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75 方外之交

  75 方外之交

  

  杭州淨土院的藥山惟政禅師,持律甚爲精嚴,曾接引太守李翺皈依佛法,也曾入朝爲唐文宗解釋“蛤蜊觀音”之事。但生性淡泊,不喜應酬,朝中大臣經常爭相供養,禅師均借故推辭。

  師與蔣侍郎頗爲深交,一日,蔣侍郎對禅師道:“明日寒舍文人雅集,有幾個知己好友相聚,大都是當代學者名士,懇請禅師能撥空前來普灑甘露,演說妙法,則我等不勝榮幸!”

  惟政禅師推辭,蔣侍郎不允,不得已,勉強承諾前往。第二天侍郎派人前來迎接禅師時,惟政禅師已不在寺中,迎者遍尋禅師不著,但見其經案上留有一偈,偈雲:

  “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

  爲僧只合居岩穴,國士筵中甚不宜。”

  迎者將此偈呈交蔣侍郎,蔣侍郎不但不怪他失信侮慢,反而更加尊敬惟政禅師,認爲惟政禅師才是他真正的方外之交。

  出家人的性格,個個不同,有的發心在各階層弘法度衆,經中稱爲“人間比丘”;有的喜歡居住在深山叢林,經中稱爲“蘭若比丘”,這就是大小乘的悲願不同所致。人間佛陀的釋迦,經常活躍在王公大臣的周圍,但也容弟子大迦葉經常山林水邊靜坐。故《高僧傳》中,有義學比丘、弘傳比丘、持律比丘、神異比丘等不同。禅門大師的風格,有爲當朝國師者,有隱遁不出者,但均能樹立佛法有益于衆生,不必同一形象。

  

  

✿ 继续阅读 ▪ 76 心離語言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