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浮生夢中
杭州西湖喜鵲寺的鳥窠禅師,本名道林,九歲出家,于陝西韬光禅師門下當侍者而悟道。後來獨自到泰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一樣,所以時人皆稱他爲鳥窠禅師。
大文豪白居易非常敬仰鳥窠禅師的道行,有一次特地來請示禅師,並用詩偈問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禅事問禅翁;
爲當夢是浮生事,爲複浮生是夢中?”
鳥窠禅師也用詩偈回答道:
“來時無迹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菌,但是如果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去”、“來”的限製和對待,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
後來,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成了在家弟子,遍訪名山高僧,晚年素食,並且舍宅爲寺,定名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尤醉心于念佛,時常吟詩作偈,表達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
“愛風岩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棱;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日當作此山僧。”
詩中充滿悠閑、飄遊的意境,實是生活在禅的世界中。
白居易皈依鳥窠禅師,不但成爲在家學佛的優婆塞,甚至從他的詩還發現他來生出家爲僧的意思。白居易不但參禅,他白居易年修習淨土念佛更是認真,他有一首〈念佛吟〉說:“余年近七十,不複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彌陀;朝也阿彌陀,晚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也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衆,同念阿彌陀。”
白居易從禅到淨,再禅淨雙修,他的生活就更充實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