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寺院巡禮篇▪P4

  ..續本文上一頁望得蒙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加被,消災增福慧。

  "法會"者,以"法"相"會"也,因此法會中必定有佛法的開示。以佛法令信徒生起信心與法喜,此爲法會的舉辦目的。其種類甚多,茲將一般寺院較常啓建的各種法會介紹如下,以利信徒參加,獲得法益。

  1 禮拜千佛法會

  逢年過節,各地均有不同風俗,在佛教,佛弟子們過年的第一件大事,則是到寺院拜佛,禮贊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依《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載,彌勒菩薩出生婆羅門家庭,後爲佛弟子,曾發誓願:"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噉肉,入白光明慈叁昧,乃至成佛,製斷肉戒。"以此因緣而名爲慈氏。釋迦牟尼佛曾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將下生此世間,于龍華樹下成佛,分叁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稱作一生補處菩薩,至彼時已成佛,故稱彌勒佛或彌勒如來。

  彌勒菩薩常坐鎮于山門口,意喻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歡喜心,開拓心境,包容一切的大肚量。彌勒菩薩聖誕是農曆正月初一,因此各寺院道場皆在此期間舉辦禮拜千佛法會,歡歡喜喜慶祝當來下生彌勒佛的誕辰,我覺得最好的慶祝方式,莫過于發揮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的精神,將歡喜的種子布滿人間。人,往往在懷疑、誤會、嫉妒、無明之中,自惱惱他。如何才能從煩惱的圈子裏走出來呢?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惟有自己打從心裏爲他製造歡喜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程序:

  爐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般若心經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叁遍)

  禮拜千佛名號

  叁皈依

  回向

  午供

  開示說法

  1 上燈法會

  叢林寺院在每年春節皆有上燈法會,如佛光山在春節期間舉行春節平安燈法會,並在每天晚上七點叁十分在成佛大道舉行上燈法會,希望藉著燃燈供佛,點亮社會大衆智慧的心燈、慈悲的心燈、清淨的心燈和恭敬的心燈,找回自性的光明。

  程序:

  詩歌偈語教唱

  開示說法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叁稱)

  藥師灌頂真言(七遍)

  藥師佛號(拜願)

  祈願祝禱(和尚念祝禱文)

  回向

  又一般寺院在農曆正月十五舉行上燈法會,其程序爲:

  爐香贊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叁稱)

  藥師灌頂真言

  藥師偈

  稱念藥師佛聖號

  叁皈依

  回向

  1 春節平安燈法會

  生活在這個世間,最需要的就是光明,沒有光的地方,一片黑暗、一片荒寂。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中,我們靠著一座燈塔給我們指引航行的方向;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日光燈、家用燈,給予我們方便,讓大家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像白天一樣生活得自在逍遙;街道上的紅綠燈,適當地給予指揮,讓車輛行駛暢通,以利交通安全。如今在這個地球村,居住著各種族人士,最重要的是能有一盞佛燈,照耀著我們平安幸福,照耀著我們光明吉祥。佛光山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法會、上燈法會,乃至世界各別分院舉辦光明燈法會等,是希望在我們每個人心裏點亮一盞慈悲的燈,點亮一盞智慧的燈

  。一個人即使物質生活欠缺,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變得充實、富有。此外,我們還要點亮一盞歡喜的燈,點亮一盞信仰的燈,假如內心有了歡喜、信仰,比世界上有形的財富更爲重要。我們更要爲社會、爲全世界點亮一盞和諧的燈,點亮一盞彼此尊重的燈,大家仰仗著這盞燈,互相尊重,同體共生,那麼,居住在這個地球上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我們希望藉著點燈,能爲世間點亮一盞和平的燈光,讓國家與國家和平相處,讓種族與種族和諧友愛。當我們有燈光的時候,並不覺得它的重要,一旦周遭一片黑暗,就會感到非常恐慌。平常我講佛是什麼,大家並不知道,也不容易看得到,其實,佛好比光,光能破除黑暗,給予溫暖,轉生成熟。同樣,佛的光能破除我們內心貪、瞋、癡煩惱無明的黑暗,溫暖我們的心,圓滿我們的人生、人格、未來,成就一切功德。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十五上燈,十八落燈,十九算帳,二十動身。"臺灣的民俗裏,有廟會燈、元宵上燈、提燈;我們的佛教,有光明燈、平安燈。因爲有光才有溫暖,有光才有熱量,有光才有照耀。每年正月初一有平安燈,平常的日子有光明燈,父母爲子女點燈,希望子女聰明乖巧;子女爲父母點燈,希望父母身體健康;有的人爲自己點燈,希望自己未來順利;也有的人爲世界點燈,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人生最美,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心中有一盞明燈。

  我呼籲大家能在希望的燈下找回自己,讓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感覺:我今天找到了自己,我要把真正的自己帶回家,把點亮希望的燈帶回家,把佛光平安帶回家,把所有大家給我們的因緣帶回家。

  "上燈"是在佛菩薩的加被下,點亮自我內在般若、善良、正見、平和的心燈, 讓我們做個明理、慈悲,又有包容心的快樂人。依經典記載,點燈的功德有:

  雙目四肢永遠完好,不生缺陷。

  身無病痛,嗓門柔軟,聲音妙好。

  心地清明聰慧,不爲愚癡所轉。

  視力良好,如摩尼珠,能照微細物。

  生活安穩,衣食豐足,心無所懼。

  身心自在,善財珠寶滾滾而來。

  可以獲得美麗璎珞及幽美林園。

  身體健康強壯,充滿生命活力。

  不會與人發生口角打鬥等事。

  不會生無明煩惱。

  佛光山于每年春節舉行春節平安燈法會,爲點燈的海內外善信禮拜千佛,回向祝福,其程序同禮千佛法會。

  1 觀音法會

  在中國、日本、韓國,說到"觀世音菩薩"、"觀音老母",那是沒有人不知道的。菩薩的聖像金容,在都市、村莊、船上,差不多有人煙的地方,都有人供奉。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觀音菩薩的慈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中。

  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聖誕,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九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這叁天,各寺院道場都會舉行觀音法會乃至打觀音七慶祝。一般民衆也都會相偕至寺院禮拜,以感懷菩薩的大慈大悲。

  程序:

  觀音法會

  楊枝淨水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叁稱)

  開經偈

  普門品

  觀音偈

  稱念觀音聖號、繞佛

  叁皈依

  回向

  午供

  開示說法

  觀音七

  楊枝淨水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叁稱)

  開經偈

  普門品

  觀音偈

  觀音聖號(繞佛)

  歸位(坐下繼續念佛)

  止靜、開靜(繼續念佛)

  叁皈依

  回向

  我們禮拜觀世音,尊敬觀世音,紀念觀世音,主要是爲了學習觀世音菩薩的什麼功行呢?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

  觀世音菩薩叁十叁應化身以及普門示現,度化衆生的事迹,實在是我們的榜樣。

  爲了推動人間佛教,我一直在努力地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神通:我常常一下子飛到歐洲,一下子又在美洲,等一會兒又前往澳洲;爲了接引外籍人士,我到天主教、基督教的國家弘法,爲了度化海外華僑,我又到回教的國家傳教  。事實上,大家都可以來做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像信徒們今天發心在道場的殿堂服務,下次又積極地參與佛光會的活動,這就是佛陀的法音宣流,諸菩薩的隨緣應化啊。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自在

  自在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去創造,如果我們能自在和任何人相處,任何事我們能自在處理,任何道理我們能自在通達,一顆心能使它自在無礙,任何時間我們都能自在修持,任何逆境我們能自在克服,時時能做到隨人自在、隨事自在、隨物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理自在,那麼,我們自己不就成了觀自在了嗎?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我們可以沒有金錢、沒有愛情、沒有學問,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可以沒有慈悲。一般人只是對喜愛的人慈悲,對不喜歡的人就不慈悲;只對自己家屬親人慈悲,對外人或不相幹的人就不慈悲。這都是因爲缺乏平等的慈悲。而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是以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積極的慈悲、無對待的慈悲以及無貪求的慈悲去對待一切有情衆生。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普門品)中,佛陀一直贊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無盡意菩薩聞後,就將代表智慧的璎珞供養觀世音菩薩,表示度衆不光是要有慈悲,更要運用智慧;而觀世音菩薩卻不肯接受,這是因爲在他的慈悲中已經具足智慧,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濫慈悲。最後在釋迦牟尼佛的解說下,觀世音菩薩接受了璎珞,將其中的一份供養現世衆生的領導中心 釋迦牟尼佛,另一份供養代表一切有情的真理法身 多寶佛塔。由此可見

  ,觀世音菩薩慈悲中的智慧是多麼清淨莊嚴啊。

  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挂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松的感受,輕松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受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快樂的時候有受苦的心情。

  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擁有的時候有喜舍的個性,喜舍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1 浴佛法會(佛寶節、佛誕節、浴佛節)

  據《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後摩耶夫人于四月八日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四天王以香湯浴太子身。又《普曜經》載,悉達多太子降誕人間,九龍以香水浴聖尊。後世佛教徒爲慶祝教主佛陀誕生,每于農曆四月八日(或國曆五月的月圓日)舉行浴佛法會。

  "浴佛",佛真的要我們替他洗浴嗎?其實只不過是藉外在的佛來滌洗我們的內在佛,浴佛主要是在淨浴我們的心。

  慶祝浴佛節,我們應該以"道德人格"、"慈悲心"、"尊重他人"等莊嚴的心態來慶祝佛誕節。

  程序:

  戒定真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寺院巡禮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生禮儀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