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欽巴尊者叁十誡

  龍欽巴尊者叁十誡

  

  

  龍欽巴尊者(一叁○八至一叁六四),是西藏佛教密宗甯瑪派(紅派)的一位大師,他的修行與學問成就,深受所有西藏佛教四大宗派的尊崇。大師自小,即能憶念前生,悲智俱足;五歲時,開始學習讀誦書寫的啓蒙教育,並從父親受聞密法,了解醫藥曆書等學問;十二歲,進入蓮花生大士(藏密第一代祖師)首創的桑耶寺出家,研習佛法戒律,十四歲起參學專門講經的寺院,學習新舊派教理,並修行密法,得甚深禅定。在擔任桑耶寺住持數年後,即隱居深山專事修行和著述,在許多著作中,聞名于世的「廣大心要」是佛教經典之著。龍欽巴的這篇叁十項勸誡,內容多處與中原祖師的告誡不謀而合,雖然似乎是針對出家人而發,而且有一、二項因爲文化背景不同而不適用于漢地;可是細細品嘗,我們還是可以獲得很多的受用。——譯者

  從龍欽巴尊者遍法界的大智願雲中,射放出溫煦的慈悲光芒,照亮祈求尊者的人。充沛的甘露雨,經常降下,滋潤衆生的心田,培養成熟法報化叁身的苗芽——讓我們禮敬這位能夠護持我們的偉大上師、叁寶護法的至尊。

  由于大誓願的力量,使我不費力地跻身于至高無上的偉大成就者傳承行列中;但是因懈怠,虛度此生,現在已日薄西山。我想效法心行仙人,然而我卻極爲沮喪,因爲我看到別人很像我一樣的懈怠。

  這是爲什麼,我要說出這叁十項懇切的勸誡,以激發出離心的原因。

  啊呀,用盡一切辦法,調伏很多衆生,在自己周圍集合一大群徒衆,可能也持有興隆的寺産。但是,這是爭端的根源,也是執著我心的原因。

  [靜居獨處,是我懇切的第一項勸誡。]

  在想要去除障礙和降服魔外等等的村莊法會中,有人就會在人群當中,顯露習性。可是由于貪愛食物和財寶,導致心靈被魔所盤據。

  [調伏自心,是我懇切的第二項勸誡。]

  從窮人那裏搜取了許許多多的稅賦(譯注),來興建大的佛像塔寺,與分發許多布施品等等,但是,基于這種善意的所作所爲,反而是累積罪業過失的原因。

  [培養善心,是我懇切的第叁項勸誡。]

  爲了表現自己的偉大,而向人家講經說法,並利用種種欺诳的手段,來保有一大群尊卑高低的徒衆,這就是産生執爲實有的驕傲原因。

  [腳踏實地,是我懇切的第四項勸誡。]

  用種種欺騙的手段,來做生意及放高利貸等等,以這些邪命所積聚的錢財,也許可以好好的做一番供養,但是基于貪心的這些功德,是爲八世法(八風)所動的根源。

  [去除貪欲的梵行,是我懇切的第五項勸誡。]

  當證人、保證人和卷入訟事,我們也許可以因此調解別人的爭端,而認爲這是爲了利益所有人,但是沈溺于這種,會造成爲利益而爲。

  [不要期望好處和別人的報答,是我懇切的第六項勸誡。]

  擁有權勢、財富、眷屬和福德,且名揚四海,可是到死時,這些毫無用處。

  [努力用功修行,是我懇切的第七項勸誡。]

  執事與侍者等擔任有職務和廚師的人,是寺院的支柱,但是以這些工作爲旨趣,是産生煩惱的原因。

  [減少忙碌于這些鎖事,是我懇切的第八項勸誡。]

  攜帶法器、供養、經像書本和炊具等等所有必需裝備到人煙罕至的深山修行。然而,裝備齊全是困難和爭端的根源。

  [身無長物,是我懇切的第九項勸誡。]

  在世風日下的今天,我們也許會責備周圍粗野的人,雖然是基于饒益心,但是會因對方不領情而産生煩惱,給自己找來麻煩。

  [言語祥和,是我懇切的第十項勸誡。]

  我們也許不具私心,出于情感,而指出別人的缺點,以爲這樣做是爲了別人好,雖然我們所言不假,但這會傷到別人的心。

  [言語婉轉,是我懇切的第十一項勸誡。]

  參加辯論,辯護自己的觀點,而駁斥別人的想法,雖然認爲其論點是在維護教法的純正,但是這樣做是産生煩惱的根源。

  [保持緘默,是我懇切的第十二項勸誡。]

  基于師父的教誡傳承以及宗義等等,而護持我們這一宗派的觀點,以爲是本身應有的服務。然而,自贊毀他是增長我們的貪著和嗔恨的原因。

  [抛開這一切,是我懇切的第十叁項勸誡。]

  用聽聞佛法來研究教義,我們也許了解別人的錯誤,而證明我們有分別對錯的智慧,但是這樣想,就會累造我們的罪孽。

  [純正的看每件事物,是我懇切的第十四項勸誡。]

  談空說妙和毀謗因果,我們也許認爲高談理論是佛法的究竟,但是放棄這福慧二資糧,將會失去修行的機緣。

  [福慧雙修,是我懇切的第十五項勸誡。]

  爲了第叁智慧灌頂的緣故,而降下明點等等,你以爲可以藉他人的身體,幫助我們修行。但是,這種「有漏道」欺騙了許多大修行者。

  [依止解脫道,是我懇切的第十六項勸誡。]

  對不堪受法的人傳授灌頂和分送神聖的物品給一般大衆,是破壞誓願和正定的根源。

  [揀擇正直誠實的人,是我懇切的第十七項勸誡。]

  在衆人當中裸露身體等等狂行,我們也許認爲瑜伽行者的苦行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這會使世俗的人失去信心。

  [謹慎約束自己,是我懇切的第十八項勸誡。]

  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們都以傳統和聰明的行爲方式,企圖做頂尖的人物,但是這樣反而會導致從高處往下墮。

  [不緩不急,是我懇切的第十九項勸誡。]

  不論是住在鄉下、寺院或隱居山林,不尋求特別親密的朋友,我們應該與所有人爲友,然而不親密,也不憎惡。

  [保持中立,是我懇切的第二十項勸誡。]

  用不自然的表情,恭敬檀越施主,爲了討好別人而虛僞做假,是束縛自己的原因。

  [平等對待,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一項勸誡。]

  有無數的占蔔、曆算和醫藥等等的書籍,雖然它們都有其緣起理論所依據的技巧,會使人無所不知,但是太沈迷于這些,會使我們無法專心禅修。

  [盡量減少這些方面的研究,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二項勸誡。]

  躲在屋裏布置裝飾房間,我們也許會有具足一切的享受,但是這樣會把整個一生耗費在瑣碎的事物上。

  [去除所有這些活動,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叁項勸誡。]

  有學問,有道德,又精進修行,也許會使我們到達很高的境界,但是執著這些,只會束縛我們自己。

  [了解如何不執著的解脫自在,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四項勸誡。]

  用收降雷雹與念符咒等種種方法,認爲這是可以調伏所度有情的一種事業,但是傷害到其他生命,其下場會使自己墮入叁途。

  [保持謙虛,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五項勸誡。]

  我們也許擁有一切甚深的經典、教誡、警語等等,但如果不付諸實修,大限來臨時,這些都無濟于事。

  [觀察自己的心,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六項勸誡。]

  在一心一意修行時,我們可能會有所體驗,而和別人談論,製造論典,唱證悟的歌,雖然這些是修行的自然顯現,但會增加迷亂的思想。

  [遠離戲論,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七項勸誡。]

  念頭起來時,就要立刻盯住,因此心裏了了分明時,就要一直安住這個境界,雖然已經無所觀,但仍然必須維持這種禅定的境界。

  [時時觀照,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八項勸誡。]

  在空性中,遵行因果律,對無爲法持守叁乘願(小乘自度、大乘度他與金剛乘即身成佛的誓願)以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努力饒益有情。

  [福慧雙修,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九項勸誡。]

  我們已經親近許多有智慧和有成就的上師,也聽聞了許多甚深的教誡,也看到了一些深奧的經典密續,只是還沒有去身體力行。

  [唉呀!我們只在欺騙自己!(譯注:解行相應是龍欽巴尊者第叁十項勸誡)。]

  爲了對于像我一樣的人,我懇切地說出這叁十項勸誡。以此善意,願一切衆生能從世間解脫出來,而得到大安樂,追隨叁世諸佛菩薩及所有大成就者的腳步,願我們師法他們。楚稱羅哲(龍欽巴尊者)在出離心下,懇切地寫下這叁十項勸誡。

  譯注:藏文爲「重稅」,但英譯卻作great contributions。大約自九世紀起,西藏贊普(君長之意)即明文規定,百姓不論貧富均需繳稅支助寺院,但有些地區,卻成爲貧民的苛捐重稅。

  叁十忠告論

  全知無垢光尊者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法界遍空智願大雲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今熟所化田中叁身芽,敬禮勝寶救主上師足。

  雖由願力傳承師攝收,自不翁進無義耗此生,

  思維聖行自懊他亦然,勸心生厭說此卅忠告。

  噫呀! 種種方便攝收衆眷屬,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

  爲貪食財自心被魔使,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由從貧衆取收高賦稅,雖塑佛像發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爲自得高于他傳講法,以及方便護持賢卑眷,

  心生實執我慢之因故,減滅心思即是吾忠告。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雖供邪命所積百財物,

  求名行各世間八法因,修離耽著即是吾忠告。

  公證中者以及斷訟等,雖思調解爭端是利他,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無有希疑即是吾忠告。

  雖具受用眷屬民福德,悅耳之語遍于瞻部洲,

  然自臨死之際無毫益,精進修持即是吾忠告。

  司庫侍者以及主者等,雖是寺院家中骨幹者,

  二取心思生起挂慮因,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經論爐竈等,雖攜所需行于寂靜山,

  暫具用品爭紛痛苦因,依無所需即是吾忠告。

  濁時中于野蠻之眷衆,爲其面責等雖是善意,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

  毫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

  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

  依彼生起煩惱文因故,禁止自語即是吾忠告。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彼等縱使以爲是承侍,

  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一切放棄即下吾忠告。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合。

  忽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忿無作乃爲究竟法,

  若舍二資斷絕修行緣,當命雙運即是吾忠告。

  爲叁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衆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雖無緣份衆前施灌頃,加持品等散發于衆人,

  說毀之根失毀密戒因,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

  本人之中露體奔跑等,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

  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

  此處爲自欲得殊勝位,雖求淨行博學立賢善,

  是從高頂墮于低處因,行無松緊即是吾忠告。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

  于誰相觸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雖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行,

  爲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

  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

  瑣事今自人生虛耗因,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

  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

  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

  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

  一緣修時討論與覺受,著作論典唱誦道歌等,

  雖是力顯而增分別因,當護離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別之時直視要,已得定解之時安位要,

  修行安住無修是爲要,修習無散即是吾忠告。

  空性之中行持諸因果,證悟無作護持叁律儀,

  無緣大悲精進爲利衆,二資雙運即是吾忠告。

  依止勝師亦聞深教授,

  有閱甚深經續觀內心,

  鳴呼雖知無修自欺自,

  爲我如我者說卅忠告。

  由厭離心造此之功德!

  願諸有情解脫得大樂,

  叁世諸佛菩薩聖者後,

  吾等隨行願成彼長子。

  此叁十忠告論者,由厭離心稍所促故,慈誠羅珠所造也。

  譯于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時至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五之中秋佳節。

  

  

  

《龍欽巴尊者叁十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