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問題答問篇▪P3

  ..續本文上一頁心存恭敬外,舉手投足間的觀照留意,更能使我們身心一如,于恭敬中承受法益。

  雙手捧之,平胸,不單手攜行。

  雙手捧經欲向佛作禮時,只須平舉齊眉,不向人作揖或合掌。

  休息時,經書應置于淨處,不隨意棄置。

  不任意損壞經書。

  不在經書上隨意塗寫。

  經書如未誦完,可用線香爲記,經本暫合。

  經書蒙塵時,不用口吹,應以淨紙擦拭。

  經案上不放置其他雜物,如電話(大哥大)等。

  喝酒無罪,何以佛教視爲根本大戒的五戒之一?

  酒雖無罪非惡,但酒醉之後,常使人失去理智而做出種種惡事。譬如《大毘婆娑論》說,印度有位優婆塞,飲酒之後,盜取鄰居的雞,烹殺作爲下酒菜,犯下偷盜、殺生戒;鄰婦問起,他妄言說沒有看見雞,犯了妄語罪;此時又見鄰婦貌美,非禮她,犯了邪淫戒。喝酒使人喪失理智,由于喝酒而造下殺、盜、淫、妄等四重罪,因此佛陀製定不飲酒戒。

  對滅老鼠、蟑螂、蚊蟲、使用農藥的看法?

  有些開藥店的商人說:我們開藥店,出售消除蚊蠅、蟑螂等害蟲的藥,或者捕殺老鼠有罪過嗎?農夫也問:我們種田栽水果,爲了收成好,要噴灑農藥,驅殺害蟲,有罪過嗎?在這裏,我不能違背佛法打妄語說:這些行爲沒有罪過。但是根據佛法,驅除蚊蟲等,並不是很嚴重的大問題。因爲佛法所說的不殺生,主要以"人"爲對象,以殺人爲嚴重,殺人,這是佛法所不許。如果爲了去除蟲害,當然,預防比殺害要好些,但以人爲本的佛法,爲了生存,雖用農藥,並不是很大的罪惡。即使受過戒律的比丘,犯了此過,依佛法上來說,也不過犯了"惡作"而已。"惡作"的行爲,是可以用忏悔的力量加以洗除的,並不如殺人那樣不通忏悔。事實上,我們平時在有意無意中殺害生靈的行爲,縱使有罪,也很輕微,有些甚至無罪,最主要的是不能懷著瞋恨心而殺生,以瞋心而故意殺生,是必墮地獄受苦的。佛教之重視動機、存心,由此可見一斑。我們不要把佛法的規範視爲畏途,認爲是束縛我們自由行動的繩索,或以爲佛法的戒律要求太嚴,難以守持。其實,佛法的戒律有很寬容、自由的精神,只有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情況下,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佛教徒可以說謊嗎?

  在佛教裏,殺、盜、淫、妄、酒是根本大戒,根本戒的妄語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也就是說,沒有得到神通,卻說得到了神通,沒有證果,卻說已證果,這種說詞構成了妄語罪,像古今附佛外道的人,自稱活佛,還有自謂無上師的人,所說的皆爲妄語。

  很多江湖人物,也常用如此欺騙的詐術贏得別人的信仰、恭敬,這也是妄語。至于我們常講的:"大家吃過飯了嗎?"明明沒有,但爲了怕問的人麻煩,于是會說:"我吃飽了。"這類的話並不嚴重,因爲話中含有善意,叫做方便妄語。經雲:修道之人,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绮語者,這點很重要。

  受持"八關齋戒"爲何"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

  受持八關齋戒,等同出家人,一切生活當以知足少欲爲原則,才有助于身心的淨化。高廣大床容易使人心生貪戀,所以,佛製出家衆不可睡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是指非時食容易助長貪欲,且飽食之後容易昏沈,故佛陀製戒不許。

  修習苦行才容易入道嗎?

  一般人總認爲必須吃苦才算有修行,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佛陀對修行的態度是主張"不苦不樂"的中道。因爲"苦"容易使人心生煩惱,"樂"又容易使人散亂放逸,心力不集中,所以偏苦或偏樂的修行都不順于佛道,難得解脫。尤其某些外道修無意義的苦行(如食牛糞、食草、烤火等),或極力主張欲樂,這都是無助于解脫道的邪見。修行人的生活是精神重于物質,所以采取少欲知足的生活態度,來減少外緣,磨練心志,是不同于極端苦行的。

  何謂"借假修真"?

  "假"是指我們的身體,"真"是指我們的心。修行主要是在修"心",身體只是修身的工具而已。但一般人平時只知重視自己的身體,卻不重視我們的心,這是顛倒的,要知道人生百年之後,身體不是我們的,金錢也不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妻兒眷屬都不是我們的,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還是我們的心,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和心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經典上有個故事,心對身體說:"每天從早到晚,我就幫你穿衣、洗臉、吃飯、刷牙、走路,現在你這個身體要修行求道,到處跑道場,每天拖著軀殼東來西往的,真是緣木求魚,你怎麼不向我這顆心問道呢?有一首偈語說得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放著我這個現成的靈山不求,卻向心外覓佛,身體你不是太糊塗了嗎?"人生要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本心,那才是重要的。

  打坐時呈現異相好嗎?

  呈現異相,一般是指看到佛菩薩,或自身放光,或身體變大或飄浮空中或具神通等,這些現象,有時候是自己的幻覺,或魔來混淆自心清淨,誤導衆生修行正道。雖然也有可能是諸佛菩薩的加持,但如《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呈現異相雖令人好奇,但卻無關于解脫。如果執著了,對修行者不好,唯有平常心觀其來去,才是正確的處理態度。

  打坐時有幻像該如何?

  睜開眼睛,再有幻境,就起來跑香,偶爾有些瑞相,也是適可而止。如果常有幻像,要想方法正念。

  吃素會造成體力不繼,營養不良嗎?

  吃素不但不會營養不良,反而有益健康。西方國家的醫學界早已極力提倡減少肉食,主要是因爲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內積聚太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與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則有益清除體內毒素。

  至于有些素食者何以顯得瘦弱不堪、體力不支的樣子,主要是對素食的觀念不正確,或因烹調不當,或因飲食分配不均,或因生活作息不當所致,並非素食所引起。

  煩惱來時怎麼辦?

  去除煩惱的方法有:

  找善知識傾訴,避免再和煩惱人談話。

  慚愧自己有煩惱,責怪自己沒出息。

  走入大衆,接待客人,更要親切、微笑,說好話。

  面對現實,主動找對方溝通。

  自製、能忍,才是有力的人。

  寬容別人,體諒別人,人我互調,爲別人想一想。

  自省改過,因爲這是最勇敢的人。

  發願:"我願以慈心對待他人,我願以慈眼看待他人。"

  自念:"我不是爲煩惱來學佛的。"

  自問:"爲什麼自己放不下?簡直是跟自己過不去!"

  自己告訴自己:"我要贊美別人,我要尊敬別人。"

  寫作、抄書,多寫幾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畫圖,最好畫佛菩薩的金容聖像。

  念佛、拜佛或讀誦、抄寫各種忏悔文、發願文。

  誦經或讀法語、箴言。

  閱讀藏經,講一段藏經的內容給自己聽。

  打坐參禅,自問爲什麼煩惱?

  發心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

  聽梵呗,唱聖歌,或是彈一曲"叁寶頌"或"念佛曲"。

  瞻仰佛菩薩的聖容,"我以生氣的面孔能對佛菩薩嗎?"

  逆境來時怎麼辦?

  面對逆境的方法有:

  勇于面對,接受挑戰,設法改進。

  學習承擔,世間上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肯定自己,安住身心,以不變應萬變。

  觀想古今聖賢,以他們的事迹作榜樣,努力向前。

  閱讀高僧傳記,學習堅忍、發願、無畏于風霜雨雪等艱難困苦的精神。

  置之死地而後生,自忖"我已沒有退路,不管怎樣,我要堅持下去"。

  愈挫愈勇,不灰心不氣餒,觀想佛陀降魔的精神。

  靈巧應變,另辟新路。以迂回的方法,達到目的。

  告訴自己:"沒有逆境,那有順境,我要經得起考驗!"

  堅此百忍,不可輸掉慧命!

  自念:"逆境只是一時的,修道是永遠的,不要害怕!"

  鬥志不鬥氣,一切境界都是對自己的考驗。

  多念幾句: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

  念一段《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生氣時怎麼辦?

  生氣時,可以:

  要小聲說話,保持平靜微笑的態度。

  不要給人知道自己生氣,暫時離開現場,到室外透一下氣。

  記下生氣的原因,再替別人想一想。

  聆聽或唱誦梵呗聖歌,從歌聲梵呗中,平息情緒。

  禮佛忏悔。

  面帶笑容,告訴自己要歡喜,不可生氣,會上人當!

  做個旁觀者,冷靜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審查自己的起心動念。

  攬鏡自照,看看自己生氣的模樣。

  誦念佛號,直至氣消爲止。觀想佛、菩薩的慈顔相好。

  到沒有人的地方去,問自己:我生氣有道理嗎?

  反問自己:"爲什麼要生氣?"往往會發現:這種小事,沒有什麼了不起!

  自我反省,承認己過。

  心想:承擔委屈,一切不如意都是自己的逆增上緣。

  看破放下,學習"觀自在",問自己,自己生氣會自在嗎?

  找不生氣的人講話;但不可給人知道自己在生氣。

  生氣時,要慢半拍,告訴對方:等一會我要生氣!

  忍!忍!忍!忍一口氣,風平浪靜。

  不怨恨他人,感謝對方替自己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自忖沒有資格生氣,應以慈悲寬容待人。

  告訴自己:生氣對自己沒有意義。所以不生氣。

  化悲憤爲力量,激勵自己要更加發奮圖強。

  自問:"我是爲生氣來到人間的嗎?"

  凡事退一步想,留有余地,以免日後見面尴尬。

  慚愧自己沒有用,有用的人不生氣。

  發心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沒有時間生氣。

  如何解決人我是非?

  你好我壞。

  你大我小。

  你有我無。

  你樂我苦。

  我們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擁有和快樂,怎麼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樂的都給別人去享受呢?這就是千百年來人類功利心態的"所知障"。人與人之間,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彼此的一切不和諧,就應該奉行這四句話,這會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如何"發願"?

  發願就是立志向上、向…

《問題答問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