯有念。第叁身唯有敬。不問有人無人尊卑老少。晝夜常不懈慢。名爲敬成就。不議他人長短說食數寶。唯口念佛聲聲不絕。名爲念成就。不墮貪嗔等煩惱及鬥亂打罵怨恨嫉妒殺盜淫妄。是墮叁塗因。與念佛法不相應故。唯有信念佛。不揀道俗。不問男女貴賤。不問罪有輕重。唯信爲本。若成就者。萬病皆差。不假世間醫藥。萬善自成。不假世間教經。頓能成就。其萬善成事。非是己能。亦非修行力。若據經文。從凡位至初地經一大阿僧祇劫。若叁寶力。不假多劫。又依經文。聞說阿彌陀佛。乃至一心一念。歡喜踴躍。志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地。法華經雲。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世間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穩。出世間中唯有諸佛。能令衆生出叁界苦。得生淨土見佛聞法。又依經文。佛有慈悲喜舍。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不問地獄餓鬼畜生及人中苦。若問即不名大慈悲。又如其母。世間之母于子有種種苦。終不辭勞。無疲倦。以樂爲本。豈容諸佛大聖大悲。不問怨親道俗男女。平等普皆救。救護何等苦。世間之苦與地獄苦百千萬倍諸佛即救。況人中極輕。若不相救。即與經教相違。人中諸苦。發心悔過。作諸戒行。作諸功德。諸苦頓除。信始成就。生死退失。委知地獄不再入。人中諸苦。苦即不滅。病即不差。千無一信者。縱有信者。不過旬月尋即還退。不見經文以不知未來之苦。其心不定。現在之苦複不得滅。衆生謗起。又依經文。現在之苦定滅。未來之苦必無。今現世人有誦得經者。及有異行與國王相應者。頭發即落。袈裟著身。亦無戒行。在世間內。上至國王。下至父母。皆反致敬。是誰之力。盡豈不是叁寶之力。世間之內亦有不問貴賤男女皆令自在衣食自然。見者恭敬不辭勞倦以是義故。當知叁寶之力。唯信乃知。不信之人如盲如聾。等無有異。故知念佛之人聲聲不絕。無病不差。無罪不滅。定不驚怕。亦不轉退。日日之中心眼自開。轉加作意。並與經教相應。行住坐臥心終不散。亦不失威儀。縱聞諸經論。並與心行相應。轉加歡喜。遞相接引有信之人。如母救子不辭勞倦。無信之人甯當噤口。而死不得出言。令他起謗。非是謗人。直謗于佛。當說彌陀經時。釋迦難解之法爲一切衆生說。若有信者。是六方諸佛知甚難信之法。恐後衆生生疑謗。故舒舌作證。表此經文定不虛妄。又聞此近來諸行者等鹹生驚疑。及有誹謗者。以是義故。諸佛再叁懸知末法世不信衆生。若有信者。一切諸佛共所護念。自不信佛語。自無善可得住不退轉地。皆彌陀經語。若不作業。自障聖道。彼此經教皆是佛說。自修行之教善神護助之法。深生信敬。修行不舍諸佛護助。複是諸佛本願力教。現在聞而不信。直入地獄。無有出期。豈不謬哉。若見此經文。再叁思量。審有經教。方始相應念佛戒行斷除法門。但能決定深信至誠不退者。念念不絕。聲聲喚佛。不問道俗貴賤貧富好醜男女。罪有輕重。唯取信心成就。若不信諸佛慈悲。縱是父母亦無救處。不得往生。唯有信心成就。諸佛常住不滅。亦無退轉。信佛大聖一切賢聖最上最勝最大。是名世尊。不問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衆生。不問大小善惡之心多少。皆知若有人信佛大慈大悲。能救衆生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衆多惡業罪障。發心悔過。並悉知之。尋即往救。亦不過時度。名爲大慈大悲。如世間母。見子在糞穢中及饑寒苦痛。終不再離。名爲慈悲母。在世之人無能報母恩德。是小慈母于子尚不辭疲倦。諸佛大慈大悲與救百千萬倍。不唯救世間之苦。能救生死大苦。是故世間有能信者即救。亦不問罪有輕重。謹依法華經文。佛言。一切衆生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衆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叁界。又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老少好醜貧富及罪輕重。以是義故。唯論信者。能悔過者。深信成就。聲聲不絕。念佛名字。經雲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又雲難信希有之法。唯取信心不雲罪人。亦不得言女人不得往生。唯論信者。若是戒行成就者皆悉往生。即非難信。亦非希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信不昧。不問罪有輕重。是病皆除。是罪皆滅。不論遠近。唯取信心頓斷疑惑頓覺念佛。如母救子。故名難信希有之法。說此經時。六方恒河沙諸佛各各出舌證明。即知過去未來現在衆生。聞者並皆生疑起謗。不信佛有如是力。故言難信希有之法。是恒沙諸佛並皆舒舌。遍覆叁千大千世界。爲作…

《1966 念佛鏡(唐 道鏡.善道共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