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化家庭篇▪P3

  ..續本文上一頁,任意浪費。此亦有六種過患: 喜聞歌。 喜觀舞。 自歌舞。 喜熱鬧聚會。 喜拍手叫呵。 喜見弄鈴。 懶惰求財物者爲非道:指性好遊蕩,不喜作業,凡寒熱饑飽都有藉口,不肯作事。其有六災患: 大早不作業。 大熱不作業。 大寒不作業。 大晚不作業。 

  大飽不作業。 大饑不作業。

  以上六種皆是消耗財物不能生産,現世勞神喪財,身敗名裂;來生墮苦趣,失人身,所以說是非道,非人倫善道也。人生在世,必須有正當的事業,因勤奮經營,使得衣食豐足而生安定,然後才能生種種的善事,即所謂"衣食足,然後禮樂興也"。

  理財之道

  我們有錢,並不完全達到目的,怎樣處理自己的財富,這仍然是主要的課題。假如你每一個月有一萬元的收入,你怎樣來處理你的財富呢?在《雜阿含經》裏面有一首偈語說:"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余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

  十分之四||經營事業

  十分之叁||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儲蓄應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寶積經》中,佛陀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爲例,他的財富,已經不要爲生活計算,他處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叁分:

  叁分之一||用來供養宗教

  叁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

  叁分之一||奉獻國家作爲資源

  在《涅槃經》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說,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養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補助仆傭屬下

  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

  1 佛教徒應有的職業道德觀

  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也是奉獻、服務、廣結善緣的最好修行,因此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亦即所謂的職業道德。

  要有因果的觀念:不藉公務之便而貪汙詐欺、假公濟私、收受賄賂、強取豪奪、威脅利誘等;凡有所得,悉數歸公,一絲不苟。

  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責不抱怨,遇難不推诿,要任勞任怨,一切想當然爾。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擔當,才能負責。

  要有敬業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認真負責,要樂在其中,遇事不推托,不以磨人爲樂,要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此即是敬業。

  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謝老板提供工作機會,感謝同事、部屬協助我們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論多忙、多累,都會歡喜的去做。 

  1 如何創造事業

  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在這麼多的夢想中,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有所成就。我們的事業如何才能有成就呢?以下四句偈可以給我們啓示:

  第一、從合群中廣結人緣:一個人的事業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還得依靠大家,所謂"衆緣和合",所以我們要有一個合群的風範,與人友善相處。你要想大家接受你,就必須廣結人緣,給人很多的幫助,助人者人恒助之。

  第二、從工作中發揮熱忱:要想創造事業,就要對工作有興趣,對工作有信心,更要能發揮熱忱。

  第叁、從節儉中樂于喜舍:創造事業的人,對自己一定要節儉,對別人要寬厚。

  節儉,不光只是財物上的節儉,也包括時間上的節儉、感情上的節儉,所以必須懂得處理運用金錢、時間、感情,並把節儉下來的財富布施給大家,讓大衆共同來享受你的財富。

  第四、從勤奮中創造明天:我們要從勤勞奮鬥裏創造新希望,希望事業越來越開展,越來越茁壯。"勤有功,嬉無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從奮鬥中才有明天的收獲。

  叁、人際關系

  人是依靠因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應該多多廣結善緣,因緣愈多,行事愈順利,所以每個人都不能輕易放棄任何結緣的機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實現圓滿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力,因爲良好的人際關系是: 家庭幸福的來源; 社會生活的基礎; 事業成功的條件; 學佛助道的因緣。

  "人際關系"包括:親子之間、夫妻之間、親友之間、主從之間、師生之間等等皆是;此外,佛弟子還包括了僧信之間的關系。在各種經典中,佛陀對上述種種人際相處之道,均有很好的指導,茲分述如下:

  家庭,是一種連鎖關系,父母子女像鏈鎖的環環相扣一樣,絕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家庭倫理就美滿多了。

  1 親子之間

  在佛教裏,講到孝順父母,有叁個層次: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爲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第叁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

  所以如何孝順父母?有五個方法:

  供養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質所需,精神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虞欠缺。

  凡有所爲,必先禀白:兒女無論要做什麼事,要創那一種事業,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父母感覺到你隱瞞他,要讓他感受到兒女對他有十足的信任。

  父母所爲,恭順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爲,身爲子女的就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們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違逆他呢?所以中國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較容易,順的標准比較難,順父母的心意難。

  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我們不要違背父母正當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違背他。

  父母正業,不爲中斷:假如父母創造了好的事業,比方說:父母辦養老院、孤兒院,或者辦學校,辦一些對社會福利的事業機構,我不能讓它中斷,我要把父母的正業一直繼承下去,這才是孝順。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還要對子女未來前途有一番幫助。如何對待子女呢?

  有五個方法:

  教育子女不可爲惡:我們教育子女,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讓他作壞事。他講壞話了,告訴他不要講壞話;他有不當的行爲,告訴他不能有不當的行爲。比方說:不可以罵人,不可以竊盜,不可以虐待小動物,要讓他培養愛心。

  指其善處使有品格:我們要告訴兒女: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善的,什麼是美的,讓他向往真、善、美的未來,不斷改變自己的習慣,完美自己的品德。

  慈愛關懷教其學問:對待子女,要緊的還是要有慈愛。天下父母心,最重要的就是關心他,不斷的施予慈愛,並且要教他學問,告訴他要學什麼技能,告訴他萬貫家財不如一技隨身,告訴他怎麼樣安排未來的前途,這都是父母的責任。

  善爲婚嫁務使滿意:幫助兒女的婚姻大事,完成兒女的婚姻大事,父母才會放心。但是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最要緊的是給他滿意,現在自由戀愛,他自己要的,有時候父母就隨順些,爲什麼呢?終身相伴的配偶要他自己來負責任的。

  隨時供給助其事業:兒女,總是年輕人,當然要讓他自立自強,但是父母也要適度的給予子女一些幫助,讓他在成功立業上不會太困難。

  1 夫妻之間

  夫婦是五倫之一,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的開始,在我們現今的社會,如何建立美滿和諧的夫婦生活,使家家爲菩提眷屬,而不是冤家仇敵?如何使我們的社會有健全的

  男女來往,杜絕怨女曠男的問題?我從佛法的觀點提出幾項對治的藥方。

  首先做丈夫的男士們如何才能博得妻子的歡心與信任?

  吃飯要回家:社會流行一句話說:"爸爸回家吃晚飯。"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僅晚飯要回家裏吃,平常也要盡量回家吃飯,製造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增進和樂融融的氣氛。回家和妻兒吃飯,就不會涉足歡樂場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會鬧風波。

  身邊少帶錢:金錢能夠成就大事業,金錢也能毀滅好前程,先生身邊不存很多錢,就無法打牌聚賭、金屋藏嬌,一切的壞事自然不可能發生。

  出門說去處: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門,就好像迷失于大海一樣,不知去向行蹤,朋友打一通電話來,"你先生在嗎?""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到那裏去了!"如果夫妻到了這種去來互不聞問關懷的地步,表示彼此的家庭生活已經亮起了紅燈。

  應酬成雙對:有許多的先生以事業需要交際、應酬爲藉口,瞞著妻子在外面胡作非爲,最後家庭革命、感情絕裂。如果真的需要應酬,應該帶著妻子出雙入對去參加,既可培養夫妻對家庭的共識,妻子也參與你的事業,做一個賢內助,並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糾紛。

  做人家的妻子也應該要:

  溫柔慰辛勞:先生辛辛苦苦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嚐盡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受夠了委屈排擠,回到家來,爲人妻子的應給予溫柔慰問,幫忙他從困境中走出來,協助他從沮喪中站起來,而不是一進門就數落他:"你到那裏去了?這麼晚才回來。你看!隔壁人家陳先生爲他太太買了名貴的首飾、衣料,就我嫁給你這個窮鬼,一個月賺不了幾個錢,真倒黴!"讓丈夫永遠擡不起頭。

  有時候女人埋怨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結新歡,主要是什麼原因呢?因爲他到了另一個女人那裏,看到的是盈盈笑眸,聽到的是輕聲軟語,受到種種的溫柔體貼;而回到家裏是一張冰寒的臉孔,粗惡的謾罵,好像地獄冰窖,他自然無心回家,一心向往外面的樂園了。女人不能只用美貌來贏取男人的歡心,唯有以甜美愛語、體貼的關懷,才能獲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飲食有妙味:有人說,要控製男人,先要控製他的腸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飯,做出來的飯菜老是清一色,無法合乎他的胃口,他當然有藉口在外不回。如果飲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飲食不習慣,自然就會按時知歸,何況良好的飲食是維護丈夫健康的要方。

  家庭是樂園:現在社會推行美化人生運動,美化人生不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體、美化環境,也要美化我們的語言、心靈、家庭。客廳裏打掃得窗明幾淨,纖塵不染,窗旁擺設一盆花,牆上懸挂一幅畫,賞心悅目,淡雅素淨,先生回到家來,一杯溫熱的茗茶,一份喜愛的書報,好比活在樂園,焉有不回家…

《佛化家庭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社會團體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