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叁唱)
佛寶贊
贊佛偈
念佛、繞佛
叁皈依
回向
浴佛(唱浴佛偈)
午供
開示說法
舉行浴佛法會,有幾種意義:
今日社會可說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體髒了可以用水洗淨,衣服髒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汙穢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洗滌,我們在此舉行浴佛法會,實際上是藉此來洗滌我們的心靈。
在佛門中有南北傳、顯教、密教,各宗各派,各寺院也供奉不同的佛菩薩聖像,信衆可以依自己所修持的法門親近不同教派或禮拜與自己相應的佛菩薩。但佛陀只有一個,是各家各派都要共同尊敬的對象,故藉此浴佛的節日來凝聚佛教徒的力量。
基督教徒對其教主的聖誕都非常重視,每逢聖誕節,舉國上下都狂歡熱鬧。今後希望佛教徒對佛陀的聖誕也要舉辦很多活動來紀念,如:講座、花藝展、園遊會、聯誼會等等,並集合信衆一代代將信仰的燈傳承下去。
在韓國,"佛誕節"是國定假日,回教國家的馬來西亞也有衛塞節,很希望我們的政府讓"佛誕節"通過法令,也成爲我們的國定假日,讓廣大民衆以浴佛來淨心,對社會一定有很大貢獻。
1 盂蘭盆法會
農曆七月,在佛門又稱爲僧伽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佛陀在世時,就有供僧儀式的傳承,據《盂蘭盆經》載,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以天眼通看見母親墮在餓鬼道中,皮骨相連,心痛如絞,立刻施展神通,以 盛飯,往饷其母,然而飯食皆變成火焰。目犍連爲了度脫母親,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佛陀因此指示目犍連可在七月十五日僧衆結夏安居圓滿時,以百味飲食供養僧衆,能得無量功德,救度七世父母。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者,傳爲梁武帝,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普施諸寺,後來蔚爲風氣。民國以來,寺院仍然遵循往例,舉行盂蘭盆法會,在誦經施食以外,並有供僧大會。
程序:
爐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開經偈
盂蘭盆經
叁皈依
回向
午供
開示說法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佛門稱爲佛歡喜日,與一般民間所稱的中元意義不一樣。"佛歡喜日"是指在叁個月結夏安居圓滿後,有不少精進的僧衆在這段時間用功開悟,而令佛非常歡喜,所以名爲"佛歡喜日"。在這一天供養開悟或有修有學的僧衆,依其功德超薦回向往生父母,可令其超生。因此,佛陀在世時,就有供僧儀式的傳承,"供僧"在中國社會民間是頗受注重的一件大事。叁十多年前我就一直倡導佛教徒要向政府爭取佛教的國定假日,如四月八日爲佛寶節,七月十五日爲僧寶節,十二月八日爲法寶節 ,並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讓僧俗二衆多一些聯誼的機會,並藉著供僧,供養"僧服",讓僧衆服裝統一、禮儀統一、規矩統一、稱呼統一 ,在一切"統一"之下,自然佛教界的力量就能凝聚,而不再爲表相的不同而自我分裂,削減力量。
叁十年前,我在宜蘭雷音寺、高雄壽山寺時,便已推動孝道、功德、供僧、道糧 等活動。近幾年來,齋僧大會上已形成一種模式,其籌辦內容只是動員各方人力、物質、在家信徒、義工 訓練幾個月來發心服務;僧衆則舟車勞頓,南北奔波,吃一頓飯,受供養金,領紀念品。事實上,"供僧的意義"在于:
是供養一年,不只供養一天。
是供養未來,不只供養現在。
是供養十方,不只供養一人。
是供養學道,不只供養熱鬧。
經雲:"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又雲:"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衆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叁寶。"
在《四十二章經》上也雲:"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叁世諸佛;飯千億叁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位無修無證者。"
供養僧衆的方式除平常的十供養、四供養外,更有:
說好話的供養:多說佛教的好話、出家衆的好話。
獻時間的供養:撥出時間來爲佛門服務,發心幫忙掃地、燒菜、種花等。
接引人的供養:對初機接觸佛法者,要給予愛語指引。
心香一瓣的供養:對佛教有心,是無上的功德。
1 地藏法會
孝道的思想,幾千年來深深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從曆代典籍掌故的記載,可以明了中國對孝道的重視。
佛教非常重視人倫關系、道德綱常,尤其注重孝道的實踐。經典中有關孝道的記載非常繁多,如有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父母恩重難報經》等,根本就是闡揚孝道的經典。
從佛陀的教誨中,不難看出佛教對于孝道的重視,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衆生父母。
《地藏菩薩本願經》被稱爲佛教的孝經,地藏菩薩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深弘誓願爲緣,千百年來,爲世人指出了成佛路,爲佛法點出了長明燈,受到民間廣大的尊崇與信仰,被尊稱爲"大願王"。
每逢農曆七月叁十日地藏菩薩聖誕時,善信男女都會到寺院中供養香花,諷誦《地藏經》或稱念菩薩聖號,一方面期以地藏菩薩的大悲願力加持,以超薦祖先眷屬,孝親報恩,另一方面更期能效法地藏精神,發地藏之大願,行地藏之大孝,度脫一切有情。
程序:
爐香贊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叁稱)
開經偈
誦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七佛滅罪真言(叁遍)
叁皈依
回向
午供
開示說法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密深慮如秘藏",地藏菩薩的德號有其特殊的含義:
"地":
能育,大地能育萬物,菩薩亦能培育聖行。
能載,大地能載萬物,菩薩亦能荷載衆生。
能生,大地能生萬物,菩薩亦能普孕德用。
"藏":
秘藏,喻菩薩秘藏叁德(法身、般若、解脫)。
庫藏,喻菩薩如庫中藏有功德,可利濟衆生。
伏藏,喻菩薩能開發衆生隱伏的寶藏。
因此,地藏菩薩能普載、滋潤我們,並承擔一切衆生苦難,將其含藏的法寶、功德滿足我們的所求,進而啓發我們的佛性。
農曆七月是"孝道月",禮誦《地藏菩薩本願經》,靠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可以度我們七世的父母,並拔濟世間衆生的苦難,讓大家皆共成佛道。我們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念地藏菩薩,拜地藏菩薩,自己更應該要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做個地藏菩薩。
1 藥師法會
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藥師佛的聖誕。藥師佛,又稱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十二願王,爲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琉璃光的意義,是:
藥:市面上有藥房、藥店、藥局等,因爲衆生身體上的病,需要藥房的藥來治療。但是,我們另外還有心理上的病,必須靠佛法的藥才能治愈。所以這個"藥"對于我們的人生,比藥房、藥局來得重要。
有一尊佛以"藥"爲名,這個意義對我們啓示很大,我們不一定要依靠藥師如來的藥來醫治,主要的是應該學習藥師如來,以佛法的藥來救度衆生。
譬如:對一個充滿憂愁、悲傷的人,我給他一個笑容,令他歡喜,笑容就是治療憂愁的藥。一個悲觀消極的人,我說幾句好話安慰他、鼓勵他,使他振作起來,軟言愛語就是藥。有人口渴了,我布施他一杯茶解渴,這杯茶就是解渴的藥。有人肚子餓了,我打齋供衆,這就是療饑的藥。因此,只要我們肯奉獻、服務、結緣,人人就能和藥師如來一樣。
我常說,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世音;同樣的,我們念藥師如來,拜藥師如來,希望大家都做藥師如來,施人以笑容、愛語、茶水、食物、歡喜、鼓勵把一切不好的毛病都治愈,這就是藥師如來的佛心。
只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有許多人不肯給人良藥,反而施毒藥,譬如以冷言冷語譏諷別人,以消極悲觀的語言刺激別人,甚至搬弄是非,說妄語等,這就如同假藥害人一樣。所以我們稱念藥師如來名號,應該學習藥師如來以慈悲、歡喜的真藥給人。 師:世間上,學校裏有很多老師,社會中只要對我們有影響力的人,我們也尊他爲師。甚至古人留下的名言佳句,也是我們的老師,乃至一本字典,也是無言之師。有時一經一論、一詩一詞、一字一句,都是一字師。
所謂"師"者,就是人間的模範,應受社會大衆的尊重。中國人所謂"尊師重道",意思是尊敬老師的同時,也要尊重道理。
在佛教,稱出家人爲"法師",法師就是要以法爲師,以真理當師;也要以法師人,以佛法作人的老師。
世間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師",因爲成佛都能,做老師有何不能?只是,我們應該以什麼來做別人的老師呢?不一定上臺講經說法才是老師,有時你很威儀、很莊嚴,令人起恭敬心,別人自然以你爲師。你很發心、勤勞,令人佩服,別人也會把你尊爲老師。你很明理,時常爲人排難解紛,你就是一位明師。
社會上稱做衣服的人爲裁縫師,美容的爲美容師 。大家稱念藥師如來名號,大家就是美心的老師。因此,大家不僅要做以藥醫人的藥師,更要做一個美心的老師,以佛心來莊嚴、淨化我們的社會。
琉璃:琉璃是七寶之一,是寶貝。世間有物質的寶貝,如金銀、珍珠、砗磲、瑪瑙等,但是這裏的"琉璃"是精神慧命上的財寶。有時我們說一句好話,好寶貴;
很煩惱,給我一本佛書解脫煩惱,好寶貴。這些都比物質上的寶貝重要。所以每個人應該把自己當成琉璃一般寶貝,要像琉璃一般解人困難,增加別人的幸福、光彩,使人心開意解,平安幸福。
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出錢,有時出力氣,說好話,做好事更重要,因爲這裏面的寶貝、法寶很多。法寶是人人本來具足的,但是一般人不會應用。有人說,我不會說好
話,不會出力,不會做善事;真的都不會也沒有關系,至少我有一顆心,就以"心香一瓣"祝福別人平安幸福,增福增慧。或許別人並沒有真正獲得利益…
《寺院巡禮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